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唐代盛世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真正发迹,是在表弟杨广当上皇帝后的事。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这个张大美人红颜命薄,陈朝还有一个待字闺中的美人—陈叔宝的妹妹,她的际遇可就比张大美人好上百倍了,和陈叔宝及其他亲属一样,她被送往隋都长安,很快被杨坚纳为妃子,人称宣华夫人。

还有另外一个艺术家江总,我认为有必要交待清楚,隋军攻破南京的时候,他做出了和陈叔宝儿子差不多的举动,得到隋军的尊重,被送往长安,做做隋王朝的小官,从此专心于艺术创作。公元五九0年,得到隋文帝的特许,返回故乡建康(南京),在归乡途中作了一首传唱至今的名句“心逐南云逝,形势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回到旧居,又创作了一首诗: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前首诗描绘思乡美梦,返乡迫切的心情,“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后首诗描述了回到旧居后年暮孤独的凄凉心景。也就是在这一年,回到故乡的江总安然去世,结束了他不成功的政治生涯、成功的艺术生涯,终年七十二岁。

江总故居,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抒发情怀,感慨人世盛衰的好题材,直到五百年后的北宋,王安石的诗中反映出江总故居仍然安在。

朋友们不要认为我在这里长篇累牍的录入江总的诗是在卖弄或者填充文章的字数,请不要误会,这里作两点说明:第一,这两首诗我和你们许多人一样,也不能背诵,我是照书录入的,不存在卖弄之意。第二,江总虽不是唐朝人,但他的诗已和唐五言一体,应当属于唐诗的范畴了,对待唐诗,我是碰到一次读一次,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感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读一读唐诗。我重读唐史,也包括重读唐诗,体会那古老文化的韵味。这里有个不情之请,大家原谅我低劣的欣赏水平,把我在后面录入的唐诗都能读上一遍,谢谢!

南陈王朝首都被攻破,老大投降,别的零星抵抗很快就平息了,公元五*年秋末,杨坚就收获了沉甸甸的大瓜,五十万大军各回各地,留下儿子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经营陈王朝原来那块土地。

杨坚同志收获了大瓜,当然不能忘记对下面的小弟有所表示,毕竟都出了力嘛,大家高高兴兴围座一堂,好好商量商量,都想得到些什么。

这一商量,就出了点事,在贺若弼心中,平陈之战自己功劳最大的观点从没有改变。他在商讨会上说:“我前面用计夺取镇江就不说了,大家都在想办法出力,彼此差不多,但我在钟山击败陈王朝的王牌部队,活捉他们最能打仗的大将萧摩诃,打硬仗之外,我还还处处注意树立老大你的形象,使江南老百认为你是大仁大义的人。打败陈叔宝,我功劳最大,哪是韩擒虎能够比的”,要不是杨坚老大在场,说不准还要对韩擒虎进行人身攻击“就你那熊样,还想擒虎,靠,你擒过虎吗”。他这副德性,和他死去的老爸贺若敦一个模样,早把他老爸刺他舌头出血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老贺这么一说,韩擒虎当然不高兴了“他贺若弼贪功,一定要去打那些硬仗,致使我隋朝大好男儿死伤不少,我只带了五百骑兵,兵不血刃,就攻破了南京,活捉陈叔宝这冤大头,为军事教科书写下新教材,他哪能和我比呢”,眼瞪贺若弼“居然说我没擒过虎,陈叔宝这垃圾龙都被我擒住了,你能怎么的”。

“好了好了,我来说两句”,看见两个小弟互不相让,大有要打架的趋势了,杨坚同志作了总结发言 “你们两个都立有大功劳,差不多,差不多”。

开了半天商讨会,列出了最终的封赏清单:

