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纪录家园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我清楚地记得,者要学校宣告停办的时候是1990年的夏季。那年,我还在师范学校读书,利用暑假回家的机会,我到者要学校举办的扫盲识字班进行社会实践,帮助沾文老兄父子俩为前来参加识字学习的乡亲们上几节课。那时,正是夏季的多雨时节。有时刚刚还是烈日当空,突然间就会风雨大作,雷鸣电闪。一天下午,我正跟沾文老兄在学校里为前来参加训字班学习的乡亲们上课,突然就电闪雷鸣下起了哗哗大雨。这下,我真正体会到了者要学校是怎样的破败。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起初,只有几处漏雨。但随着屋外大雨不停地下,屋里也到处哗哗地漏水。片刻之间,教室里就没有了一处可以躲避雨的地方。身处教室里的乡亲们,也都被淋成了落荡鸡。屋外的雨在哗哗地下个不停,在教室里淋雨的乡亲们也在不停地议论着:这样的教室,必须尽快维修了!这样的教室,还敢再让娃娃在里面读书学习吗?听了大家的议论,沾文老兄把手一摊,说道:这样的教室,早就该维修了,可维修教室的钱在哪里呢?有谁愿把交钱来维修这所自己家已经没有人来读书的学校呢?既然这样,学校漏雨就是必然的事了。听了沾文老兄的话,没人再议论什么了。当天夜里,学校开展扫盲识字班那间教室有一根檩条在暴雨和雷电加交中折断了,屋顶上的瓦片跌落下来堆满子大半间教室。寨子里的人们不禁惊叹:幸好学校不是在夜里举办扫盲识字班!不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宣布者要学校的教学楼不能再继续使用!者要学校被迫停办。者要寨子的钟声,从此又停止了。没有钟声的者要寨子,上学读书的孩子们又重复演绎着过去的故事: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匆匆地吃饭,再然后匆匆出门,奔向村外寨子的学校读书,直到傍晚才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地回家……

学校停办后,沾文老兄和儿子忧郁地回家了。不是他们不想把学校办下去呀,而是学他们无力改变学校成为危房的事实,只能接受者要学校停办的现实。沾文老兄的儿子王英禄回家后,马上在寨子里承包电力办起了加工作坊,每月纯收入多达二三百元!在国家干部每月也只有二百来元工资的那个年代,每月能够挣到二三百元的纯收入,确实让人佩服。王英禄用自己的行动说明,只要有文化有知识,即使当农民也能当得不同凡响!回家务农后,沾文老兄把寻找致富的目光投向了寨子的荒山上。1992年初,51岁的沾文老兄在村前的荒坡上开辟了15亩地,先后栽种武昌桃、早香玉等5个品种的桃树1000多株,栽种香焦梨、日本雪梨等7个品种的梨树1500多株。在发展果树的同时,沾文老兄还购来30多只黑山羊来饲养。栽果树和养羊让沾文老兄的家庭很快就富裕起来,实现每年纯收入超万元。这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件新鲜事。1996年5月24日,贵州老年报在头版头条件位置,以《王沾文栽果养羊致富》为题进行了报道。可以说,沾文老兄完全是靠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实现老来富,是值得让寨子里各家各户学习的榜样。但寨子的人不但不从他的身获取致富的经验,反而犯起了红眼病,对他进行百般的诋毁:荒山是寨子里的公共荒山,你王沾文凭什么就要拿这些荒山来栽果树和养羊?用大家共有的东西来发展你自家的经济?不能让他这样钻大家的空子占大家的便宜!特别是对王沾文老兄在山上放养黑山羊的事,一些人竟这样说:王沾文在山上放养羊子,他家倒是赚钱了,但山上的草木却被羊子啃光了,不但让寨子里所有的牛都不再有地方吃草,还使寨子周围的山坡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寨子的风水受到影响!听了这些简直是无稽之谈的话语,让人觉得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如果只是有人唠叨几句的话,沾文老兄也许还能够容忍。但寨子里一些人的行为,确实让沾文老兄忍无可忍。因为,从听到有人在诋毁自己开始,沾文老兄就发现,在果子成熟的季节,会有人经常去偷摘自己的果子;在冬季里,有人会偷偷去剥削果树的皮,让果树在寒风中冻死;甚至还有人偷用石头把山上的黑山羊打伤。面对这些情况,王沾文老兄气得真想打人,但却一直没有抓住对自己栽果树养羊进行破坏的人。实在没办法,沾文老兄便决定放弃在寨子里栽果树和养羊子。几年之后,当蔬于管理的果树逐渐枯死后,沾文老兄便把羊子卖了,举家搬进县城里定居做生意。如今,沾文老兄已经在县城里生活了十多年,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城市,很少再回者要寨子。

第十章  山寨钟声(下)

在者要学校又停办两年之后的1992年夏末,寨子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说:不能让者要学校就这样停办下去!这位老人叫王沾吉,跟我是同辈族兄弟。他老兄是一个教了多年书的老教师,对教书育人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几十年。他1961年高中毕业后,先在者要学校执教13年,然后又被调到镇中学执教了13年,后来年纪大了,主动要求到官屯村小学任教。

