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信访干部党纪心得体会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子俩赶走。村里人觉得这母子俩怪可怜,就七凑八凑凑了300块钱还给那位远房的叔叔,母子俩总算没被赶出去。谁知过了不到一个月,傻媳妇又在同一条河里淹死了,也是在那口水闸那里被人发现打捞上来的。由于那妇女没有娘家人,尸体停在那里一直没人管。杨百家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反复做村委会的工作,请村里出钱,将那妇女的后事简单处理完毕。杨百家本来想给这孩子找个人家养着,可大家都担心孩子大了会像他父母一样不精不傻,没人愿收养。

杨百家将孩子抱回家,与朱桂英商量要收养这个孩子。杨百家家本来生活不怎么宽裕,朱桂英又下了岗,女儿还在上学,双方的老人年龄都大了,身体又都不好,各方面的开支很大,朱桂英虽然非常可怜这孩子,但真要收养他还真没那么容易。朱桂英建议杨百家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杨百家说,在福利院吃饭肯定没问题,可是在那里孩子毕竟缺少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特别是这孩子又是个残疾,对他今后的成长很不利。最后,杨百家告诉朱桂英,这孩子很可能是吃糖丸吃出的小儿麻痹症,如果是这样,政府还会给一些补贴。听说有补贴,朱桂英总算同意了收养这孩子。从此,朱桂英视如己出,对孩子百般照顾和关心,为了给孩子治病光北京的医院就去了不下五十次,那时候杨百家很忙,朱桂英下岗在家,外出看病就朱桂英一个人,到城里去不舍得坐公共汽车,朱桂英就骑自行车去,有时候天不亮就走,回来时已是满天星星。为了节省钱,每次在医院做理疗朱桂英都专心致志地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专门买了很多康复医学方面的书,苦学苦练,每天都帮助孩子锻炼,几年如一日,孩子恢复的非常好,现在虽然走路腿还略微有点瘸,但一点不影响生活。

陈思齐感叹地说:“那两口子是真有耐心啊,也真是善良,如果不是落在这两个好人手里,孩子怎么会有今天!你们去问一问,这事咱们镇上的干部没有不知道的。现在竟然还会有人写检举信,真是丧尽天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三章 联合调查(3)

调查组长听了陈思齐的话,连连摇头,“这个写信的人安的什么心?”

陈思齐还没有说够,继续接着说,“后来还有故事呢。最后虽然确定这孩子的小儿麻痹症确实是吃糖丸导致的,按规定是有补助的,但杨百家总不肯向政府要钱,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后来我批评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政府的钱不是给他的,他必须对孩子负责,他没有权利不要这个钱,尽管答应去找,可就是迟迟不去。最后我就到县里跑,拿到10万块的补助。刚拿到10万块,二楞子的那个远房的叔叔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找上门来也不说要钱,就要收养孩子。杨百家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坚决不同意,二楞子就上访,市里、省里、北京都去了,反复多少次。最后我终于摸清了他的真实想法,我就如实地告诉他,他收养孩子不是不行,但孩子治病一共花了18万,这些钱都是杨百家拿的,人家都有正规的发票,如果他能把这些钱补给杨百家,这孩子就归他抚养。那人一听,原来是个折本的买卖,拔腿走了,再也没找过——他就是冲着那10万块钱,财迷心窍啊!”

调查组的一位成员灵机一动,“哎,信会不会是这个人写的?”大家都在议论,认为这个人报复写信的嫌疑最大,最后调查组长说:“到这里,我觉得追查这封信是谁写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封信,我们认识了一个杨百家,一个有良知的信访干部。这样吧,陈书记,我们对杨百家的事迹很感兴趣,对杨百家同志本人也非常感兴趣,我们能不能见见他?”陈思齐高兴地说:“能,当然能!可他现在不是我手下的人了,是人家大新乡新书记手下的人。我给新书记联系联系,今天让他请客。”陈思齐拨通了新潮的电话。

调查组走后不久,杨百家的事迹很快见了报,××市日报头版头条以《一封检举信揭发出来的好人》醒目标题刊登了杨百家收养上访人遗弃的残疾儿童,并为其治病的长篇报告文学。朱桂英花了50块钱,买了120份当天的报纸——本来50块钱只能买100份,她买完都离开报摊了,又忍不住回头告诉卖报的,她就是杨百家的老婆,人家出于对英雄的爱戴又额外送给她20份——然后,又乐滋滋地到副食品商店买了一块豆腐和几棵葱,家里遇到这么光荣的事,她走路都感到两腿生风,走到人群里光芒四射,买报纸还多送20份,她一定要好好地犒劳犒劳杨百家。从商店里出来,遇到两位几年前下岗的同事,聊天的主题当然是杨百家,临走朱桂英一人送上一份报纸。

正和杨小翠一起把报纸铺在床上分,“我要给左右邻居都发一份,牛巧家得发两份,她家老牛不是能吗,能也上不了这么大的报纸!”

“妈,咱给人家送人家不说咱烧包吗?”

“这得讲究策略,半夜里趁没人看见投到他们门缝里,谁知道是谁送的。这又不是送炸弹,公安还能调查?”

“妈,你可真有两下子!”

母女俩高兴地笑起来。这时杨百家回来了,朱桂英一屁股坐在那摞报纸上,两个女人冲杨百家谄媚般地笑。

“你们两个神神秘秘的干什么?”

朱桂英收下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地说:“老杨,你又成英雄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给我们说声,你越来越谦虚了。”

杨百家迷惑地问:“什么大事,要给你们说声?”

第二十三章 联合调查(4)

“哎呀,爸,谦虚也用不着在家里来这一套!”杨小翠扳着杨百家的肩膀,把嘴凑近他的耳朵故弄玄虚地说,“您上报了,这次是大报,市里的机关报。篇幅很长,还在头版头条。”杨小翠说着从朱桂英屁股底下抽出一张报纸给杨百家看。

杨百家惊讶地看着那超大的标题,房间里四下看了看,紧张地问:“小同回来了吗?”

朱桂英道:“怎么?要在儿子面前显显威风?你放心,儿子一回来,我就把今天的报纸作为必读教材纳入他的学习大纲,让他做人就做杨百家这样的人,别让这个小兔崽子到时候忘恩负义,这几年我可没少疼他。”

杨百家有点气愤地说:“这帮人怎么连招呼都不打就登报了!”

朱桂英不解地问:“登的有错吗?登好事还打什么招呼!”

“什么好事!这要让小同看见了,在他心里会造成什么影响,你考虑过没有?”

杨小翠有些恍然大悟,“哎呀,还是我爸想得周到,我咋就没想到这一点!”

朱桂英不以为然地说:“能造成什么影响?这还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想赖都赖不掉。”

杨百家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给你说不明白,赶快把这些报纸都给我烧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