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唐代盛世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宇文邕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已经晚了,他还有第二个儿子,但比起他的哥哥来,更象中国南方王朝的子弟。再生一个吧,来不及了,何况就算能生,谁能保证就强于他的两个哥哥啊!

怀着对儿子的疑惑,周武帝去了那个他不想去却又不得不去的地方。正如宇文邕所料,自己刚死,这个儿子就跑去对着他的尸体又跳又骂,大抵都是骂宇文邕管教太严,自己身为太子,没能得到好的享受,最后说了一句让天下父母心寒的经典语言“死晚矣”,想必刚上天堂的周武帝也被气得差点掉下来了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为父母者,一定要以此为诫,物极必反。

宇文邕的儿子当了皇帝,称宣帝,这下好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老子终于天下第一了,没人能管着我了。

这小子当了两年皇帝,觉得没意思了,不过瘾了,又要当什么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7岁的儿子周静帝,自己当起了天元皇帝,一口气立了五位皇后。

五大美女并立皇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显出天元皇帝水平非同一般,敢想敢干。这五个皇后中,有一个是他的侄儿媳妇,某次来拜见皇帝伯父,被他看中了,结果因此事逼反了他的堂兄及侄子。

杨坚的女儿也是五个皇后之一,《资治通鉴》中说她“性柔婉,不妒忌”,为其余四皇后和广大嫔妃所尊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隋朝建立。3

这天元皇帝,喜欢无事找事,某天不高兴了,把杨后痛骂一顿,杨后呢,不知是修养好,还是根本就看不起这个丈夫,任他痛骂,不理不睬,用现在的话说:当你不存在。结果把这纵绔子弟激怒了,要杀了杨皇后。前面说过,这杨皇后会处事、人缘好,立马就有人把这事快马传给了杨坚、杨坚的老婆,天元皇帝伯母的妹妹独孤氏立即进宫,对这个侄儿跪拜在地,为女儿乞命,她这个侄子也真能做,对她不理不睬。《资治通鉴》中说“叩头流血,然后得免”,这老太婆为了女儿活命,头都叩出血来了,她侄子才终于松口,饶了杨皇后。

宇文赟对杨皇后非常薄情,但杨皇后在宇文赟死后多次被杨坚劝嫁,杨皇后均未答应,终生为宇文赟守寡,死后葬在宇文赟墓旁,这是后话。

这件事发生以后,天元皇帝对自己老丈人开始不放心了,经常对杨后说一句话“早晚要杀你全家”,这话说得多了,胆子也就大了,有一次在召见老丈人之前,对自己的保镖说,我把老丈人叫来,骂他一顿,他如果有不满的意思,你们就把他杀了。杨坚来了,被女婿无端骂了一顿,还是面带微笑,由此躲过一劫。

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当了一年天元皇帝的宇文赟,在公元580年,走完了自己诙谐搞笑的一生。

他的儿子周静帝刚满8岁,做了杨坚的傀儡,一年后,公元581年,杨坚众望所归,正式接掌北周政权,出任隋王朝第一任掌门人,任命杨皇后的弟弟,大儿子杨勇为预备掌门人,二儿杨广为晋王,三儿子杨俊为秦王,四儿子杨秀为越王,五儿子杨谅为汉王。

当初杨皇后听到父亲辅政,着实高兴了一阵,想到有杨坚撑腰,宇文氏大权不至于被人夺去。等到杨坚废了周静帝,才知道原来父亲还有这样大一个阴谋,从头到尾,自己都只充当了一个工具。伤心欲绝的杨皇后,对丈夫、对父亲都已失望透顶。

杨坚当上皇帝后,也感觉对不起这个女儿,找了好几个门当户对的才子,要女儿再嫁,杨皇后都坚决谢绝。杨坚封她为乐平公主,从皇后降级做公主,杨丽华也只有苦笑了吧。

公元609,乐平公主跟随弟弟、隋炀帝杨广到张掖,途中死于河西,享年49岁。后来隋炀帝将她的遗体运回,附葬于周宣帝宇文赟的葬地定陵。

老杨家的女儿真的不错,个个贞烈,杨丽华有个妹妹,封为兰陵公主,嫁与才子后来官拜兵部尚书的柳述为妻,也做出了与姐姐相同的举动,后面我们慢慢再说。

杨坚让周静帝下课的消息传到窦毅的附马府,周武帝的外甥女,周宣帝的表妹,窦毅与襄阳公主所生女儿,跑到门前,抱着胸口痛哭,边哭边说“可惜我不是男人啊,要是男人,我一定挺身而出,解救舅舅家的大祸”。这可把胆小的窦毅吓坏了,与老婆一起捂住女儿的嘴“女儿啊,你不要乱说,乱说可是要全家的命啊”。好在没外人听到这话,窦毅全家也就没事。从此,胆小的窦毅到是真喜欢这个胆子比自己不知大多少的女儿了,包括最后选女婿,都是自己亲自己出马。你还别说,他胆小怕事,挑女婿的本事倒是一流。

国难当头,青史留名的都是女人,当红明星李德林,周武帝都是他的粉丝啊,应当说北周对他相当好吧,也摇身一变,成了隋朝的大臣,我们看《隋唐演义》中会看到隋文帝武有某某某,文有李德林,就是这个李大明星。

自古巾帼胜须眉!

