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86部分(第1页)

第86部分(第1页)

张昭批评孙权:“主公如此看重鲁肃,能说有识人之明吗?”孙权恭恭敬敬地回答:“江东正是用人之际。”

看来,张公开始变老了。要是没有孙权的默许甚至激励,鲁肃敢对张昭如此吗?

孙权在鲁肃这里更能得到认同,更能体验到生活的激情。鲁肃喜欢打猎,这一点与孙权相同。而张昭看到孙权打猎就要板起脸来,仿佛孙权猎杀的不是动物,而是张家人。鲁肃有任侠之风,这正合孙权的脾气。

张公张昭,天天抱着一部《春秋》啃,一说话,满嘴书卷的霉味儿,烦人不烦人啊!天天板着脸,出口便是训人,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听张公的!二十多岁的江东新霸主,会忍受自己在这样的现实中成长吗?

还是周瑜好啊,长得帅,还会弹琴,搞起军事来无人能比。鲁肃也不错啊,长得酷,还好打猎,但是他最擅长逐鹿的却是霸业,第一次与孙权见面,他就为孙权指明了未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难以仓促间除掉,为将军做打算,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鲁肃宣布了汉室的“死刑”,这给了孙权多少激励啊!张昭死抱着春秋大义不放,要他动动江东自立的念头,那还不如让他死。

所有的前浪,终将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年龄战争的胜利者,最终是年轻人。而张昭不是年轻人已经很多年了。

能说谁年轻?能说谁衰老?207年,五十三岁的曹操,写下了这样的励志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年,曹操北征乌桓,彻底扫荡袁绍残余势力,完全占有了北方。凯旋路上,白发苍苍的他写下了如此青春飞扬的诗句。

诗人里面,打仗打得最好的,就是曹操了。透过他的诗歌,我们知道五十多岁的他,还像年轻人一样上进。北方平定了,要再追求上进,就只能是瞄准南方了。

南方,富饶的荆州,广阔的江东,曹操打开军事地图,分别在这两个地方写下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刘表,一个是孙权。

用刀剑来表态——

“今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208年,曹操正式给孙权下了战书。诗人曹操挑战时没有丝毫诗意,只有寒意。西晋人虞溥写的史书《江表传》这样记载当时江东的反应:“孙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响震失色。”

208年7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得知后,连怕带气,一命呜呼。他的二儿子刘琮在当地豪族的支持下掌权,投降了曹操。曹操没动一刀一枪,取得了千里荆州。栖身荆州的刘备,仓皇南逃,虽然一路上演了“张飞喝断长坂桥”“赵云单骑救主”“携民渡江”等佳话,但是掩盖不了溃败的事实。最后,刘备退到了夏口,曹操再也没有兴趣追赶他,因为他要休整军队然后进攻江东。在曹操的如意算盘里,江东最好是和荆州一样不战而降,所以他先写了这封恐吓性的战书。

看到信的时候,张昭感觉眼前一阵晕眩,恍恍惚惚中,大片大片的血色在他面前氤氲开来,朦胧中,他似乎又回到了建安初年的徐州。193年至194年间,曹操两次征讨徐州,所到之处推行屠城政策,先后造成数十万百姓死亡,不少尸体被扔到泗水之中,连河都被堵塞了。要活命,请绕开曹操。琅邪郡的诸葛玄离开了,带上了十三岁的侄子诸葛亮;张昭离开了,带上了一部几乎翻烂的《春秋》。为什么来江东?还不是为了找一个能活命的地方吗?可是,现在这封只有三十字的战书,似乎是灾难的诅咒,马上就要让江东成为人间地狱呢?

能阻挡得了曹操吗?谁能阻挡曹操?怎么才能阻挡曹操?