在者要学校第一次停办的时候,沾吉老兄在镇中学任教。但他一直在为恢复者要学校而不停地向上级反映,向村干部们提议。后来,寨子里的族兄弟王沾文站出来恢复了者要学校,才让沾吉老兄感到安心。者要学校第二次停办后,沾吉老兄又一次次向上级反映,希望拨给一定的经费重修者要学校。一次次向村里的干部提议,发动群众集资修建者要学校,尽快把者要学校恢复起来。可是,乡镇政府财政困难,而需要修建学校的地方又很多,加上寨里的乡亲们也不富裕,无力筹集修建学校所需的数十万元资金。就这样,修建者要学校的问题被搁置了下来。

面对这种情况,沾吉老兄心里非常着急。继续等下去,直到上级拨款修建学校,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如果不等上级拨款,那么恢复者要学校所需的教室怎么解决?反正寨子里的群众是无力筹资修建学校!思考几天后,时年已经52岁的沾吉老兄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调回者要寨子用自家的房屋办学,从而恢复者要学校!组织上同意了沾吉老兄的申请,并对他说:“你决心恢复者要学校的心情我们理解,你用自家房屋办学的想让我们钦佩,但我们不敢对你承诺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者要学校的修建问题!既然你要回去恢复者要小学,请你作好长期用自家房屋作教室的心理准备!除了不能帮你解决修建学校这个问题,其他问题你尽量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量研究解决!”听了组织的话,沾吉老兄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办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把者要学校办下去,直到我无能为力的那一天为止。”

回到家,沾吉老兄便取出400多元积蓄,投工投劳20多天,在自家房屋里隔出一间作为教室,用准备给女儿打嫁妆的木料做了7套课桌凳。随后,沾吉老兄又请镇教育指导站协调,从其他学校调剂了15套课桌凳。当年9月1日,王沾吉老兄在自家门口挂上了“安龙县木咱镇者要村小学”的牌子。当天,全寨45名适学儿童全部注册入学。当开学的钟声和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在者要寨子的上空响起的时候,者要寨子的人们听到的仿佛是寨子不断繁荣昌盛的发展之声,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振奋的激情。过春节时,沾吉老兄在自家大门枋上贴上了这样一幅对联:“改屋为庠种桃李,以此为业度春秋!”表达自己决心用自家房屋办学的态度。第二年,沾吉老兄又在自家房屋的楼上,再隔出一间教室,办起了二年级,进行复式教学,让更多的孩子免受长途奔波外出求学的劳苦。沾吉老兄“改屋为庠”的事,让者要寨子的父老乡亲深受感动,也获得了外界群众的好评和赞扬。1995年7月6日,贵州教育报以《用执着点燃希望之火》为题,对沾吉老兄“改屋为庠”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全省上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沾吉老兄“改屋为庠”的时候,我已经从师范学校毕业并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工作了一年。每次回者要寨子老家的时候,我总看到沾吉老兄坐在自门前的石梯上,戴着老花镜在认认真真地备课,或批改作业。夕阳下,沾吉老兄满头的白发银光闪闪。我觉得,那就沾吉老兄让人感动的奉献精神,让人敬而难及。一晃又过了三年,我在镇中心小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镇里的一位领导对我说:“作为年青的共产党员,要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镇里打算安排你回者要寨子担任村支书,带头把者要寨子的学校建起来!”当时,作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的想法来说,我极不愿意回寨子里工作。因为回村工作,就意味着我不可能再有机会走出者要寨子;而且回村工作以后,我也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调到外地工作。在领导看来,你连在自己的家乡工作都不安心,在其他地方工作你会安心吗?连你都不愿在自己的家乡工作,有谁会愿意来你的家乡奉献呢?于是,我便对那位领导说:“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能够把书教好,但不一定能够把村支书当好。修建者要学校的事,我从现在起就回去动员,而回村当支书的事,那就免了吧!”听了我的话,那位领导说:“那就等把者要学校修建起来以后,再考虑是否把你调回去主持开展学校工作并担任村支书的问题吧!”

尽管我极不愿意回村里工作,但关于修建者要学校的事我却极为热心。毕竟,我也曾是者要寨子里饱受长途跋涉到外村求学之苦的人,深感到外地读书求知的艰难。于是,课余时间我回者要寨子老家的时间和次数也就多了起来。每次回家,我都要到沾吉老兄家小坐一阵,跟他谈一谈修建者要学校的事。沾吉老兄也觉得,用自己家的房屋办学,那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用住房作为教室,不但采光条件差、宽度达不到要求,而且隔音效果也不好,上课时教室间的噪声相互影响比较严重;加上他尚有一个孩子还未结婚安家,如果长期用自家房屋办学校,还不知道到时如何解决儿子结婚后的住房问题呢。我跟沾吉老兄经过反复商议后觉得,要修建者要学校,最好的办法是发动群众集资一部分资金,然后用我们两家的房产和几个村干部的房产作抵押,到银行贷款解决缺口资金,先把学校修建起来,再慢慢找政府找资金把贷款还上。

