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格格党 > 第151章 千万贯(第1页)

第151章 千万贯(第1页)

堂上那编辑的意思是:我们明郎君是“有料”的,投资的各产各业纷纷产出,真金白银全都看得见。

陈府尹沉默了片刻,突然发问,问站在堂上的明远:“明远,你名下的产业只有长庆楼与《汴梁日报》吗?”

明远微微沉默了片刻,似乎有些略不好意思,开口答道:“还有朱家桥瓦子。”

堂上诸人,瞬间都有以手覆额的冲动。

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的长庆楼,瓦舍勾栏之中名气最盛的后起之秀,以及每天刊行,风雨无阻,汴京城遍地都是的《汴梁日报》?

这三件产业则都是所有汴京百姓耳熟能详的生意,但仔细想想:它们仨开始在汴京成渐渐风靡,不正是一年之前开始的事吗?

座中最惊讶的还要数开封府尹陈绎,他在接下唐坰的“报案”之前,就已经大致了解了此事的来龙去脉,知道“山阳-汴梁公路”修筑的工程已有山阳镇附近的高速公路作为“先驱”。

因此,陈绎很清楚,山阳镇的那些产业:炭厂、玻璃作坊,怕也是与明远脱不开关系。

现在他忽然得知明远同时是长庆楼、《汴梁日报》和朱家桥瓦子的东主,这份惊讶之情,连老于世故城府的陈绎都溢于言表。

小小年纪……刚才问过,是多少年岁来着?

陈绎回想——对了,是已满十八岁,还未到十九。

光长庆楼扑买酒税,就一次性付给了开封府十八万贯,另外这次的“公路”建设,据说是六十万贯。

这是一个足以拷问人心的问题: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怎么能有这么多钱的?!

想到这里,陈绎收敛了吃惊的表情,庄容问道:“明小郎君似乎不爱宣扬你是这些产业的东主。”

明远耸了耸肩:“衣锦夜行,虽非所愿,但到底少了好些麻烦。否则……”

他没说下去。

但旁人都知道他的意思:明远都已经这么低调了,都还是被请到了开封府的公堂上。若是他一早就高调宣扬,现在还不知被人踩成什么样。

陈府尹瞥了一眼唐坰,收回眼光。

“明远,本官可否问你,手中钱钞的来历。”

明远一拱手,道:“当然!”

“学生购入长庆楼的十八万贯,十五万贯源自家父自杭州寄送来的茶引,这里是学生当初在汴京城中的金银钞引铺兑换茶引的记录。亦有家大人当日来信作为凭证。”

明远从袖中取出各种凭证,交给身边的衙役转呈陈绎。

“余下三万贯,分别来自学生此前在京兆府的炭厂,在汴京城中经营的各家刻印社的经营所得,以及朱家桥瓦子的一点点分润。”

开封府堂上人纷纷继续扶额——怎么你在别处还有产业?

“这是各处产业拨出利润,供学生收购长庆楼的凭据。”

陈绎看过,将这些证据收到一边——开封府少不得要将这些一项项查实。但是从目前他所了解的来看,至少明远出资收购长庆楼的那一笔十八万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问题。

“咳咳!”

唐坰在旁用力咳嗽两声,见陈府尹的视线转来,立即提醒:“陈端明,本官还记得,那小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可是‘长庆楼东主身份存疑,明氏巨额财富从何而来’。”

“按照那上面所述,无论是汴京,还是苏杭一带,都没有人听说过明高义这位富商巨贾。”

“明郎君手中的大量银钱,都来自他口中所说的那位‘大人’,陈府尹,如果事实上连他这位父亲……都从未存在过呢?”

旁人听了这个“假设”,都是一怔。

是呀,如果明高义这个人根本不存在,那明家突然汹涌冒出的财产就很可疑——恐怕是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不然,难道还是变出来的不成?

唐坰一说到这里,明远便“唉”地叹了一口气,搓搓手,万般无奈地望着陈绎,似乎在说:你看我说的吧!

人们也多用同情的眼光望着明远,猜想明父只是因为“没有人听说过”,就遭受唐坰如此“恶意揣测”,万一明高义也和明远一样,是“衣锦夜行”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