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憨丫头全文 > 5黄米小时候2(第1页)

5黄米小时候2(第1页)

不过太奶奶读英语的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读法,有四声的,末尾的辅音一般都要加个元音,以便平等待音,不能因为人家在末尾就歧视人家。

太奶奶的联想式记忆法有时太富于联想了,太生动了,便有了喧宾夺主的功效,有时就只记得用来联想的那个词,而忘了真正的词义。像"金狗背,金狗背,金狗窝得喂",开始唱的时候,太奶奶还记得是"铃儿响叮当",唱多了,就忘了铃儿这回事,只记得是窝里喂着一条狗。

于是有天,太奶奶突然感叹说:"美国的狗真是金贵啊,圣诞节的歌都是唱的狗——"

这一下把几个号称学过英美文学的人都搞蒙了,大气不敢出,都在心里责怪自己孤陋寡闻,怎么连一首唱狗的圣诞歌都不知道呢?还敢说自己是学英美文学的?

还好,黄米唱起了"金狗背",大家总算舒了口气:原来如此!还以为什么重大历史情节没搞清楚呢。

这个"带了锁",估计也是黄米先从爸爸妈妈或者奶奶那里学来了英语单词,然后在太奶奶面前卖弄,太奶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带了锁"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龙,祖孙俩探讨切磋,于是就联合生产出一个"带了锁"来。

米妈放了心,喜欢恐龙没什么,只要不娶个恐龙媳妇回来就行!记得有个朋友的儿子小时候也是挺喜欢恐龙的,某个生日,米妈还专门买了恐龙的录像带去讨好小寿星,很受欢迎。现在咱们的儿子也成人了,喜欢上恐龙了,咱们得抓住机会,顺势引导,带领孩子走进科学的殿堂。

谁说一代不如一代?咱家的情况完全是洪湖水,浪打浪,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比他爹成器多了,他爹小时候就知道放牛打鱼的,胸无大志,你看咱儿子,一上来就是恐龙,多么有历史的厚重感!就凭个头也抵得过他爹好些头牛好几网鱼了。

米妈当即就雌心勃勃地拟定了一个"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从那之后就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儿子的恐龙情结,到商店去,总要领到玩具专区,让儿子自己挑选恐龙玩具。米爸也很望子成龙,钻天觅缝地买回了恐龙DVD和娃娃书,自己先学了,又上网很好地研究了一下恐龙们的祖宗十八代,只等儿子来问十万个为什么了。可惜儿子还不会提问题,不然的话,米爸肯定是有备无"串",问一个,答一个,问十个,答五双。

不知道是不是米爸米妈培养过度了,或者方向搞偏了,反正黄米同学对恐龙的那个热爱,很快就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家里摆满了各种样式、各种质地的恐龙,都是黄米同学点兵点将,父母哼哈二将屁颠屁颠买来的。黄米看书只看恐龙的书,听故事只听恐龙的故事,看DVD只看恐龙的DVD,睡觉要搂着他最宠爱的恐龙睡,走路要抱着他最中意的恐龙走,游泳要带恐龙式的游泳圈,穿衣服只穿印着恐龙的衣服,叫他"黄米"他已经不答应了,要叫"小恐龙""带了锁宝宝"才答应……

哇!这下米妈总算相信那什么叶公好龙是真有其人其事的了,而且他那"雕以龙""刻以龙"的,算个什么?咱们黄米是"衣以龙""裤以龙"!

你若问他长大了做不做科学家什么的,他理都不理你,但如果你问他:"长大了做恐龙好不好?"

他立马回答:"好!"

他自己做恐龙还不够,还要全家人都做恐龙,每个人的称呼都变了,个个都带了锁了,妈妈带了锁,爸爸带了锁,奶奶太奶奶也都带了锁。

只要一进家门,大家就得像恐龙那样行走,不然就得不到黄米的认可。具体来说,就是要梗直了脖子,夹住两大臂,伸开两小臂,排开了外八字脚,以尾大不掉之势笨重地行走。如果能不时粗着嗓子引吭高嘶一声,那是最好。

奇怪的是,黄米同学他自己倒并不这样行走,只站在那里监督家里的几个老恐龙,谁要是忘了走恐龙步,他会马上冲过来,两手顶着你的膝盖,奋力将你推回原处,让你重新来过。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你想偷懒,只走半截恐龙步都不行,一定要推回原地,从头再来。

有时米妈要上洗手间了,恐龙步走得比较潦草,结果被黄米同学发现,酿成大祸,洗手间也上不成了,被一再推回去重新来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米妈急得差点发脾气,米爸却很幸灾乐祸:"嘿嘿,世界上怕就怕认真儿子!"

