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解密清朝的野史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br>

乌拉纳嘛氏被解决后,皇太极便在众人的拥戴下,顺利登上了王位。而当时已经开始懂事的多尔衮带着自己的两个年幼弟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母亲活活被生埋,这对三兄弟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

9、皇太极令妃子色降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本是明末祟祯的肱股之臣。

洪承畴23岁中举,24岁考上进士,他不仅在科举路上顺风顺水,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历任刑部主事等官职。崇祯十二年,洪承畴授兵部尚书,率部于潼关大破农民起义军,迫使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后来满洲人侵犯边关,洪承畴又授蓟辽总督,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锦州,但在松山之役中弹尽粮绝,副将夏承德叛变导致松山城破,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都被俘虏。

消息传来,明廷大震,大家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对失去这样一个重臣也感到极为痛心,下令辍朝三日,以王侯的规格在京城进行隆重的悼念仪式,“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崇祯亲自到场致祭,并写了一篇“悼洪经略文”的昭书,布告天下,让大家认真学习。不料祭到第九坛的时候,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弄得大家非常尴尬,祭奠活动也被无声无息的撤消了。

《满清外史》中说,洪承畴四人被俘后,皇太极为震慑洪承畴,将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三人杀了,而特意留下洪承畴械送至盛京(今沈阳)。据说洪承畴开始誓死不屈,日夜篷头跣足,骂詈不休,并且引颈待刃,“只求速死”,随后又绝食七日,但仍然“求死不得”。皇太极爱才心切,令人百般劝降,始终不能降服。后来皇太极就问其他明朝降将,有什么可以讨好洪承畴的,有人则以好色对。

皇太极听后大喜,命十多个青春的满族少女好好打扮,到拘押洪承畴的太庙去好生侍侯,但洪承畴不知道是饿昏了还是嫌人家都是些庸脂俗粉,对于这些少女的诱惑不予理会。当时皇太极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长得貌美体健,艳压群芳,皇太极心头一动,就令她打扮成奴婢模样,前去设法劝降洪承畴。

博尔济吉特氏接令后,精心打扮了一番,既不让自己太艳丽,但又要显出自己的身段和美貌,着实花了不少工夫。当晚,博尔济吉特氏将人参汁偷藏在一个小壶里,随后袅袅婷婷的走进了洪承畴的监室。当时洪承畴正在闭目面壁,突然闻得一股独特的女人香气,不觉睁眼一瞧,只见一个漂亮女人依偎着坐在了自己的身边,洪承畴心想罪过罪过,看来今天我老洪是把持不住了!

这时,美女轻启朱唇,娇声道:“洪将军,您的忠心世人皆知,您即使绝食,喝口水也不影响您就义啊?别让人说我们亏待了你”,美人儿见洪承畴不为所动,便是上前一步,拉着洪承畴的袖子,凑到他的脖子上娇滴滴的说,“将军,您就给我一个面子,喝一口吧!”美人那香喷喷的气息和甜蜜蜜的话语弄得洪承畴心神荡漾,方寸大乱,于是不知不觉的就着那小壶喝了一口!

洪承畴不知这“水”乃是人参汤,喝了一口后还想喝,美人儿又在旁边乘机再劝,洪承畴一时连喝几口,这下不但没有饿死,反而精神充沛,加上有美女陪伴,最后对送来的美酒佳肴也干脆来者不拒,绝食就义一事,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过了几天,皇太极亲自到太庙招降,洪承畴见后立而不跪。皇太极并不生气,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便问“先生冷不冷啊”,未及洪承畴回答,皇太极便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据《清史稿》的描述:“洪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皇太极大喜,大加赏赐,并摆酒唱戏以示庆贺。皇太极手下的大将很不服气,说:“洪承畴不过是个被俘的囚犯罢了,皇上何必如此看重他呢?” 皇太极呵呵笑道:“你们这些粗人,你们可知道我们成天风里来,雨里去的,都图个啥啊?”众将说:“想夺取中原啊!” 皇太极笑道:“说得简单,进军中原,我们都像瞎子一样,今天获得一个引路的人(洪承畴),我怎能不开心啊?” 众将这下才服气。

