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越沧海好看吗 > 第52部分(第1页)

第52部分(第1页)

这种政策的前两三年,热心开荒的人会比较多,因为优惠力度着实大,后面就不再愿意去,因为开出来也没剩几年免税期了。这种时候,就需要官府在当初制定政策的时候分好区块,确保免税区内的土地在几年之内有把握开垦完,这样才能起到适度的激励效果。

如今乌溪以北、浊水溪以南的土地上,其实也有民户已经提前开出了熟田了,当然这些熟田最多也就才耕种了第一年而已。而如今钱惟昱才把这些地区划为第二阶段的免税期,从如今才开始算这15年的时间点,所以在那些地方开出来的地相当于是实际多享受了一年免税期。

这么做,无疑是对大胆商人的“偷跑”行为的追认,但是却可以鼓励商人们更加积极、更加愿意多偷跑。

放在天下一统的时候,没有一个朝廷会愿意宽宥那些胆大妄为的奸险之徒的。但是如今天下分崩,吸引人力和财力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追认可以起到鼓励冒险家的作用,钱惟昱也知道历来中国的朝廷最缺的就是激励冒险家的政策,如今自己要靠秘密建设海外领地夯实国力,自然不能不注意这点。

……

钱惟昱和蒋洁茹聊着,很快就策马回到了蒋家的庄子。钱惟昱案例练习了一番刀法武艺,又看了一些账目书籍便洗漱歇息了。当夜无话,次日五更天众人就在黑蒙蒙的天色下起身了。从蒋家庄一路行去到乌溪口的码头上船,前往平湖。

平湖距离彰化有200里水道。顺风顺水的话,朝发夕至也是有可能的。

根据蒋洁茹的介绍,钱惟昱知道这几年蒋衮已经在平湖岛主岛的制高点建起了一座十丈高的石质灯塔,没有雾气、云层稀薄的天气下,远远二三十里外的海船都可以隐约看见间歇的灯火,让往来的船只便捷了不少,不至于到了晚间时偏航找不到岛子。

毕竟,对于面积数万平方公里的大琉球来说,数百里的航路是不存在找不到岛子的问题的,最多不过是偏航几十里。而平湖则不同,平湖三岛无非也就几千顷的陆地面积,偏航20里就有可能错过岛子。

早年的时候在海峡内航行的闽地本土船队,经常会错过平湖岛——不过因为那时候的平湖还非常贫瘠,只有不过数百户的渔民罢了,所以也没有人会刻意要来这处海岛,偏航错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吴越统治的数年来随着盐田的开辟,这些岛屿变得重要起来,灯塔建设好之后,偏航的情况才大大改善了。

钱惟昱的三艘大福船清晨从乌溪启航,借着东北风的回流缓缓而行,一日倒也放出两百里,黄昏时分已经看到了点着灯塔的平湖主岛。船队从平湖岛和白沙岛之间的海岬缺口驶入内湾,钱惟昱已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碎白珊瑚铺就的盐田。

第79章 收获时刻

三艘两千料的大福船驶入平湖湾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金色的阳光大角度斜斜投在国际象棋棋盘一样的大片盐田上,在那些雪白色的区块上披上一层金黄的色泽。

正是赶上了一天的收盐时分,在福船上,可以看见拿着爬犁的盐工卖力地在结晶的盐池内反复地刮拉,随后用大铲子和木斗一斗斗地把扫拢堆砌得如同小山一样的盐堆装进大框和麻袋里,随后用独轮车推进盐仓。

海湾里面,钱惟昱原本以为该是静悄悄的——比如,自己船队的这三艘大福船,应该是鹤立鸡群一般地矗立在港湾里才对。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想法错的太离谱了,因为放眼望去,起码可以看到好几十条和他的船差不多级别、至少有一千料以上运能的大船在那儿忙碌地装货。

“如今这里……每次都要出产这么多盐么?”

