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72部分(第1页)

第72部分(第1页)

,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他写给刘禅的《出师表》,在刘备面前的口头即兴作文《隆中对》,无人能比。百忙之中,诸葛亮专门写了一篇《甘戚论》,劝解二人的关系。可惜,这一次,诸葛亮的议论文没起到应有的效果,杨仪和魏延读了《甘戚论》,“二子不感”,关系没有丝毫改善。

《甘戚论》失传,是不是被魏延或者杨仪撕碎了扔在对方脸上去了?冲动起来,他俩是敢这样做的。

魏延和杨仪,吵起架来,不分胜负,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杀伤性“武器”。

让铁嘴哑口无言——

魏延的刀,杨仪的眼泪,是他们各自的“绝门武器”。魏延和杨仪,只要走到一块儿,必定发生三部曲:第一步,吵,吵累了坐下来接着吵;第二步,魏延拔出刀来,在杨仪面前晃来晃去,作为一员武将,魏延对自己的刀术很自信;杨仪呢,痛哭流涕,泪水涟涟,委屈的样子着实让人同情;第三步,军司马费祎闻讯赶来 ,坐在他俩中间,苦口婆心,劝说他俩和气为上。

武将的刀和文人的眼泪,哪一个更具杀伤力呢?一边是舞来舞去的刀,一边是泪水和飞来飞去的唾沫星儿,可怜的费祎,坐在中间,搜肠刮肚地说着劝和的话。

魏延的刀光在眼前寒光闪闪,杨仪的唾沫星儿在脸上“普降小雨”,但是费祎的努力没有白费,好歹魏延和杨仪还能勉强维持同事关系,各尽其职,相安无事——直到诸葛亮死。

也就是费祎能劝和二人。费祎可谓是蜀汉第一铁嘴,外交事务大都是由他出马。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征讨南中(即《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之后,派遣时任昭信校尉的费祎出使东吴,宣信中郎董恢作为副手随行。

蜀汉铁嘴费祎来了,得给他点厉害瞧瞧,让他知道东吴人的嘴也不是只能用来吃得下豆腐。东吴人安排好了一切,做足功课,布好陷阱,单等费祎出丑。

孙权设食招待费祎,提前下达通知:“蜀使来的时候,都埋头吃饭不要起身。”不久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却都不起身。费祎嘲讽道:“有凤凰飞来了,是麒麟的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伏食如故。”就这一句话,费祎就把在座的东吴众臣说成了驴骡。诸葛亮的侄子、吴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继承了诸葛家的伶牙俐齿,回答费祎说:“我们种下梧桐,本欲等待凤凰,没想到现在飞来了麻雀,竟也自称有凤来翔?我们何不弹而射之,让它返回故乡!”诸葛恪只是主力队员,接下来,在孙权带领下,羊茞等东吴铁嘴,一起上阵,对费祎进行“围攻”,纷纷论难,词锋不绝,而费祎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言辞顺畅,义理充分,丝毫不占下风。

这么多人说不过一个人,今天在座的,都得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东吴人只好忍痛上了最好的酒,轮番为费祎敬酒,想把他灌醉让他出丑。看看费祎醉了,诸葛恪等人又“开火”了,拿国事来问他,问题更加刁钻,话语里更多陷阱,费祎就说自己醉了,等他出去吐完酒回来再回答。费祎出去再回来后,早就想好了怎么回答,回答起来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就这样眼看着费祎全身而退吗?关键时候,还是孙权使出了杀着,他借着醉意,轻狂地对费祎说:“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鸡鸣狗盗的小本事,你们任用了他们,但是他们的危害看来轻不了,如果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你们这样糊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

费祎没想到孙权会拿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来说话。魏延和杨仪的不合,是天下新闻,无人不知。这不能不说是蜀汉的耻辱,而且,孙权说得也句句在理。始终滔滔不绝的费祎,此刻惊愕地张大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费祎恨死了魏延和杨仪:你们吵架可真是吵出了天下第一的水平。

东吴大臣们笑了:哈哈,终于把铁嘴难住了,感谢魏延,感谢杨仪!

