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34部分(第1页)

第34部分(第1页)

事实确实如此,当时田丰劝袁绍乘虚袭取许都,欲迎献帝号令天下,袁绍紧急调集兵马,准备动手。老巢有危险,曹操顾不上张绣这个小角色了,急忙退兵。

《三国演义》里写到此处加上了另一个欣赏贾诩妙计的人:刘表。《三国演义》里说张绣一开始是在刘表怂恿下冒失追敌的,刘表一开始也读不懂贾诩妙计的玄机,最后又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刻画刘表无能的需要。身为荆州牧,刘表不会轻易来穰城的,即使来,他也不会孤身犯险,出现在张绣军中。

一年之后,官渡之战的大戏上演了。谁也想不到的是,在这场袁绍和曹操的终极对抗里,贾诩竟然伸出了一只拨弄乾坤的手。

三 妙计频频

降袁与降曹之间———

张绣那里来了客人,袁绍派来的特使,贾诩自然作陪。特使带来了袁绍的想法:与张绣联合,南北夹击,让曹操左支右绌,疲于应付。诸侯争霸,狂沙吹尽,形势已经明朗:袁绍和曹操成为两只巨蟹,别人只是小鱼小虾,例如张绣。

当时的刘备正为找一个立足之地而奔波,孙权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男孩。历来,出来混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跟谁的问题。曹操?袁绍?现实中的二选一仿佛一直比高考中的四选一要难。袁强曹弱,又与曹操有杀子之仇,答案顺理成章地出来了:降袁。

主意已定,张绣恨不得立刻跪下,向袁绍的特使表忠。可是,谁知道贾诩陡然立起,以疾言厉色之态,对袁绍使者痛加训斥:“替我谢谢袁绍的好意,再转达这样一句话,一个连自家兄弟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张将军敬谢不敏!”张绣差点儿没被吓死:坏了,天塌了,这不是摆明了得罪袁绍吗!张绣定定神,强打精神,也不拿贾诩做叔叔了,质问道:“你怎么这样做呢?”贾诩娓娓道来,为张绣解疑释惑:降袁,锦上添花,人家看不上眼;降曹,雪中送炭,曹操感激涕零。张绣犹疑地说:“可是,我杀了他的儿子啊!”贾诩微微一笑,说了一句大而空的话:“将军虽与曹操有过节,但依我看来,曹操有雄杰之气,肚量宽宏,肯定不会为难将军。”

这话不久就传到曹操耳朵里去了,当时已经被中原第一写手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骂得体无完肤的曹操,顿觉扬眉吐气,美美地喝了半斤杜康。人都是喜欢戴高帽子的,曹操也不例外。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贾诩此前连连献计,一次次地让曹操惨败而归,那时曹操没有“雄杰之气”?难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服用了专家代言的某某口服液,变出息了?贾诩当时准备跟着曹操了,不能随便说曹操坏话了,张绣这个年轻人嘴不严。与人有杀子之仇,还敢大摇大摆地与之结盟,三国之大,也就是贾诩能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想法。深谙保命哲学的贾诩,抓住了曹操的软肋,如果张绣真的投奔袁绍,对曹操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官渡之战的胜家可能就要易位。曹操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杀子之仇。

曹昂、曹安民、典韦三人在地下经常相聚,毕竟是在同一天到阴间报到的,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熟人。曹安民说:“我怎么看到伯伯带人出城了?”曹昂定睛一看,说:“爹爹看样子是去迎接一位重要人物,看看那仪仗,高规格啊!”典韦揉揉眼睛,发现新大陆一般的说:“啊,贾诩这鬼东西来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韦看不出其中蹊跷之处,兴奋地说:“哈哈,贾诩自己找上门了,主公非得把他大卸八块不可!呵呵,看来贾诩马上就要来和我们相聚了!”

