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唯识三十颂讲话 井上玄真 > 第十二卷直解(第1页)

第十二卷直解(第1页)

第十二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法师慈悲,和尚尼慈悲,诸位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诸位居士,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九面,十九面我们看讲义的地方:

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

我们前面讲到这个第三能变,就是这个了境能变。这个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在六尘的境界生起了别的功能。这个当中造了很多的善业,也造了很多的罪业,就是前面讲到第三能变这个染境的相貌。这以下“云何应知现起分位?”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第三能变它生起了别功能的一些分位,这个分位就是它的差别情况,就是它是什么情况生起了别性,什么情况不生起了别性,就是它的一个生起的因缘。前面是讲它生起的一个活动的相貌,这以下是它是怎么生起的。就是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境能变是怎么有的,是讲这个它生起的因缘。看偈颂:

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这个偈颂我们可以分三段来说明。依止根本识它等于是一个总说,把这个前六识生起因缘,先做一个拢总的说明。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这个是讲前五识生起的因缘。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这个讲第六意识生起的因缘。这个偈颂基本上我们分成三段来说明。好,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明第三能变之后三门也。

这个第三能变蕅益大师是用九门来解释,前面的六门主要是说明第三能变的一个活动相貌,这个后三门它是交待这个第三能变它生起的因缘,所以就是后面的三门七、八、九。先看第七门,第七门叫共依门,共同依止的,就是整个前六识它所生起的一个依止处:

七、云“依止根本识”者——谓前六转识,必以第八根本识之现行而为共依。又必以第八识中所藏前六转识种子为各别亲依也。

我们讲到这个了境能变,为什么会有这个了别性呢?这当中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亲因缘,第二个是增上缘。先看亲因缘,亲因缘是在第二行的地方。说这个了境能变它一定要以第八识中所藏的前六转识的种子为它的一个亲因缘。就是说您的第六意识的了别性,当我们平常在观察这一念第六意识的时候,发觉它有一些善念,也有一些恶念。

这个时候我们会问,这个善念跟恶念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会出现善念、会出现恶念呢?就是您过去生的数数造作,所留下的一种种子前生的熏习而来的,智者大师把这个第六意识的相貌,把这个一切的众生分成四种。

一种是根利遮轻,说有些人在过去生当中,他长时间的在三宝的境界里面修学,修学戒定慧,所以他长时间在三宝的境界熏习,他的第六意识有对三宝有强大的信进念定慧的善根。他很少在五欲的境界活动,所以他烦恼淡薄。就是这种人,他今生得人的果报的时候,他的第六意识根利遮轻,他善根强,烦恼淡薄,平常很少起烦恼,因为他过去生没有烦恼的造作,这种人修学佛法就很顺利,没有什么障碍。

第二种情况是根利遮重,说他过去生曾经花很长的时间在三宝的佛法当中修学,成就了信进念定慧,所以他今生他还是愿意来修学佛法,或者是在家,或者出家,看到三宝就起大欢喜心。但是他过去生可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五欲的境界造作杀盗婬妄的业力,留下了很多贪瞋痴烦恼的功能。所以他今生得果报的时候,他好乐佛法,但是他也经常起烦恼。他这是根利遮重,所以这种人修行就有点障碍,但是因为他有善根的力量,他迟早可以突破过去。

第三种人是根钝遮轻,这他过去生完全没有跟三宝接触的,对三宝完全没有信心,没有欢喜心。但是他也没有在五欲的境界里面造作各式各样的罪业。今生得果报的时候,他是一个世间上的君子,克己復礼的君子。但是他对佛法完全没有欢喜心,这就是根钝遮轻。

第四种人是最糟糕了,根钝遮重。就是他的第六意识今生得果报的时候,对佛法没有欢喜心。烦恼麤重,过去生长时间在五欲的境界造业,完全没有参加三宝的活动。

所以我们第六意识的生起因缘,就是您过去生是如何地栽培,您今生就是继承您过去生的等流性,就是他是以第八识当中所藏的前六转识的种子,当作一个亲因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谓前六转识必以第八根本识的现行而为其共依。您的第六意识还有跟您的第八识的现行有关系,就是阿赖耶识有关系。就说饶你的善根深厚,您对三宝的信进念定慧的光明特别地强大,但是您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畜生,这当中也有障碍。这畜生的果报体、饿鬼道的果报体,或者地狱,就是您曾经有某一个罪业,临命终的时候您起了恶念刺激这个罪业得果报了。假设您到三恶道去,到畜生道去做一只狗,虽然您前一生就是出家人,但是这个狗的果报障碍您的善根不能显现,所以这个果报体,它对您的这个第六意识会有障碍的,或者是您生到天上去,天上的乐受太强烈了,也会障碍您的善根。

目犍连尊者有一个皈依弟子叫耆婆,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阿阇世王的大臣,阿阇世王杀父了以后,耆婆引导阿阇世王向佛陀忏悔。耆婆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也是阿阇王的一个重臣,他平常遇到他的皈依师父,就是目犍连尊者,那都是当下就是恭敬礼拜,不管是在寺庙,不管是在马路上,只要看到师父就恭敬礼拜。

