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鹿鼎分流记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能给中原苍生造福,那是最好。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们走,那么咱们从哪里来,就回那里去。老皇爷这话,皇上应该是听过了,老皇爷话中含意,其实也还有一层,为什么会有天地会的存在,天地会是反清复明的,可是,明朝已经覆亡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汉人要反对大清?皇上知道是为何么?”

康熙淡淡的道:“在汉人的眼里,我们是侵略者,是异族,当然他们会想要反对大清,这有什么不知道的?”

高桂笑道:“其实,不是因为你们是异族,而是因为……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因为大清先前的政策,所以,天地会就有了可乘之机,皇上试想一下,假如大清施行仁政的话,每一个百姓都有饭吃,有屋住,老百姓还会反对大清么?天地会之所以能拥有这样大的地下势力,其实,都是大清把百姓推到了他们那一方,所以老皇爷才会说出永不加赋四个字,要除掉天地会,非要动刀兵么?上兵伐谋,只要大清让百姓富足的话,谁会去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参加天地会?”

康熙若有所思,道:“这个,朕又岂会不知?只不过,说易行难。”

高桂笑道:“皇上,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康熙听他说话有条有理,也是首次觉得他与先前的不同来,深深的瞧了他一眼,道:“你说。”

高桂道:“我觉得,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开发民智,让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国家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不要重农抑商,一个完整的国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这是强国的根本。而且,现在的大清最应该注意的是,满汉民族应该一视同仁,决不能带有民族歧视的政策,满人不应该享有太多的特权,当然,我知道这么说,皇上一定会不高兴,但如果皇上用心想一想,如果能做到满汉平等的话,还有多少人会反对大清?反正今天也说开了,我就也不怕会惹皇上不高兴了,先前的一部明史,多少人被砍了脑袋?大清,在害怕什么?怕汉人会造反么?皇上,满族汉族,都是中国的子民,本应该亲如兄弟,都是一国之民,皇上熟读史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能接受其他的国民,才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只要是人才,都应该为己所用,强分国籍和种族,实是不智之举,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对汉人何等残酷,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因为害怕汉人造反,元朝军队把一队队百姓定期赶到海里喂鱼;在内陆地区;元军定期的在各个路口设卡;盘查百姓;发现所谓‘赵;张;王;李’四大姓汉人就拖到一边杀死。这样的残暴统治,岂能长治?历史前车之鉴,皇上是个圣明的君主,不会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如果皇上真能做到满汉平等,那就真是铁桶江山,区区的天地会到哪里去反?没有了火药的火枪,比烧火棍都不如,小宝说了这么多,皇上能明白我的苦心么?”

真是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口水都干了,康熙也忒小气,不知道给咱弄瓶可乐来。

康熙目光炯炯,直视高桂,这个从前不学无术,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的家伙,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透彻的话出来,又想起先前他提出的国债之策,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跟天地会扯上关系那就更好了。不过,他说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

深思之下,康熙问道:“你说要重视各方面的人才……”

“对!各方面,宋朝是从古到今最富有的朝代,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抑或是科技创新和人口,都是最鼎盛的一个朝代,宋朝的君主调整历朝历代法律中重刑法,轻民法的传统,所以宋朝的富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且因为经济法令的统一和健全,使得宋朝不单是国富民强,相应的,科技业也是突飞猛进的提高,皇上励精图治,我就不信皇上不想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受后世后代永远传颂。如果皇上总是在满汉民族之事和天地会上面纠缠不休,如何当一个流芳百世的明君?皇上,请千万勿要本末倒置啊!”

高桂的话说出来,康熙真的是开始重视了,起先他提出的国债,康熙一直都认为只不过是他脑子灵活,一时的灵光一现而已,此时听他谈论治国方略竟然头头是道,不由得心惊,这样的人才,自己居然此时方知!这算不算是自己昏庸?

“小宝,你跪着累不累?起来说话。”

康熙被桂哥给弄得震住了,居然忘了自己之前还想砍桂哥的“狗头”的。

见唬住了小康子,桂哥不由得有些小得意,但他脸上却是不敢表露出来。

“满汉平等,这件事,小宝你怎么看?朕觉得,真如你所言,大清或许真的会强大,但很多事就触及到了我们满人的利益,只怕还没等大清真正强大起来,自己就散了。还是那句话,说易行难。”

高桂哪里知道那么多,他也不过就是照着书本上学来的照搬而已,真要细说,从何说起啊!沉吟了一下,高桂道:“诚如皇上所说,此事不宜用猛药,一个不好,就会造成动乱,我觉得皇上还是应该先从教育方面入手,只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风气,重视工商,重视科技,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之根本,至于满汉平等,其实我是想,皇帝不差饿兵,想要让汉人为大清尽心尽力,那么给汉人地位和应有的尊重,汉人也一定会拥戴大清,拥戴皇上,这些,我相信皇上会做得很好的。”

