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重生1977年向塘村傅言昱姜珊 > 第90节(第1页)

第90节(第1页)

&esp;&esp;“江嫂子,您说得对。”程菲笑着拿笔记下来,“除了读报纸背语录,也该看看外头的世界了。”

&esp;&esp;原来是这样,江心了然,却不敢接话,这些话还是略微有些大胆,她要低调,就不能太突出。

&esp;&esp;在课堂上让大家轮流读报,以来检验大家的认字情况,是枯燥了点,程菲也是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儿,有新鲜想法很正常,有一点小叛逆也可以理解,但江心顾虑重,她不能在这些事情上冒险。

&esp;&esp;“那咱们一起去和柴主任那头说。”程菲一个人也不敢当出头鸟,想拉着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去,因为后勤给的“课本”都是有定数的,教什么字,唱什么歌,都有明确规定。

&esp;&esp;江心想了想,说:“这件事还是缓着讲,咱们只是有个想法,怎么教,教什么,怎么考试,都没个标准,就贸贸然跑去讲要教其他内容,没个准备,柴主任也不好接我们的话。”

&esp;&esp;程菲也静下来:“江嫂子您说得对,难怪姚政委时不时都夸您是个聪明人,想得就是比我清楚周到。”

&esp;&esp;江心笑笑,也没好意思问她和姚政委相处得如何,后勤的人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是看姚政委单身多年,要给他拉郎配?问过程知青的意思了吗?

&esp;&esp;程菲人是个很大方很赤诚的人,一开始她这不知道这个安排奇怪,她住到姚政委家里去后,估计也意识到一些不妥,悄悄问过柴主任,要不要安排她到其他地方住,哪怕睡教室也行,可柴主任却说,这是何嫂子通过鲁师长建议的,既然是领导的意思,程菲就不好再为难柴主任。

&esp;&esp;后来聊天的时候,她装作无意和江心说出来,想通过江心的口,去替她澄清,可江心愣是不接话,比她还冠冕堂皇:“既然是组织安排的,那小程老师就安心住下来吧。”

&esp;&esp;程菲吃了个小小的“闭门羹”,自此也不敢随意乱和江心说其这些有的没的,她又不笨,她之于家属村,就是个外人,人家家里男人是同袍,女人之间是邻居,平常也会听到他们吵几句嘴,可关起门来,这群人就是一伙儿的。

&esp;&esp;如果不是实在不想在那栋漏水漏风的知青宿舍住,夜里还得忍着一墙之隔打呼噜的男知青,程菲也不会跑到这儿来凑热闹,每周走来走去,多累啊。

&esp;&esp;江心把人送走,又检查了一下两个孩子的字,想起何知云,她竟然会建议程菲住到姚政委家里去,关键是鲁师长也同意,还大力促成,这两口子,真是稀罕人儿!

&esp;&esp;

&esp;&esp;一到给扫盲班上课的日子,江心就要早早做晚饭,带两个孩子先吃过,给霍一忠留了饭菜在锅里,天没黑就要去学校了。

&esp;&esp;一个晚上上两个半小时的课,中间休息十五分钟,对喉咙来说,压力还是很重的,所以江心总是装了满满的一壶水,里头还放点金银花罗汉果之类的草药。

&esp;&esp;孩子也跟着她去,坐在前头,由两个嫂子帮忙看着。

&esp;&esp;有来上课的家属,家里若是没人帮忙看孩子,也是带着孩子来的,有的怀里抱着,大点儿的放在操场外头,一上课就锁着学校的门,总之夜里就不让这帮孩子出校门。

&esp;&esp;江心更紧张,一点不肯错眼让两个小的离开自己眼前,更别说单独留他们两个在家。

&esp;&esp;江心出门去上课,霍一忠回到家,自己热饭吃了,又摸黑走到村小去,他还没听过江老师讲课呢,今天回到部队,听几个战友说,江心每周两晚都在村小教人识字,他们家几个没上过学的大人都去了,回来都夸她教得好,有趣味性,让人记得快。

&esp;&esp;霍一忠阴沉了十几日的心情,因为别人夸赞他爱人,又好了一些,总算没那么压抑了。

&esp;&esp;到村小时,江心正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是主席的诗《沁园春·雪》,其实诗句对这些识字不多的家属们来说是有些难懂的,至少意境想象上就非常难解释。

&esp;&esp;但姚政委建议,人识字,除了日常能用上,还要有欣赏文字的能力,可以适当加一些诗词歌赋和经典文章,程菲和姚政委在这方面说得来,很赞同他,兴致勃勃写了十几首唐诗宋词,准备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esp;&esp;江心持保留意见,她更想的还是教实用一些的,如九九乘法表和拼音这些,可如果非要教诗词,那就教这个时代大家最崇拜的人的诗,这样大家学起来才会更有亲切感,才会以学诗为荣,下了课才肯去背,才能有荣誉感。

