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修福积德造命法的书结缘 > 第34部分(第1页)

第34部分(第1页)

常讲,常常劝,有的时候人心还是不能挽回!要是不讲,那还得了!所以,确确实实要普遍的到处去弘讲。我也劝勉同修要发心,先不必学讲经,先学讲善书、讲因果。至于讲法、讲的材料,我们慢慢再研究、编辑。就是像这个样子,到处去讲,讲演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星期,一天讲一次,七天就圆满了。这样才能普及。教材要重新编辑,像《阴骘文》、《感应篇》、《了凡四训》,都订作七次,七天就讲圆满。我们要精编教材来训练同修们,大家发心弘扬,以此做基础,而后进修大乘佛法,才得真实受用。

没有这个基础,学习大经大论,不过是好听而已!这跟俞净意公一样,好高鹜远,专务虚名,不切实际,意恶还是改不掉;大的劫难到来时,我们凭什么避免!这是当前亟须做的课题。俞净意公的善根我们有;他的恶报,我们还没有现前。可见我们的意恶比他稍微好一点,轻一点。要是像他一样,果报就惨了!因与果一定相应,丝毫不爽。

古德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除非你明心见性,破除《金刚经》所讲的“四相”、“四见”,转凡成圣,转十界为一真,那才行!四相未破时,就受因果定律的主宰,在家如此,出家也不例外。几时破了我执,见思烦恼断尽,出三界,才勉强说你超越生死轮回了。我们以俞净意公作镜子,对照自己的言行。

这一段责备就是说他‘信根不深,恒性不固,没有长远心,没有耐心’。指出他生平那些‘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都是‘专务虚名’。‘何尝有一事著实’,就是没有一桩事情是脚踏实地,尽心尽力,认真去做的。

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

‘责天’就是求天的意思。天没有降福给他,他就责怪老天爷,求天神降福给他。

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

这是举譬喻说:你的田地里种的都是荆棘,却指望将来收到好的稻米。那有这种道理!这与因果不相符。同学们读了之后,要认真去反省,痛改前非,脚踏实地,从心地里修起。再回头看看《了凡四训》,照他的方法断恶积善,养自己的谦德,改自己的毛病。书上一再告诉我们,三年必有效验。如果勇猛精进,虔诚恳切,半年就变样子了,就不相同了。

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读这篇文章,给我们更大的警惕,更具实效的受用。尤其是老同修们,我们必要认真反省、检点。而后在我们修学的环境与过程中,所遭遇到的这些因果,自己就能看得非常清楚。看清楚之后,信心愈坚固,慧眼愈明朗,往后功夫才真正能踏实,才能得力。自从我们讲了一遍《了凡四训》之后,也有不少同修跟我说:“很受用!过去不知道的毛病,听了这一遍之后,自己想一想,毛病确实是不少。”这就大有进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想要回转就相当困难。所以,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利益。灶神爷——张先生,把俞先生的毛病,一桩一桩指出来。俞净意先生不能不服!好在他还有改过之心,所以,才能感应道交,感得灶神真正现身在他面前。

这段文就是传授他“改造命运的方法”,也就是“改造命运的秘诀”。我们在世间,必须要明白无始劫来积习深重。明了以后,就要彻底改过自新,转变自己的命运,不怨天,不尤人。因为一切都是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我们自己再造善业,再结善缘,后来的果报当然很殊胜。这一段非常重要——就在念头上转变,再造自己新的命运。

‘君从今后’,灶神告诉俞净意,从今以后你‘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这些都是世俗的事情。‘先具猛力。一切摒除’,这就是彻底悔改。从心地里把这些妄想、杂念都断除。诸位想想,讲得很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试问:我们那个人不想断妄想,不想使自己心地清净?虽然天天这样想,可是妄念依然纷飞,究其原因就是积习太深所现业障之相,也叫“业相”;说得更实在一点,就是“恶业之相”。我们立刻要觉悟,这不是好相。“觉悟”才是改革的根本。不觉悟就不能改;觉悟才有改的希望。所以,佛告诉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此地所讲的“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这些念头一起来,立刻就觉悟——我业障深重,为什么还有这些妄念,还有这些罪业之相?这一念就是“觉”,就是光明,就是惭愧心。