和北周的周武帝姗姗来迟不同,隋王朝的首任掌门人杨坚上任之初就亮剑了,他上任后有一个最迫切的愿望:评书先生们说了N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汉末分裂到现在已经几百年,够久了吧,也该我老杨家做一回主,合了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隋灭南陈。1

自古兵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隋文帝杨坚称得上中国历史少有的好皇帝之一,他明白要统一中国,不知要打多少硬仗,历史上很多战争,不是输给敌人,而是输给了自己,征战之前,有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隋书》对隋文帝有这样的评价:“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一句话,这个隋文帝是个好皇帝,并且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好皇帝,《隋书》是由魏征主编的,就是瓦岗英雄里面的那个魏征,也是后来唐太宗主要的谏臣,算是隋朝的敌人,隋文帝能得到敌人如此评价,应当是真的不错,他的行为也为魏征的评语作了最好的佐证。

这个杨坚,在征伐南陈之前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他广纳人才。早在杨坚为北周权臣时,就注重网络人才,高颎是杨坚老丈人独孤信的家臣,曾被赐姓独孤。前面说过,当时是一个很讲究身份地位的时代,高颎出身低贱,但杨坚看出他很有才干,把他留在身边,加以重用。高颎不负杨坚知遇之恩,处处为杨坚出谋划策,高颎还有一个优良的品德,胸怀广阔,正因他有广阔的胸怀,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推荐了不少人才给杨坚,包括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王世积、苏威等,后来都成了一代名臣。《隋书》对高颎有很高的评价“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对高颎如此高的评价也从侧面肯定了杨坚选人用人之道。对北周的旧臣,杨坚也驾驭麾下,前面所说的李德林,得到北周政权的如此优待,仍快马加鞭投入杨坚的隋王朝,说明杨坚在拢络人才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在隋朝建立之初,用人主要是北周旧贵族。北齐、梁的士族只能保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却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殊权利。杨坚明白其中也有很多俊才能人,为了安抚这一类人,同时为自己选拔人才,杨坚采用了考试法,这就逐渐形成形响至今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有了当官的途径。写这段时,正值公元2008年高考成绩查询期间,不知我们参加高考的学生对这一制度的创始人—杨坚,是爱还是恨。

第二,他统一了钱币。这个事情,秦始皇曾经做过一次,但后人不怎么买始皇帝的帐,到了隋朝这个时候,始皇帝做的事基本白做了,《资治通鉴》对此有如下描述:“初(指隋朝初),周、齐所铸钱凡四等,及民间私钱,名品甚众,轻重不等”。杨坚同志看不下去了,“隋主患之,更铸五铢钱……。自是钱币始一,民间便之”。我不是经济学家,对统一钱币产生的诸多好处一无所知,但从美帝国主义对美元的态度、欧盟劳命伤财使用欧元看出,统一钱币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多益处,杨坚同志高瞻远瞩,非我辈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美帝和欧盟倒是他的知已。

第三,他修定了刑律,用现代话来说,进行了法制建设,制订了刑法。公元五八一年也是开皇元年,杨坚同志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一年,他命高颎、杨素、裴政等十余人修定刑律。裴政为主要修定人,相当于主编,“上采魏、晋旧律,下及齐、梁,沿革轻重,务取平允。”,把曹丕的老底子都翻出来了,只要是能用的,管他朋友的敌人的,全都拿来用。废除前世枭刑,所谓枭刑,就是犯人被斩首后把脑袋挂在柱子供大家观赏,让犯人死后也不得安生,死不能得全尸而葬,对中国古人来说是最大的悲哀,脑袋挂在柱子上供大家观赏,估计其家属也不会认为是有面子的事。杨坚同志把这些事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是很尊重*,现在有些帝国主义,指手划脚,说我们不讲*,那是对中国历史太不了解,早在1500年以前,我们对犯了死刑的囚犯都如此尊重,能说我们不讲*吗,下面的一些事例还能说明,1500年前的杨坚同志就非常注重*了。他废除了车裂、鞭等惨刑,除了犯谋叛以上罪,一概不用灭族刑。死刑分绞、斩二等(手段多简化啊,现在一些西方国家还在喋喋不休争论的死刑,我们1500年前就由杨坚同志做了),流刑分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徒刑分一年至五年五等,服刑最多不超过五年(比现在还轻松,现在除了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也有二十年的);杖刑分六十至一百凡五等;笞刑分十至五十五等。废前世审囚酷法,规定了不能刑讯逼供,不知我们现在的有些公安办案人员看见了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要退回杨坚同志以前去做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民有枉屈,得依次上告到朝廷。上述规定,生在现在的我们都感觉非常好了,但杨坚仍不满足,他真正奉行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办事精神,公元五八三年,得到刑部报告,每年断狱数还多至一万件,刑事案件在全国达到了一万件,他认为犯罪人数这么多,是由于刑法太严密所引起的,于是命苏威、牛弘等再制定新的刑法,删去了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剩留五百条,制定法律,共十二卷,简明实用,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大理寺设律博士八人,讨论疑狱,全国死罪囚,都得经大理寺复按,有点现代的公检法分制的味道,自此刑律简要,基本上为唐、宋至清各朝所沿用,就算现在,许多东西我们仍在使用。秦始皇制订的法律,隋朝以前,都是当政者使用的范本。杨坚同志推陈革新,本着处罚只是手段、治病救人才是目的的立法态度(史称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尊惜生命、尊重*,比起始皇帝,确有很大的改进,得到了老百姓真心拥戴。