费祎败下阵来,替补队员董恢要出场了。董恢没有和孙权说话的资格,就当众看着费祎说:“你可以立马说杨仪、魏延不和谐,是出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以控制的野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统一国内,功业凭借才能成就,若舍弃他们而不任用,动辄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董恢这话就是说,魏延和杨仪,虽然有矛盾,但是还要用他们扫除当然也包括东吴的“强贼”。这话,绵里藏针,孙权听了,也只得打哈哈地大笑。

当时,蜀和吴之间就是国际关系,魏延因为和同事闹矛盾,早就成了国际话题人物,要是当时评选十大新闻人物,魏延肯定能入选。

魏延是“话题帝”,他不但在与同事关系中制造了不少话题,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他也制造话题,而且制造了一个千古话题:子午谷奇谋。

三 奇谋难算

诸葛亮压制魏延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诸葛亮死后是否会剥夺魏延兵权。

建兴五年(227年)冬,北风,干冷。

诸葛亮来到了阳平关东的石马城,身后是十万大军①和一班文臣武将,这里面,就有杨仪,这时杨仪的职位是参军,按照今天的级别,杨仪见了魏延应该毕恭毕敬地立正敬礼喊“首长好”!

诸葛亮带这么多人来汉中,不是陪汉中太守魏延过年的。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与东吴修好关系,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开始了漫长而反复的北伐征途。诸葛亮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屯兵石马城,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

汉中太守是魏延,他镇守汉中是刘备安排的,无人能动,再说这几年他也确实没给曹魏机会,有目共睹,诸葛亮更是记在心里。诸葛亮,让魏延做前部都督,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督前部享有前部精锐部队的指挥权;丞相司马,享有三军军事决策的参与权;凉州刺史,享有地方事务的管理权。可以说,诸葛亮不但没削弱魏延的权力,反而扩大了他的权力,除了让他继续都督汉中之外,还给予他参与北伐三军军务的权力。更关键的是,领任益州牧的诸葛亮,在当时蜀汉只有他一人是州牧的情况下,拜魏延为凉州刺史,也体现了对魏延的重视。当然,当时凉州在曹魏的统治之下,蜀汉凉州刺史魏延这时连凉州的一粒沙子也管不着。一年多后,诸葛亮派陈式攻下武都、阴平二郡,蜀汉才算占有了凉州很小的一部分。魏延遥领凉州刺史,虽然并无实际权力,但是官职很多时候是地位的一种体现,诸葛亮给了魏延仅次于他的地位。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压制魏延,但是就这次任命来看,诸葛亮非但不压制魏延,而且延续了刘备对魏延的重用。

诸葛亮对魏延,绝不是只用官职来哄着,他是正儿八经地任用魏延。建兴八年(229年),诸葛亮派魏延西入羌中,在阳谿大破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大获全胜,威震陇西。因为这次战功,魏延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被授予假节的权力,进封南郑侯。诸葛亮对魏延的提拔,几近顶点。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分前后左右中之名,以前军师地位为最高。征西大将军,整个蜀汉,这时只有两人的将军封号高于魏延,一个是骠骑将军李严,一个是车骑将军刘琰,但是李严在次年被废,刘琰不问政务,而且在建兴十二年(234年)年初被杀。魏延在赵云死后,实际上已经成了蜀汉首席武将。假节的权力,当时也是只有诸葛亮与魏延拥有。南郑侯,是县侯,是侯中的最高级别了,而且南郑是汉中治所,是蜀汉的一线城市。

事实证明,魏延无愧于诸葛亮对他的器重。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用传说中的木牛流马运粮食。司马懿屯兵长安迎战,诸葛亮屯兵卤城。五月,司马懿亲率大军进攻,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迎战,大败魏兵,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被打得满地找牙,狼狈撤退。

天下为公的诸葛亮,从来不压制虎将魏延,七次对曹魏用兵②,魏延都得到了任用。诸葛亮是刘备的托孤大臣,魏延是刘备的心腹爱将,刘备死后,他们共同担负起了蜀汉大业。感情亲疏,态度冷热,都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坚定执着的共同事业追求,能使两个不同性格的人走在一起,而且相互扶持。可是,两个目的地一样的人,可能会为选择走哪一条路而发生分歧。

于是,就有了争论千年仍无答案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看不起诸葛亮吗——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