可怜米妈在家里被儿子胁迫,走惯了恐龙步,有时到了单位都忘了形,也以恐龙步走起路来,搞得同事莫明其妙,以为米妈长了"坐板疮"。

艾米:黄米卖疼

不好意思,做了一回标题党。如果你是被标题骗进来的,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很可能大多数人都猜到了,这个"卖疼"并非真的"叫卖疼痛",而是"myturn"的太奶奶式读法。

太奶奶教了多年小学,糊弄小孩子很有一套。奶奶虽然是教大学出身,但移民加拿大之后还专门去读了一个糊弄小孩子的学位,所以两位都是糊弄孩子的"砖家",虽然两人的糊弄理论一东一西,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两位"砖家"都认为小孩子不是非得上幼儿园不可,如果有条件,放家里更好,在家里是人盯人战术,总比幼儿园里一盯N的寡不敌众要好,至少可以少生几次病,少抓破几回脸,少被人咬几口。

美国是允许homeschooling的,刚好我们的邻居里就有这样的例子,爸爸在外挣钱,妈妈在家教孩子,他们家两个男孩从小到大,一天学(包括幼儿园)都没上过,全是家长自己"家教"。那两个孩子似乎挺成器,长得高高大大,很健康、很健全的样子,对人很有礼貌,经常看到他们打理自家的草坪什么的,看得米爸煞是羡慕。

不知道那两孩子成绩好不好,估计不会差,如果太差,他们的父母肯定会送到学校去回炉,既然homeschooling到高中了也没到学校去回炉,想必成绩还是可以的。而且美国人也不像华人那么计较孩子的成绩。据说美国的华人对孩子的学习都抓得很紧,考试要争第一,争满分,考了第二就不高兴,少了一分也不高兴,孩子考不上藤校就很抬不起头来的样子。但美国人似乎有点大大咧咧,不那么在乎孩子考上什么学校,尤其是本科阶段,能上大学就行,如果孩子愿意读书,可以在大学里努力,考个好学校去读研究生。

美国的大学也相当的多,如果把两年制三年制的社区大学也算在内,简直就是遍地大学,泛滥成灾。据说高中生在考SAT之前会考一个PSAT,是评奖学金用的,估计那个考试的成绩是会散发到各大学的,所以考完PSAT,学生就开始收到很多学校寄来的招生简章,都是跟学生PSAT成绩相当的学校,据说很多人都收到几十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所以只要想上大学,总能上成。

有太奶奶和奶奶两位"砖家"的糊弄理论垫底,又有邻居这么优秀的糊弄例子摆在眼前,米爸米妈就没勉强送黄米去daycare之类的地方,一直放在家里糊弄。为了让黄米"合群",米爸米妈在小区里走东家,串西家,不是带黄米"走出去",就是把小朋友"请进来",周末到mall里去跟大把的"里头披泼"(littlepeople)玩,其他时间黄米就跟太奶奶和奶奶玩。

太奶奶和奶奶一东一西两家理论在有一点上是非常重合的,那就是跟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降低"到小朋友的高度,而不能摆"老朋友"的架子,不能什么事都让着小朋友,而要跟小朋友平起平坐,该争的争,该抢的抢,该闹的闹,该扯的扯,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玩伴,一个小朋友,一个竞争者,而不是一个家长,一个监护人。

所以家里就经常听到三个小朋友在叫"卖疼!""卖疼!",黄米的"卖疼"肯定是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太奶奶的"卖疼"肯定是从黄米这个二道贩子那里弄来的,被太奶奶一番"洋为中用",就变成了"卖疼"。

不过这个"卖疼"似乎没什么联想意义,对记忆帮助不大,太奶奶常常是记了后面,忘了前面,特别是还有一个"yourturn"要记,太奶奶就有点"搞搅"了,经常忘了哪个是"该我了",哪个是"该你了",所以总是急中生"字"地叫道:"我疼!""我疼!"

很奇怪的是,黄米这个一向跟着太奶奶英语跑的人,在这句话上却立场坚定,坚持"卖疼",而不"我疼"。他听得懂太奶奶的"我疼""你疼",但他不跟着这样说,他很镇定地看着太奶奶捶胸顿足地叫嚣"我疼!""我疼!",他仿佛怕把太奶奶"疼"坏了一样,脸上显出一种"大人不记小儿过"的神情,嘴里很宽宏大量地丢出一句:"okee——,yourturn!"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