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人道主义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2.从今天以后,当要生气的时候,赶紧停止,做深呼吸三次。

3.从今天以后,每天看伟人传三页。

4.从今天以后,每周做一些出人意料、让自己惊奇的事情,如有时固执一点,有时到大庭广众之下唱歌,随后使这成为习惯。

5.从今天以后,学习太极拳,每天早晚演练一遍。

6.从今天以后,每天都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报道》。

7.参加一些志愿者的活动,支持公益性的事情,资助贫困的大学生,支援山区,捐款希望工程。

8.早起,去看看太阳;傍晚,去看看斜阳;晚上,写写日记,回忆一天的所得与所失,总结自己一天的印象。

培育你身体中的“大”

曾曰:既然做“君子”有如许的好处,而做“小人”又有如许的坏处,为什么世间少见“君子”,多见“小人”呢?这就见得习惯的力量了。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一关己,晚睡早起。谁能在牵涉自己利益的时候无动于衷呢?但是,世无艰难,何来人杰。如果只是一味地听从自己最基本需求的召唤,一味地顺从自己低层次的需求,为稻粱谋,为口腹之欲,为妻子财帛,则何时才能超越于众人之上,成一奇人、贤人等与众不同之人呢?

正是这种经历艰难,才能见成就,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的过程,使得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就停下了追求成为君子的脚步,甘居于下流之地。而那些开始追求成为君子的人中,又有很多会因为追求过程中的艰难而坚持不下来,在中途放弃自己的目标。他们忘记了王安石的话——“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能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能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于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谁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曾曰:“大”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要你去培育它。这样,你便可得修养之苦,也可体会修养之乐。

要培育你身体中的“大”,首先要培育你的大度、大气的开阔胸襟;其次是要培育大局意识;再次是要培育做大事该有的大刀阔斧的霹雳手段。

培育你的大度大气的开阔胸襟

要培育胸襟开阔的大度大气,首先你要将自己胸中的小气压迫出来,这样你才能够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地培育出大气和大度。如果胸中充满“小气”,则它四处乱窜,在胸中冲突,会让你痛苦不堪。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之所以常戚戚,正是因为有“小气”在胸中冲突。只有你驾驭住它,诱导它,并最终将其压迫出你的身体,才能形成一种虚空静寂的境界,形成一阳来复的效果,去“小气”,来“大气”。

胸中有“小气”,便见得处处是气,总是心不顺,气不调,但见得无一事合意,无一人顺眼;胸中有大气,却时时不见气,只觉得心情舒畅,心恬意静,遇事对人如春风拂面,温暖舒适。胸中有大气则不拘,不拘则不苦,不苦则自然养得胸襟博大,活泼泼的,有一片生机。此亦是去恼怒之道。胸中有一片生机,则自然生发出韵味、趣味来。有气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如此一来,循环往复,庶可长久。

* 41 *

《人道》 第三部分

我与自已(6)

大度大气,有时要具有一种糊涂心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能“大”,则必须能对“小”有所忽略。糊糊涂涂,懵懵懂懂,近于混沌,也就离道不远了。

一具大度大气,便近坦坦荡荡之列,与君子也不远矣。如此一来,整个人的境界为之一变,精神的层次更见得高远,不为小事所拘泥,超脱于俗世下流之上,自有一段瑰丽奇伟的风光。古代文坛往往有这方面的例子。一具忧国忧民之怀抱,一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信念,则整个的气度便截然不同。如李后主,其沉郁深重的家国之念,以梦中回忆出之,感人悱恻,脍炙人口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被宋朝俘获后的悲情之作。一超脱于生死之外,一摆脱自身的“小我”之困,则见得做人的真正乐趣。如苏轼,自罢免黄州,得山水之乐,明死生之变,晓天人之分,终成一旷代大文豪。此后,他创作出了无数的名篇,前后《赤壁赋》就产生于此时。

;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眼睛,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传说中的舜就是重瞳。李煜多才多艺,文章出众,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来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但是由于五代十国期间相互连年征战,他的五个哥哥全都早死,他于无奈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位置,成为南唐后主,历史上称为李后主。

被推上皇帝位置的李煜并没有变得野心勃勃、胸怀天下。他依然做着自己的文人梦,在自己北边的邻居迅猛扩张的时候,他偏安于南唐一隅,过着诗情画意的日子,完全不理会朝政。由于他好佛好文,身边聚集着一批诗词好手,国家也供养着大批的僧人。传说北宋皇帝知道李煜好佛,特意选了一名伶牙俐齿的少年给他,和他一起探讨人生和性命,李煜竟然以为该少年是真佛出世。

李煜的词分前后两个阶段,划分的标准就是亡国之前与亡国之后。虽然李煜没有什么政治野心是路人皆知的,而且也已经上表称臣,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说出这句话之前,北宋皇帝就已经灭了南唐,将李煜抓到了开封。

亡国之前的词,大部分是宫体艳词,着重描写宫廷之中的豪华奢侈,多风花雪月的内容。当然,也有一些文人骚客的忧郁之作,而后者的艺术水准更加高。出名的如《清平乐》,其中的“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无疑写出了所有别离之人挥不去的离愁。

亡国之后,李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皇帝而囚徒,由自由而限制。亡国之痛,自己至爱的大小周后先后去世,使得他的词风格为之一变。他将所有的这些体会都融入到自己的词中,终于创造了自己最为感人也成就最高的作品,完成了一代词宗的蜕变。其中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传说北宋皇帝知道这些词后,特别是那首《虞美人》,恼怒非常,当晚就派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毒死了李煜。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培育你的大局意识

培育你的大局意识。谋大局,识大体;想大事,创大业。一旦你有了大局意识,胸有全局,那些小便宜、小利益将再也不会引起你的兴趣。你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从而保证你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