隋灭南陈。2

第四,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杨坚当上隋王朝第一任掌门人后,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收伏南陈,统一中国。有长江天堑,进攻南陈首先考虑的就是船,杨坚对造船术相当重视,委派亲信大将杨素负责这个工作。杨素也不负杨坚的重托,造出了可容士兵800人的战舰,相当于造出了当时的航空母舰。小的也能装载100人。杨素率领这些船队在江上巡视时,陈王朝军民看见,《资治通鉴》中记录陈人的表现“清河公即江神!”,清河公就是指杨素,起到了很好震慑作用。杨坚以军工行业……造船为龙头产业,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为隋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他致力建设全国交通体系。在那个时代,当然不是象今天一样,说到交通建设,就是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当时的交通建设,多半都是建立水运体系。很多人认为大运河是杨广开始才修的,其实不然,运河体系的建立,是从杨坚同志开始的。杨坚建立隋王朝后,任命了一位叫宇文恺的能工巧匠为全国建设总工程师,这个宇文恺,我们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往往不太重视(历史记载又太重视),我们教科书大力渲染的是人民的工程师………赵洲桥的建立者李春(历史记载又很少),李春修建的赵州桥确实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但宇文恺在当时的地位就象是鲁班时代的鲁班,如果那个时代评职称的话,李春能评上高级工程师,宇文恺绝对是中科院院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我们不能因为宇文恺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皇家,就抹杀他的功劳及卓越的技术。开皇二年,杨坚修建都城大兴城(长安东),任命宇文恺为总工程师,都城建好后,人口大增,都城受到缺粮的威胁,必须从东部平原调配粮食进京;如果要对陈朝开战,交通必须通畅,庞大的军队及器械运输,光靠陆运是不行的,于是,在开皇四年(584),杨坚再次任命宇文恺为总设计师,设计一条在都城与潼关连接渭水和黄河的一条人造河,取名广通渠,用来解决上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开始,宇文恺确实不亏研究员级高工的职称,于开皇年九年(589),广通渠修建成功。

杨坚同志还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在他的治理下,整个国家一派生机盎然,人民安居乐业,还没等到他出兵搞定南陈,公元587年,隋的一个小属国—西梁,其皇帝萧琮抵挡不了杨坚强大的感召力,率领二百多名属下,投奔到杨坚麾下。

早在萧琮的父亲萧岿当皇帝(梁明帝)时,就已是隋王朝的属国,公元五八二年,隋朝建立的第二年,萧岿十三岁的女儿嫁给了杨坚十四岁的儿子晋王杨广,两人结成了亲家,如今,萧琮干脆属国的称号都不要了,直接投奔姻伯。

我们回到公元五八二年前后,在隋文帝统治下的隋朝大地上,举行了千万场婚礼,有千千万万的隋朝汉子从男孩变为男人,感受到新婚的喜悦,这其中有两场不普通的婚礼,一场是晋王杨广与萧家公主门当户对的婚礼,另一场呢,就是前面说过的北周长公主襄阳公主与附马窦毅的女儿。隋朝建立不久,那个恨不能解舅氏之难的窦家女儿已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窦毅要亲自给自己的女儿挑选老公,他是鲜卑贵族,崇尚骑射,在大门上画了两个孔雀,放言出来,谁能百步之外两箭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窦家女儿美貌异常、聪慧过人,在王公贵族中早就大大的出名了,窦毅这一放出话去,贵族公子来的是人山人海,可惜都是绣花枕头,不中用的多,别说射中两箭,射中一箭的都没有。最后,窦毅都没信心了,正在考虑是否降低要求的时候,来了一个人,唰唰两箭,正中孔雀两只眼睛,射得美人归。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坚同志姨姐的儿子,杨广的表兄—李渊。读者不要以为我又把正史搞成了野史,这段香艳的英雄美人故事,正是出自《旧唐书。太穆窦皇后传》,是正得不能再正的正史。

我们胆小的北周驸马爷窦毅,亲手为自己爱女挑好老公后,于这年的十二月去世。

这两老表的婚礼,是公元五八二年前后千万场婚礼中最吸人眼球的两场婚礼。

隋灭南陈。3

前面说到后梁王朝皇帝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