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廿一,王姮十九岁的生辰。
国公府没有大办宴席,只是邀请了些许亲友。
比如郑十三、王棉、姜思、郑十六等闺蜜,以及她们的夫君。
再比如九皇子、小三郎,以及楼彧在弘文馆、王姮在书院的学生。
再再比如楼彧在大理寺的两三位同僚,王姮在骊山书院的几位女同事。
说是“小宴”,但当宾客入席后,还是将花厅坐得满满当当。
不知不觉中,楼彧、王姮一对小夫妻,没有依靠各自的家族,只靠自己,就慢慢积累起了不少的人脉关系。
尤其是两人各自的学生们,看似年少,实则已经有人初露头角。
只是他们刚刚步入仕途,官职不大、目标不明显,但假以时日,定能成长起来。
到时候,就是两人最坚实、最有力的盟友。
而这张两人一起织就的大网,还在不断的扩张。
“没想到十六娘这般通透,没有选择世家大族,而是挑了个寒门士子。”
宴席上,看到成亲没多久的异母妹妹,十三娘颇有些感慨。
她和十六娘都是郑家的庶女,生母卑贱,不受宠爱。
若非遇到了九娘,她们早就凋零在郑家或是某个家族的后院里。
郑十三目标明确,不重情爱,只想要切实的富贵。
她选择了好拿捏的杨寿,成了尊贵的瑞王世子妃。
如今,夫妻关系变得不再纯粹,郑十三却稳稳的握住了整个王府。
就连杨寿,也在她一次次的驯化中,懂得了娘子的重要性。
他们没了爱,却有了更为稳固的利益交换。
午夜梦回,或是偶尔看到其他夫妻恩恩爱爱,郑十三会有片刻的失落与怅然,但、她不后悔。
若是再来一次,她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而与她“不求真情、只求富贵”的做法不同,郑十六就选择了另一条路——
郑十六没有选择高门大户、权贵望族,而是嫁给了骊山书院的“同窗”。
一个来自江南的寒门子弟,姓陈,祖上是曾经赫赫有名的江左名门颍川陈氏。
因着皇朝更迭,沦为权利的牺牲品。
百年前就已经败落,直到最近两代,才又有了复兴的迹象。
这位陈氏子并没有沉迷于祖上的旧日荣光,非常懂得“时移世易”的道理。
他是东山书院的学生,又在王姮进京后,也跟着考入了骊山书院。
楼彧、王姮都曾经教授过他学业,他算是这对夫妻的半个学生。
楼彧对他也颇为看重,曾经提出可以举荐他入仕,却被婉拒。
不是陈氏子故作清高、不知好歹,而是他想考科举。
就在去年的春闱,陈氏子作为骊山书院举荐的学生,一举考中进士科,并顺利通过了吏部的铨选,得了个从八品的小官儿。
官职不高,却是“正统”出身,妥妥的天子门生,还有楼彧、王姮暗中保驾护航。
他的仕途必定一帆风顺。
陈氏子“再接再厉”,没有满足于半个弟子的身份,他求娶了王姮的伴读。
许是真的姻缘天定,郑十六也对陈氏子颇有好感。
咳咳,到底是曾经的望族,家族基因有着几百年的严选,陈氏子容貌极好。
虽比不得楼彧、萧无疾,却也是俊美如玉、气质不俗。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