看着几十艘超过一千料的海船同时在那儿排开装货,钱惟昱粗粗一估,这里起码有十万石盐等着装运,这得是多大的产量啊。当下他也不耻下问,找蒋洁茹查起账来。

“如今这平湖湾里,围海圈滩修成的盐田一共有六百多顷。其中奴家家中占了四百余顷,另外两家商户各占上百顷——这倒不是家父贪婪,实在是家父觉得小王爷当年传授的新式晒盐制盐之法还是颇有新奇之处的。

如果让谁都有资格加入进来,只怕容易让人偷学了这秘法去。如果中原的周人也在海州、登莱改良出晒盐之法,中原的盐价必然下跌,我两浙民商赚取的利益便要分薄许多——不过,家父也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如今蒋家的四百顷盐田,已经转赠给小王爷百顷,日后经营人工依然是我们蒋家打理、转运、售出,小王爷只需每年吃干股分银两便是了。未来如果再有新田修成,工料人力都是蒋家出,小王爷分两成纯利即可。”

引入竞争是好的,但是这也要分情况,尤其是这个时代没有专利,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新发明的技术一下子就被人山寨了去,所以有新颖性的生产技术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听蒋洁茹说得有理,钱惟昱也就不再做拆分盐田生意引入竞争的打算了,只是告诫蒋洁茹将来来澎湖运盐的商船也要掌控好。

一来尽量用蒋家自己的船,二来就算将来生意扩大到蒋家运不过来的程度,那也该在远离盐田的所在另外开辟大型的码头货栈,不要让运盐商人可以直接就近窥伺到晒盐的生产方式。这些都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建议,蒋洁茹立刻全盘记下,等有机会再转告家中长辈。

船队沿着平湖岛的内湾沿岸大略地兜了个圈子,检视了一下盐田的面积和蒋洁茹说的大致相同,随后船队也就在海湾最西南端的湾口处寻了栈桥泊靠。

与大琉球岛上有两万多户民户、两百万亩开发出来的熟地不同。平湖岛上可供耕种的农地不过万亩而已,而除了盐场和货栈,能够住人的民户屋宇也不过千余座,岛上民户至今不满三千户,每一户都要出一个人受雇为盐工,其余次要劳力才是耕种或者出海打鱼为生。

考虑到岛子上的规模,所以钱惟昱的几百人马如果上岛去过夜难免扰民。所幸港湾内水势非常平稳,环状的岛子又形成了天然的防波堤,所以住在船上对付一夜也丝毫没有问题。

船队停稳了之后,钱惟昱带着些许从人上岸闲逛,顺便也就近看一下这些盐场如何生产。蒋洁茹把钱惟昱领着走了没两里地,就进了一个蒋家族中人自己打理的盐田。只见这盐田乃是如同古代的井田制那般划出了九宫格的许多小池子。周边一圈八块大池,正中间一处小池。

钱惟昱心中隐约记得后世的晒盐技术也是要分几道盐池的工序的,当初他第一次来平湖的时候也就粗略地给蒋衮解释过一番,一些细节还是后来蒋衮自己摸索着改良、或者找了心腹匠人们完善的。所以,如今钱惟昱亲眼看到了他当初定策开发的盐田,反而是颇有几分好奇。

幸好蒋洁茹对于家族的生意基本上是门清的,当下也就款款地解释给钱惟昱听。每组九宫格的盐田占地约摸一顷,长宽各半里地。

这外面一圈的八个格子大盐池是粗晒池,当初修建的时候只是把底部的腐泥黑沙淘腾干净,用碎的白珊瑚砂铺底便算是修好了。这些池子的修建成本较低,无非就是一些开挖和回填、平整的体力活儿,挖一块池子也就几两银子的工费。

不过这些池子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底部相对疏松,在盐要晒干的时候盐粒很容易附着到珊瑚沙的空隙里面,很难收盐。所以要想直接晒出食盐来,还必须分两道池子。

这第二道的精晒池就是九宫格正中的小池子,这个池不过长宽各八十步,但是落差深度要比周围的深上那么两三尺,所以开挖工作量也大。最关键的是,这个池子的池底和赤壁是用夯陶土伴着明矾、糯米汁和反复蒸煮后的糯米胶等物,与原本多孔隙易渗漏的白珊瑚砂混合筑成。这玩意儿有点像当时修筑夯土包砖的城墙时拿明矾糯米汁夯城墙的工艺,只不过把夯土的主体改成了珊瑚砂,所以在防止刮落磨损方面比糯米汁的城墙更优异,也解决了珊瑚砂渗漏的问题。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