耆婆居士因为他是供养三宝的缘故,死了以后生到忉利天去了。后来目犍连尊者他有很多的弟子生病了,没办法治好,目犍连尊者就用神通力,飞到忉利天去问耆婆,说这个病应该要怎么办?耆婆当然跟以前耆婆不一样,以前的耆婆是一个人的明了性,他现在是一个天的明了性。这个时候他看到目犍连尊者,他坐着那个车乘,天上的车乘带着几个宫女飞过来飞过去,看到他师父也没有停下来顶礼,就打个招呼:师父,您好!就飞过去了。目犍连尊者因为有事情,就用神通把他止住了,止住了以后,就说:师父有什么事呢?我的弟子很多生病了,怎么办呢?耆婆居士说:那就是断食就好了,然后又继续他的玩乐。

这个意思就是说依止根本识,就是说我们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跟您过去的善根栽培有关系,还有您今生的阿赖耶识它是投生在那一个道就有关系。就是您到畜生道、到这个长寿天,是八难之一,饶您善根深厚您到那个果报体的时时候,您的善根不能显现,所以三世诸佛他一定是在人道里面示现八相成道来教化众生。

因为只有人道他才能够接受佛法的熏习成就种种的圣道,人是法器,其他的六道都是障碍。其他六道除了人道以外不能出家的,因为他不能生起佛法的善根,所以我们在探讨您现前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跟您过去熏习的种子有关。还有跟您今生所现的果报体的阿赖耶识有关。比如这个畜生道的阿赖耶识,这个天的阿赖耶识,这当中还有差别的,他也是一个增上缘。这一段是讲第六意识的生起的一个共依门。

再看第八科,第八科是讲前五识的生起因缘,讲这个俱转门:

八、云“五识随缘现”等者——谓前五转识,皆仗众缘方得生起现行。如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多少无定。水喻第八藏识,波涛即喻前五识也。

这一段是讲这个前五识的生起因缘,前五识它是要依托众缘才能生起。说《唯识学》讲讲万法唯识,说是一切法是心所变现,它跟外道的神我是不一样,这神我变现了万法,神我是不生不灭的。

佛法是说心是变现万法,但是这个能变现的心也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也是仗多缘才能生起。这以下说明它的因缘,说眼识九缘生。

这个心识的活动我们也简单说明一下,就是心识的活动您要有亲因缘,有四种因缘,

第一个是亲因缘。您要有这类的种子,就是善恶的功能。第二个要有所缘缘,要有各式各样的境界,要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当所缘缘的一个种子一个境界。第三个是增上缘,增上缘就很多了,这里要有所依的根,这个根败坏了,心识也不能活动。还有这个作意,作意当然是个心所,要有这个警觉性。第六意识当分别依,第七意识当染净依,第八识的根本依。反正前六识的活动一定有第七第八的。还有等无间缘有四种因缘。这个地方的九缘生是不包括等无间缘。

这个眼识它还要多出两个因缘,就是空间跟光明当增上缘,有空间有光明。耳识它是八缘,它不必要光明,您在黑暗当中念佛,您也能够听得到声音的。鼻舌身三识是七缘生,鼻舌身连空间也不需要了,它这个根跟境可以完全地接触,它根跟境不需要空间。

“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这波涛指的是前五识,这个水是第八识。这个前五识的生起,有时候是一个心识,有时候两个心识,有时候五个心识,它是不决定的,就是您因缘具足了就生起了,因缘不具足就不现起。当然前五识在我们日常使用当中,特别是强调耳识了。就是我们在这前五识是取现前的境界,这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要明了现前的境界,一定要依止前五识。前五识不给它讯息,第六意识不能了别现前的境界。

在我们娑婆世界当中,这耳识它的力量特别强大,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音乐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地厉害,不管是好的音乐,不管是坏的音乐,因为这个耳识的力量太大,就是前五识的生起,耳识是最常生起的。

印光大师讲出一个理由说:为什么我们在念佛当中要执持名号呢?要听这个佛号的声音,而不要用眼睛去观想观像呢?因为这个持名一法,不但摄心最能养神。就第一个它容易去取到所缘境的相貌,在前五识当中,最容易去取到所缘境相貌的是耳识,它最容易摄心。第二个它有持久性,就是这个眼识、鼻识、舌识、身识,它很容易疲累,它不能持久。但是您耳识能够长时间的听声音而不疲累。这个果报体,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个果报体它耳识就特别地强大。

所以一般我们在佛法特别是中国佛教很强调这个音声佛事,您看中国佛教的梵呗,靠音声来宣扬真理,因为这个耳识功能太强大了,它能够吸收,长时间地去吸收外在的熏习,所以这个耳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我们再看第九科,这个第九科是讲到起灭分位门,前面的是讲到前五识的生起因缘,这是讲第六意识的生起因缘:

九、云“意识常现起”等者——谓前五识,所藉缘多,缘有具缺,故起灭不定。第六意识,所待缘少,缘具无缺,故常得现起,但除五位,暂时不行。一者生无想天,二者入无想定,三者入灭尽定,四者极重睡眠,五者极重闷绝也。

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第十四就是这个补充讲表第二十八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