曹昂和曹安民睁大鬼眼,不相信曹操以最高规格迎接的居然是张绣和贾诩。

曹昂看到老爹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贾诩面前,一把抓住贾诩的手,脸上居然还有讨好的神色。曹安民虽然成了鬼,可是依然鄙视地上的曹操:贱!曹操说:“使曹某信义著于天下,正是阁下呀!”握着贾诩的手,曹操似乎浑然忘记了正是眼前这双手,曾经轻轻一指,曹昂、曹安民、典韦便都死于非命。

世上芸芸众生为名为利为权而背叛自己,这是鬼也不能理解的啊!武林邪教有绝招,名曰“吸星大法”,总是把对手的内力吸为己用,着实恐怖;贾诩自保有绝招,名曰“借壳大法”,总是栖身在别人的壳里,借别人来拯救自己。

贾诩说服张绣投降,彻底粉碎了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幻想。官渡之战,还未揭幕,曹操就赢得一分。欣喜若狂的曹操,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张绣再次自愧弗如,说:“怪不得你不愿意投降袁绍,原来你是相中了他的冀州牧位子啊!”

这可冤枉了贾诩,贾诩至少有一个优点:从来不在乎官大官小,当年李傕封他做尚书仆射,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再说,曹操给贾诩冀州牧之位,当时也是画饼充饥。冀州还未打下来,你怎么去做冀州牧?曹操也没打算让贾诩去冀州上班,而是把他留在军中,让他做司空军事的活儿,放在今天就是军事顾问。天下之人,听说贾诩成了曹操的谋士,无不胆战心惊。奸雄配毒士,早已荼蘼的天下,又会怎样地风云变色呢?

同而不和———

官渡之战进行了半年多,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曹操拎着一只空米袋子,愁眉苦脸地对贾诩说:“军粮将尽,奈何?”贾诩早就看出来了,曹操这样问,其实心里已经是做好退兵回许都的打算了。这还了得!要是让袁绍打到许都,万一被他俘虏,还有活路吗?贾诩一边想,一边动员曹操不放弃、不抛弃。贾诩说:“主公明识胜过袁绍,勇武胜过袁绍,用人胜于袁绍,把握战机也胜于袁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能决出胜负,那只是从万全之策考虑罢了。而要决胜负于一役,只是顷刻间的事。”

在官渡之战还未开打时,荀彧就提出了著名的“四胜”:度胜、谋胜、武胜、德胜(详见

第十章),和贾诩这时的“四胜”何其相似!真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荀彧的“四胜”在官渡战前,是宏观把握的战前动员,是导师的谆谆告诫;贾诩的“四胜”在官渡战中,是微观处理的具体措施,是谋士的机关运算。

曹操就咨询贾诩的问题再写信咨询许都的荀彧时,二人竟然又做出了几乎一样的分析,都说曹操过于保守,打不开局面。荀彧直言不讳地批评曹操是“画地为牢”,是肝胆相照的坦诚;贾诩却曲言曹操“顾万全”,闪烁其词,是明哲保身的戒备。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二人为曹操指的路也几乎是一样的。荀彧直接建议用奇,贾诩则拐弯抹角地说:“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抓住什么机会,贾诩没有说,但是他相信曹操会明白的,坚持了半年没有机会,那只能是用奇了。出奇制胜,但是剑走偏锋也有风险。

荀彧忠心耿耿,心里有啥说啥,直截了当地献计,败了,逃脱不了干系;贾诩不直接说用什么计策,让曹操自己去领会,胜了,功劳有贾诩的,败了,责任没有贾诩的。荀彧的原则很单纯:如何帮助曹操,把自己当作一块煤,投进火炉,以牺牲为光荣;贾诩的原则却多了一个:自保,他第一个考虑的永远是先让自己远离危险。荀彧的献计是中心辅佐,贾诩的献计则是敷衍塞责。荀彧和贾诩献计相同,但是二人的肝肠却是两般颜色。想来,经过处三日留香的荀令君,和这样的贾诩是万万不“和”的。这也算是“同而不和”吧。智慧的高度是一样的,可是,人性的高度却天壤之别。

有荀彧与贾诩相助,何愁不胜?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贾诩找对了老大,人生航道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可是,有一天,一直以来自保为上的贾诩却自己打破了这份他渴望已久的平静。

赤壁之战本来可以没有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