据说皇太极本打算将“宁死不屈”的洪承畴给杀了,但有个细节救了他。当时最受皇太极宠信的大学土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在监室里开始是大肆咆哮,百般辱骂,范文程则耐着脾气,既不发火,也不提招降的事,而是和洪承畴聊起家常。两人谈话的时候,梁上突然掉下块燕泥弄脏了洪承畴的衣服,洪承畴便一边说话,一边屡次拂拭。范文程把这个细节看在眼里,随后回奏皇太极说:“洪承畴不会寻死的,他对自己的破袍子还这么爱惜,何况他的生命?”皇太极这才打消了杀洪承畴的念头而极力劝降。

投降后的前两年里,洪承畴既不做官,也不为清廷效劳,但后来见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明廷的崩溃已无可挽回,而清廷正勃勃兴起,以清代明,大势所趋,便决定再度出山,以求拯救万民于水火。后来清朝前期多采用洪承畴的建议,录用明朝降臣,沿用明朝制度,约束军纪,不杀不抢不烧,并免除三饷,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据说洪承畴临死前一直有个心病,怕死后别人戳自己的脊梁骨骂他是汉奸,于是便一掷千金,请人为自己写传记,但十几个人写好后他都不满意。后来有个秀才前来应召,说保证一个月内写出让他满意的传记,结果洪承畴眼巴巴的等了29天,只见那个秀才成天吃喝玩乐,一个字都没动过。洪承畴大怒,心想明天要再写不出来,我就宰了你小子!那秀才倒不慌不忙,第二天随手拉出一份别人已经写好但洪承畴不满意的传记,提笔在最前面加了两句:“弑吾君者是吾仇,斩吾仇者是吾君!”(暗指明朝覆灭是因为李自成起义军,而清朝帮助中原恢复了秩序)

洪承畴一见,喜出望外,眼含泪水的握住那秀才的手说“兄弟啊,你真是我的知己啊!”那秀才便发了大财。只可惜,洪承畴死后没多久,康熙时官方编的《贰臣传》里,洪承畴就名列首位,终究是名节不保。

大家也许会好奇的问,那个妃子是谁啊,说来鼎鼎大名,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的人都知道,乃后来的孝庄皇后是也。

10、吴三桂放满洲八旗入关,是借兵还是冲冠一怒?

现在的人都认为吴三桂是个大汉奸,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个女人,就把满族人放进关内,结果导致满人入主中原近三百年。

但仔细推敲,吴三桂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太可能真为了一个爱妾陈圆圆而做出如此大的决策。孟森在《清代兴亡史》里提出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吴三桂放满洲八旗军入关只是向满洲人“借兵”,目的是为了平定李自成的起义军。他的这种做法,不过是像春秋时的秦师救楚,唐朝时请吐蕃兵前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已有例子,只不过,满洲八旗军过于强大,致使吴三桂最后无法控制局势,结果满族人反客为主,入主中原。等到吴三桂意识到这点,也应是悔之晚矣!

当时的吴三桂是宁远总兵,手握重兵,正是抵挡满洲八旗入侵的最前沿,皇太极也曾经派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来诱降,但被吴三桂断然拒绝。后来,李自成率军进逼北京,当时明廷朝议放弃关外四城,以便于把吴三桂召回保卫京城。

吴三桂得令后,便将宁远边民五十万全部迁回,并前往北京勤王,但还在途中的时候,就听说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当时的闯王兵,势力最盛,吴三桂听后不敢继续前进。

后来,吴三桂听说自己的家口包括爱妾陈圆圆都被闯王兵所掳,而且已经向山海关进军,退无可退,于是决定和闯王兵奋死一搏,但考虑到自己的兵力不足,便心生一计,派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前往关外,向多尔衮借兵,即借满洲八旗军之力,共同剿灭闯王乱兵。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