方案确定以后,沾吉老兄便在我也回家的一个周末晚上,准备了一桌酒菜,然后把几位村干部和寨老请到家中,边跟他们饮酒边谈出我们设想的修建者要学校的方案。听了我们设计的方案,几位村干部和寨老也都认为可行,但在讨论把学校建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就发生了分歧。我跟沾吉老兄的建议是修建在学校的原址上,但大家都不赞成,说那里风水不好,在那里修建学校人气不旺,即使把学校修建起来了最终也难成气候。有人说学校应该建在者要寨子的寨口,也有人说学校应该建在者秧寨子。结果,大家就为这事争论了一个晚上也没争论出一个明确的结果。直到把沾吉老兄打来的几十斤白酒都喝光了,寨子里的鸡也不住地打鸣了,大家才不得不结束那个没有结果的争论。

一晃几个月过去,村干部们还是没有把学校建设地址确定下来。为尽快敦促村里确定建校地址,以便早日启动学校建设,沾吉老兄又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准备了一桌酒菜,把上次参加讨论者要寨子修建学校问题的原班人马请到家中,告诉他们说,如果再不尽快对学校建设地址作出决定,尽快启动学校建设,恐怕就赶不上国家加强“两基”教育工作的大好机遇,如果抓不住机遇,要想争取到国家的资金补助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在1996年秋季,省政府要来县里对“两基”工作进行初步的检查验收,眼下县政府正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一批改造农村小学校舍的项目。听了沾吉老兄的话,几位村干部和寨老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把学校修建在者要寨子的寨口,修建学校所需的土地,就用各村民小组的机动田地来置换寨口的田地。因为在承办土地到户时,每个村民小组都留有几分田地作为组里的机动地没有承包给农户。用各组的机动地来置换寨口的田地,确实是解决学校建设用地的最佳办法,但如何去收回这些机动田地,却又成了一个烫手的问题。因为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各村民组的机动地都被组长拿给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人家代为管理。名为管理,实为白白耕种,既不向组里交一颗粮食,也不向国家交一斤公粮。这一管就是十多年,有的村民组组长都已经换了好几任,但却一直没有人去过问曾经的机动田地的相关问题。如今要去收回这些机动田地,不知那些耕种的农户是何意见。为尽快落实建校用地问题,村干部和寨老们经过商议后决定,由各村民组现任组长去找原先的组长共同去做工作,机动地回收问题涉及村干部和寨老亲属和亲戚的,村干部和寨老要负责出面做工作。

几天过后,村干部、寨老和各村民组组长们集中到沾吉老兄家碰头,通报各自去做工作的情况。结果跟大家当初预料的一样,所有耕种村民组机动田地的农户都坚决不退回那些田地,说现在孩子都已经分家另住了,那些田地都已分给孩子耕种,如果现在收回组里,孩子今后吃什么呢?而且那些农户还说,要把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应该先收回那些已经农转非人家的田地,凭什么要收我家的?难道是想让我家的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才高兴?有的人甚至放出话来,说只要有谁敢收回他家耕种的那块田地,就跟谁拼命!面对这些情况,村干部们感到问题非常棘手,不知该如何解决才好。村干部正在思前想后反复考虑久久做不出决断之时,寨子里的几位新上任的村民组长发话了:集体的土地,凭什么要由那几户人家霸占着?是谁把机动土地拿给这些人家耕种的,就应该让谁去把这些土地收回来。听了这句话,原先担任组长的人就不得了,当即就顶撞了起来。这样一来,一次土地回收碰头会就变成了争吵会。结果争吵了半天,也还没有争出一个可行的意见来,大家便不了了之地散会各自回家了。从此,关于者要学校的建校用地问题,村干部们不再提起,各村民组长也不再提起,参加建校筹备会的几个寨老也不再提起,只剩下我和沾吉老兄还在关注着者要学校的建设问题。但没有干部、各村组组长和寨老们的支持,者要学校的建校用地问题、群众集资问题,我们两个教书先生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只能焦急地等待着事情的结果。

不想事情还没有一点希望,寨子里却传出了一些中伤我的闲言碎语。有人说,王沾云这样热心于者要学校的修建,主要是他想回者要寨子当校长、当支书,工作没几年就想当官,也不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修建者要学校所需的土地,应该用王沾云的田地来解决,因为他已经农转非不再是寨子里的农民,凭什么还霸占着村里的田地?有人说,王沾云家有三弟兄,而现在却只有一栋房子,他之所以要回寨子发动群众集资修建学校,就是想把学校修建好以后,自己搬到学校里居住,解决家里住房紧张的问题,想让大家集资来修建房子给他居住?没门!这些令人听后感到无比心酸和心寒的话语,先是在寨子里有人聚会的时候传出来,接着便传到?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