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计划,卫渊并没有和徐意细说。计划还有些模糊,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核心还是为了人道气运。
卫渊发现,气运多寡,不仅仅取决于凡人在青冥过得有多好,同时也取决于他们之前过得有多差。五郡动荡越厉害,人们越是饿得紧,从青冥粥棚中拿起第一碗稠粥之时,越容易贡献气运。
此时大营牢房中,几十个卫渊化身正在审讯刚刚抓来的那些人。被审问的上到家主、主母,下到家丁首领、可以宴客的姬妾,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审问的内容也让这些人十分疑惑,问的都是些平日生活中的细节琐事,诸如何时吃饭,什么时候发银子,发多少,等等。
随着审讯的进行,所有资料在人间烟火中汇总,卫渊渐渐的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至少在这向荣郡中,依附于大家族的凡人对于家族相当的忠心。他们的第一道气运很可能已经贡献给了家族。
不得不说,这些清流治理家族都很有一套,家生子们不必说,都是忠心耿耿。就连田庄里的农人,许多都是几代人都在这一块田上劳作,一直都没有挪动过地方,早就将田庄视为自己的家。
但对卫渊来说,已经给别人贡献过气运的人,价值就低了许多。他们要产生第二道气运,要么个人修为得再上一个台阶,要不然就需要再等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往往要以十年计。
所以在外人眼中,大户人家的家生子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但在卫渊眼里,他们都是已经被榨过一道汁的甘蔗渣。
人间烟火对五郡收集上来的数据不断分析,许多结论也就越来越清晰。
这些家族盘踞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小王国,水泼不进,雷打不动。如若遇到天灾人祸,家族会出面顶上,庇护凡人。相应作为回报,家族田产上,银钱粮税是他们收的,最易得的第一道气运也是他们收的。
无论谁统治此地晋王也罢,汤帝也罢,又或是插下一面赵旗,都是一样,在这里根本收不上什么东西,能拿到的只是这些家族看着面子愿意给的一点。这些家族凭借各种手段,几乎不需要交税。
向荣郡近千万人口,税银就只有一百万两。虽然和许家领地强上一些,但跟王室直辖几郡以及吕家核心三郡平均上千万两的税额一比,傻子也都能看出区别来。
卫渊这才发现,清流之中实有高人。或者说,清流的源头就是高人。
不管是晋占了此地,还是赵国来了,都要任用清流名士,庄重这些人不过是换个官服而已,还是当他们的官。
这一整套的体系设计,将汤律的漏洞利用到了极致,真正做到了任你王旗变幻,家族千年不倒。
如何破局?
卫渊飞上天空,凝立在千丈高处,俯瞰着下方大地,静静思索。
按照卫渊的习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个人不存在了,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放在当下,那就是杀光清流,自然也就没有了清流家族。所谓地方上的大户豪强,如若没有京官背景,就是一个个存钱罐,需要用钱了就打破几个。
卫渊继续思索,君王为什么不杀清流?除却清流势大,掌控了上下实权,想杀清流君王自己容易横死之外,卫渊细想史书案例最大的原因就是君王们都想要个好听的身后名。越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偏偏就越想要青史留名。而清流们往往就利用这一点,上欺下瞒,巧妙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那为什么君王想要青史留名呢?自是读了先贤圣王列传,看得热血沸腾,然后再被清流们撺掇就有了想要青史留名的想法。但凡君王,都好这一口。
史书是谁写的?清流。
至此,自成循环。
卫渊再次对清流鼻祖佩服得五体投地,事做得比自己绝,名声却比自己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两相对比,卫渊觉得自己给人家提鞋都不配。当然,或许当初的清流用意是好的,但时至今日,已然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党同伐异,已是最基本的要求。
卫渊感觉,自己必须要打破这一局面。至于为什么要打破,卫渊也说不出来,只是发自内心本能地对这套体系有说不出的厌恶。
这种心血来潮必有原因,只是现在卫渊一时想不起来,于是就知道,要么是时机未到,要么就是修为未到。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