“张公,你看我们如何回答这封战书?”孙权的提问把张昭从血色晕眩中拉了回来。

“哦……哦……”张昭没有了平时的威严,脸上现出一丝惊慌,他说:“曹操就是豺狼虎豹啊,挟天子以征四方,以朝廷的名义举事,名正言顺。”

孙权面无表情,等着张昭说下去。

“如果我们抗拒他,资本是什么呢?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仅仅只有一条长江而已。可是,现在曹操得到了荆州,大小战船数以千计,全都沿江摆开,又加上骁勇善战的步兵,水陆俱下,这样,长江天险敌人已经与我共有。”

群臣都默默点头,就连孙权也不得不承认张昭这番话是山上滚石头——实打实。

“势力众寡不可与曹操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如迎接曹操。”张昭认为恭恭敬敬地迎接曹操,不是投降,而是生存的选择。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张昭的建议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在座的文武百官都附和张昭的意见。

这时,孙权才意识到:要想战胜曹操,必须先战胜张昭。

战胜自己最倚重的人才是最困难的。在这场另类战争中,谁是战友?孙权扫视着群臣,寻找着……突然,他眼前一亮:鲁肃在一隅沉默不语。

鲁肃一直支持孙权建立江东霸业,孙权知道他肯定是建议与曹操叫板的。可是,现在意见已经一边倒地向着张昭,鲁肃无力与张昭叫板。

孙权决定与鲁肃探讨一下如何才能与张昭叫板。他正要站起身,向外走。张昭拦住他,说:“欢迎曹操的事情还没定下来,将军怎能离开?”

“不能与曹操打仗,我去更衣总该可以吧。”孙权说。更衣,是上厕所的委婉的说法。

孙权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下。鲁肃知道,这目光是看向他的。于是鲁肃起身追了出去。孙权早就在屋檐下站住,等着鲁肃。

“刚才众人的议论,是专门要耽误将军的。我投降曹操可以,但是将军却不可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投降曹操后,曹操会让我做一个地方官,那时我会乘坐牛车,带着跟班,交游士林,最后也能做一个州官。将军投降曹操,将要到哪里栖身呢?”

鲁肃是不赞同投降曹操的,他说自己可以投降曹操,其实是说张昭也是可以投降曹操的。

孙权当然听明白了,他叹口气说:“诸人持议,很让我失望。现在你廓开大计,正与我同。”

什么“诸人持议”,还不是张昭一人的事吗?以张昭的威望,足以绑架众人意见。官场语言,向来是话里有话,和鲁肃一样,孙权也没直接说出张昭的名字,但是二人都知道说的就是张昭。

可是,如何先跨过张昭这道坎呢?鲁肃让孙权把在鄱阳驻兵的周瑜召回。历史此刻进入暴力阶段,最有话语欲望的张昭是腹有《春秋》的人,但是最有话语权的却是周瑜这样手握刀剑的人。

为了对付张昭,孙权召回周瑜。张昭深谙做人道理,周瑜却精通军事。面对强大的曹操,张昭信奉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周瑜却相信战场上一切皆有可能。曹操真正让江东人恐惧的,是他的军事力量,周瑜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曹操其实不堪一击,并拍着胸脯保证他肯定能击败曹操。

鲁肃+周瑜》张昭。孙权再次集合开会,这次,他用刀剑表态,一上来就拔出刀,砍掉前面的奏案一角,说:“诸将吏敢再有说应当投降曹操的,下场将与这个奏案一样。”张昭明白,这一刀是砍给他看的。

这注定是个无眠的夜晚。

周瑜再次拜见孙权,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战胜曹操的可行性。温馨的灯光,最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夜晚在窗外值班的卫兵看到了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脊背,很亲密的样子。只是,卫兵们听不到孙权说的话:“公瑾,你说得太对了。子布、文表(秦松的字)诸人,各顾自己的家人,持有私虑,很让我失望。”夜晚是隐秘的,很多真实的东西这时会像夜行动物一样爬出来。孙权终于对他人直接表达对张昭的不满了,而且,这次他没像以往那样称呼张昭为“公”,而是直接把张昭的字喊了出来。

在孙权与周瑜、鲁肃看来,张昭来江东,本来就是为了躲避战乱,现在他主张投降曹操,当然也是为了个人的安宁。对于这样自私的人,当然配不上“公”这个称呼。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