这些道理,康熙博学古今,又怎会不懂?只是从没有高桂说得这么清晰透彻罢了,宋朝每年财政收入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一亿六千万贯(一贯钱大略等于一两银子)就算是半壁江山的南宋时期,也有一亿贯的财政收入,而康熙此时的年财政收入还达不到两千万贯。藏富于民的重要性如何,作为一个像康熙这样的皇帝,当然最为清楚。康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开明的皇帝,他自然更愿意自己的江山富裕和稳固。

是以,康熙暂时忘记了自己到这里来的目的,反而是和咱们的小桂子谈论起国事来了,起先是康熙站着,桂哥跪着,后来是康熙和桂哥都站着,他们一直交谈到快傍晚时,君臣俩都坐着,相谈甚欢,那个叫作包天赐的太监却是在中间偷偷的看到了这副情形,冷汗流得哗哗的,怎也想不通,一开始还要砍脑袋的,现在却变成了这样!

(PS高桂之言,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

正文 第157章 口水说干

“皇上,天色不早了。是不是该起驾回宫了?”

一个服侍康熙的老太监见天色逐渐的暗了下来,有些担心,这里虽然距离京城并不算远,而且还有前锋营和骁骑营等大批的士兵保护,但俗话说夜长梦多,谁敢担这个风险?

康熙正和高桂谈得投入,桂哥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一个个的现代知识好像炸弹一般飞了出来,砸得小康子头晕晕的,有些话听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但细思之下,又是有道理的,有些话则是小康子连想都不敢想的,不过,在康熙看来,高桂的很多提议,都是很中肯的,康熙也从未想到过,从小跟自己玩到大的小宝,居然是一块被遮挡住的明珠!这样的人才,虽然有的话不可思议,天马行空,但至少他敢想,朝廷之中,哪有他这样的人?自己一直以来都拿他当一个玩伴,一个运道超好的副将来对待,想不到竟然是屈才了!

听到老太监的提醒,康熙点了点头,瞧了瞧坐在身旁的高桂,这才想起,自己是为何而来了,居然都忘记了自己是来问他罪的,他略一踌躇,随即便放下了心中的这块疙瘩,这等人才,不但武功高,而且也忠心,如果因为他加入了天地会就要砍他“狗头”的话,实在是一个相当大的损失,他说得也对,只要自己能给百姓富足的生活,对待汉人和满人一视同仁的话,那些汉人为什么要反?如果天地会是一张弓的话,那么那些汉人就是箭,我把箭都拿走了,他们还能有什么威胁?

想到这里,康熙很是大度的拍了拍高桂的肩膀,道:“既然天色已晚,小宝你也随朕一起回宫吧!罗刹国你就不必去了,我另外派人去。”

高桂早就知道自己尊贵的脑袋是保住了,但他实在不愿意跟康熙回京,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别看现在亲热得跟什么似的,万一他一不开心,那时候也就危险了,更何况,自己毕竟曾当过天地会的香主,这根刺,始终都会在康熙的心底,他看出康熙是因为自己的这一番长谈,对自己起了爱才之念,但自己终究不可能依靠这点“偷”来的才能保自己一辈子,更何况自己还有老婆们要去保护……

一念及此,高桂便迟疑了,道:“皇上,小宝之前做了错事,不应该加入……那个,就算加入,也不应该隐瞒皇上,希望皇上能给小宝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此次去罗刹国事关重大,不容有失,只要说服了俄国的沙皇,退去他们的这一路兵,那么,吴三桂的实力将大大降低,皇上英明神武,定能将吴三桂一举剿灭,到时候天下太平,我们君臣二人,再合作打造一个繁华盛世,让大清得享万年基业!”

康熙愣了一下,沉吟片刻,道:“万年基业么?你这话只能哄骗那些昏庸的皇帝,历朝历代,有哪一个朝代的江山能坐到五百年的?更别说万年了,你是不是担心朕会对你不利,所以不愿跟朕回京?”

高桂忙道:“皇上多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宝难道还能飞了不成?小宝实在是想戴罪立功,再说,小宝有自知之明,朝廷很多人都认为,是皇上宠着小宝,才有这等权势,在他们的眼中,小宝不过就是一个宠臣,一个溜须拍马的宠臣在他们的眼中,什么也不是,所以,小宝想借着这次的机会立下大功,也好堵住悠悠众口,请皇上成全。”

康熙皱眉道:“你去了罗刹国……还会回来?”

高桂心中嘭地一跳,自己的确是打算走了就不再回来了,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离开大清的话,你难道还能找到我?山高水远,自在逍遥,何必在这里战战兢兢?天高任老子飞,高丽也好,东瀛也罢,甚至欧洲,哪里不能去?凭着老子的聪明才智,什么地方不能混得风生水起?说不定去一个原始小国家,以我的武功,还能称王称霸,自成一国,快活逍遥。

“当然回来!不然小宝去哪里?”

高桂脸上挂着满满的惊奇,他这副模样,倒是装得挺逼真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