&esp;&esp;如果不是姚政委和后勤不同意,她真想从小学课本讲起,把基础打牢,后头再讲高屋建瓴的文章。

&esp;&esp;霍一忠站在教室最后,找了个空凳子坐下,淹没在各位家属中,听江心讲这首诗的由来,前后故事串联,引人入胜,大家听得很入神,对这首诗又更了解了几分,说完这些,又点名让一个同学起来朗读了一遍,让他们课后背熟,把刚刚的故事分段,各小组分角色扮演,让大家花时间沉浸理解。

&esp;&esp;这是霍一忠

&esp;&esp;春天来了,太阳出来化了雪,屯子里的人开始锄地施肥引水渠,种麦子种高粱和红薯土豆,江心也在自己院子里撒下各种青菜种子,吃了一冬的大白菜,可把他们一家人都吃腻了,天儿一暖和,江心就拉着霍一忠把院子里的菜地翻了过来,十天半个月后,桌上就开始有了绿叶子菜。

&esp;&esp;而另一边,江心则是用在扫盲班当老师赚来的油票和粮票,到镇上买了油,炸了好大一罐蒜蓉辣椒酱,甚至还有炸撒子和炸果子,把附近几个邻居都吸引过来了,问怎么好端端的开始炸这些东西。

&esp;&esp;江心就说:“去年冬没吃上,馋了,也给孩子们尝个鲜儿。”分了一些给她们拿回去,又收到一些其他人送来的小东西。

&esp;&esp;日子过得很平静,家属村里邻居偶尔有口角,没有特别大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就连桃色绯闻都在按大家的预想往前走。

&esp;&esp;有人在篮球场那边说,见到姚政委早上出门时,小程知青就在后头看着,两人说说笑笑,那亲密的样儿,跟两口子似的,说不定家属村很快就有喜事了。大家说的有板有眼的,像真的一样。

&esp;&esp;可这些话江心不信,她不信姚政委会把事情披露到面上来,而小程知青也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何况听霍一忠的意思,姚政委还不能做自己婚事的主。况且家属村有一帮人太闲了,专门盯着人家门口瞧,芝麻绿豆的事儿能说上三天,所以人家说长说短,她都不作声,心里盘着自己走货的账。

&esp;&esp;江心约了小常哥在下个月初见面,现在货量基本上能定下来,她摸清楚了小常哥在永源市一个月能吃下多少货,只能说刚好,不多少不少,是她需要的量,也可能是掣肘比较多,他不敢放开手脚去做,除了要躲避各类“戴帽子”的人,也要提防像他说过的雕哥,这些都是大大的阻碍。

&esp;&esp;江心不想和危险人物打交道,她和小常哥两人已经有几分默契和信任,不会再由其他人插足进来,盟约被打破,就要面临重建信任,而重建是一个很麻烦波折很多的过程,江心不愿意冒险,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

&esp;&esp;和她一样想法的还有小常哥,小常哥现在成了狡兔,总在不同的地方藏货藏钱,甚至和爷爷搬到了一个好点儿的地方,他出了钱,帮隔壁婶婶一家也搬了过去,这样他不在家,婶婶就能帮他看一眼爷爷。

&esp;&esp;除了这个,许杏林在永源市还带上了个原来本家的小弟,小弟家里也没人在了,原本他们是被下放到乡下去的,可爹娘前年病死冻死在牛棚里,兄姐远在更南边的地方,也顾不上他,他把人埋了,偷跑回永源市,成天偷点儿东西过活儿,有时候睡车站,有时候睡人家墙角。

&esp;&esp;有一回肚子饿了,偷到许杏林身上,被他反手抓住,认出了人,两人算得上是隔辈堂亲,小时候家里大人还在,两人还在一起抢过玩具。

&esp;&esp;许杏林同情他,想起原来永源市昌盛街许氏医馆的盛况,那时两人都是被人捧在手心的小少爷,哪曾想会过上这样的日子,于是大发慈悲请小弟吃了一碗面,小弟饿得恨不得把碗都吃下去,吃饱了还想再吃一碗,许杏林也没小气,他挨过饿,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就再给小弟叫了一碗,十五岁的小弟当场哭着说要跟着许杏林过活儿,只要能给他一个住的地方,三天只吃一顿饭也行,五天也行!

&esp;&esp;许杏林挠挠脑袋,这个主不好做,他自己成天就没个正经事儿干,这还是跟江心合作了几次,手头才有了点钱,再让他照顾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可顾不上,骗小弟说自己要撒尿,转头他就跑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