我们应当向那个方向走呢?‘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这是教我们初步用功的方法。就是告诉我们下手的初步,要把那些“恶念”都除掉,把善念提起来。这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二六时中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但心里要有大转变,而且在行为上也要认真的转过来。

要用什么态度做善事呢?不图报。做了善事,对人有恩惠,不要希望别人报答。要认为行善帮助人,是我的义务,是我应该做的。甚至我们做善事、对人好,人家以怨报我们,我们也不在乎。问心无愧!即使别人误会也没有关系,放着胆量去做。不要做了几桩好事,人家反而埋怨你,就认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当。为什么做了好事、待人好,还要受人责备呢?想想《金刚经》里所说的,这正是自己过去世业障深重,他替我消业,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吗!

因此,我们不要灰心,只理会善一边去。‘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就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切切实实,直捷痛快的去做。‘耐心行去’,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一天、一年、一世都要这样去做;并且还要发愿,生生世世都这么做,这才是“菩萨”。这是我们力量办得到的。‘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换句话说;我力量虽然达不到,我有这个心,要存这个心,使此善意圆满。诸位要晓得,佛家所谓“功德圆满”,是指善心善意,确实“圆满”。并不是样样事情都做好了才叫圆满,因为有的力量达不到。力虽达不到,但是有一个圆满的心,这样功德就算圆满了。所以,佛法常讲,“论心不论事”。圆满不圆满是在你心地里;心地善意若不圆满,则善事、善行做得再多,也不能算是圆满。

第一要忍耐心。

没有忍耐心,一切都不能成就。忍耐心就是菩萨六度里面所说的“忍辱波罗密”。忍辱为什么不把它翻成忍耐呢?诸位要晓得,世间法里面最难忍的就是辱。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说:“士可杀,不可辱。”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不能接受侮辱,可见得杀头都容易忍,侮辱不容易忍。因此,佛法到中国,六度中的忍度,译经师就用“忍辱”——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这是忍中最重、最难的。所以,什么都要忍耐,能忍耐就有成就;能忍是福德之相,反之,不能忍就是罪业之相。我们要学忍耐。

第二要永远心。

永远心就是“恒心”,恒心不变。既然发了这个愿,绝不更改。无论是在什么环境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以行填愿,久久功德自然圆满。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这两句是要我们痛戒的。‘惰’是懈怠、懒惰。往往一般人刚刚发心的时候,心行都非常勇猛,时间久了就懈怠,所以不能成就。古人常说,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初发心,那就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可见初发心,确实是真心、清净心、勇猛心、精进心。古人也有一句话说得很有味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西天。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是懒惰、懈怠、没有恒心,越学越变成老油条了。这样的学法,怎么能有感应道交呢?感应是凭“真诚、精进”而来的,不是从懈怠中来的,所以,一定要戒懈怠。

不可以自欺,就是不能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很容易;欺骗自己是极深罪业。人要做到不自欺,没有不成就的。所以,必须天天读诵《了凡四训》、《感应篇》。这就是一面镜子,每天早晚都得要对照心行。诸位要想真正学佛,在佛法里成就,就应老老实实、恳恳切切地把《了凡四训》跟《感应篇》,认真的学三年,把基础奠定,而后佛法才能得力,否则想佛法得力,自然有困难。有很多老修行、老同修常常在一起谈起,学佛几十年仍不得力。原因在那里?也就是说懈怠、自欺,从来没认真过。满腹的牢骚,怨天尤人,那怎么行呢!心行都与佛法相违背。

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

只要你长久这样做,也就是认真修三业清净。照这样做,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验。

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这些都是劝勉的话。俞先生对于灶神爷还很相信,初一、十五晓得上香、上供,对他很尊敬,这才有感应,灶神特地把这个意思告诉他,教他‘速速勉持’,赶快勉力修持,尚可挽回天意,也就是扭转命运(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