1。清河公杨素,造船有功,打仗也有功,平陈功劳最大,封为越公,封官仆射(宰相),奖励布匹一万段,粮食一万石,儿子杨玄感、杨玄奖均升官。

2。高颎,加爵位齐公,封官上柱国,奖励布匹九千段(早就是宰相了)。

3贺若弼,加爵位宋公,封官上柱国,奖励布匹八千段。

4。韩擒虎,封官上柱国,奖励布匹八千段。

……

N。杨坚,平陈战事的总设计师,奖励美女一名,此美女为陈叔宝之妹。

特注:1。高颎,作为攻打陈朝军事行动的实际负责人,一出兵就有人给我说你要谋反,我没有信,把那个人杀了,但你得到封赏也不益过大,以防树大招风,理解万岁。

2。韩擒虎,你进入陈叔宝家里后纵容将士抢强美女,败坏我的名声不说,搞不准把我中意的美女也抢走了,算了,也不追究你的责任,爵位你就不要了吧。

这一弄下来,老贺和老韩都没脾气了,得了吧,蚌鹤相争,渔翁得利,杨素成了最大的赢家。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隋灭南陈。7

杨素并不象《隋唐演义》上说的那样,只是一个什么不会的奸臣,他除了船造得好,打仗也很有一套,他独创杨氏战法,就是每逢大战之前,一定要找些犯罪之人来杀掉,让大家熟悉一下血淋淋的场面,战斗开始后,先组织两百人的敢死队冲在前面,如取胜,回来则重赏,如战败,当场杀头,再派第二梯队上,这个习惯一养成,到了战场上,他的兵士没有不死战的。他还有一个好的习惯,无论将军还是兵士,战场上哪怕有一小点儿战功,他都会记录下来,战后论功行赏。因此,他虽然残暴,但却很受将士的欢迎,成了那个时候的常胜将军。

我们不能忘记这次军事行动名义上的统帅—杨广,他也很憋气,张大美人没得到,陈美人被老爸弄去,自己官位又不能再高了,(全国上下只低于两人,就是他父亲杨广和哥哥杨勇),白弄了半天,杨勇功劳有我大吗,不就比我早生几年吗,凭什么官比我大,杨广心中开始不平了。

有一天,杨坚和高颎闲谈,又扯到平陈战事上,杨坚对高颎说:“这里没别人,你说句老实话,平陈之战中,你和贺若弼相比,谁功劳大呢”,高颎回答:“贺若弼先妙计渡长江,又在钟山和陈军苦战,我只不过一介文臣,哪敢和这位虎将相比”。高颎高风亮节,杨坚也不得不赞叹他谦逊忍让、胸怀宽广的美德。

但人太出名了确实不好,树大招风自古以来就有,没几天,一个叫庞晃的人跑到杨坚面前说高颎的坏话,杨坚很生气,对这个人说“高颎就象一面铜镜,每被你们中伤一次,就象被打磨一次,愈是显出他的光亮来”,对庞晃这个人也不客气,降了他的官。真搞不清这人何苦来着。

老大都这样说了,但也没能杜绝同事们对高颎的中伤,庞晃的事过了没多久,开皇十二年十二月,又有一个人跳出来,这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跳虫,他是平陈立有大功的贺若弼。这个老贺,他老爸临死时刺他舌头算是白刺了,他不满杨素官比他大,更不满高颎比他有名望,就象他老爸一样不停地发牢骚,说高颎、杨素就是两个饭桶,这个玩笑也开大了点,杨坚同志听不过去了,高颎、杨素是饭桶,作为他们的老大、使用这两个饭桶的人不就是大饭桶吗?杨坚招呼他“老贺,合适点”,够给面子的了,他还嘴硬“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老表,他们是不是板桶,我还不清楚吗?”,全然忘记了高颎是他的举荐人,看看前面高颎是如何评价他老贺的,人品高下,马上就分出来了。这次他没有涉及到他一直看不起的韩擒虎,并不是因为他对老韩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而是在一月前,为杨坚同志立下汗马功劳的韩擒虎乘鹤西去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