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唯识三十颂讲话 井上玄真 > 第十五卷直解(第1页)

第十五卷直解(第1页)

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法师慈悲,和尚尼慈悲,诸位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八面。

庚二、转释依三性立三无性

唯识的意思,宇宙的万法,是我们一念的心识所变现。这当中,就着能变现的心识来说,是有三能变的相貌,所谓异熟、思量、了境。我们现前一念心识,就是这三大的功能的相互造作,而变现的宇宙间的染净诸法。如果就着所变现的万法来说,就分成了三性,就是依他起性、徧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

这个依他起性,就是依托众多因缘所生的法,所谓众多的因缘,当然主要就是一种业力。我们如果是随顺杂染的因缘的造作,所出现的六凡法界的这些杂染的因果,杂染的色心诸法,或者我们随顺于清净的因缘所变现的四圣法界的这种庄严的色心诸法,只要是十法界的这些染净的因果法,都叫作依他起性。

徧计所执性就是说,我们凡夫的第六意识,我们这念分别心在接触到这十法界的因果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当中,不管是因地的造作,或者是果报的受用,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在这些因缘所生当中,安立了一个真实的我相法相,这样子就落入了徧计所执性,这是由分别心所掐造出来的这些法,这个叫徧计所执性。

前面的依他起是由业力所变现,徧计执是由分别心所掐造出来的。圆成实性,就是所有依他起性的染净因果,他遵循了一个固定的轨则,就是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一个无为的体性,不是谁创造出来的,是生命的道理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的,这个叫圆成实性。唯识学在一切法当中,安立了三种体性,这当中,中观的学者就用般若的经典的空性来破斥,那们我们看这段的论文: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

中观的学者,对于这个唯识的三性,他提出了这个对立的说法,说世尊在般若经当中,他把一切法汇归到无自性,就是把一切的杂染法跟清净法,都把它汇归到毕竟空去。佛陀在般若经当中,明显地说明了生死、涅槃都是毕竟空的,为什么唯识学里安立了诸法三性,这一点我们看天亲菩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回答。这个回答有三段,第一段是回答第一个偈颂,第二段是解释第二个偈颂,第三段是做一个总结,我们看第一段。

前意者,谓即依此三种自性,立彼三无性名,乃是为遣执故,密意说为无性耳!非了义极谈也。

就是说,这一段是讲“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佛陀在经典上安立了三性以后,又同时安立了三无性,为什么又在安立了诸法三性以后,又加以破斥呢?因为“为遣执故”,所秘密意所说的,“非了义极谈”。

这个秘密意我们解释一下,佛陀说法方式有四种方式,说法的仪轨,顿、渐、秘密、不定。从秘密来说,就是佛陀有时候是公开的,让所有的大众都听得到,当然这个道理,是圆满的道理,是一个常法;有时候佛陀说的法是一时的对治,只是某一部份人需要听这个法,某一部份人不需要听这个法,佛陀就在讲经的时候,用秘密的方式,使令与会大众,某一些人听到,某一些人不听到,这个叫作秘密意。

这个三无性的安立,佛陀就是为了避免我们对三性的执着,所以在秘密当中安立了三无性,“非了义极谈也”,既然他不是对一切众生公开地说明,表示它不是一个究竟了义的教法,只是一个一时的对治的方便的教法。所以安立三无性的意思只是为了对治他的执着而安立。这个安立是怎么安立呢?这个三无性是怎么安立法呢?我们看第二段,就是这个第二个偈颂:“初即相无性”,先解释这个:

初依“徧计所执”立“相无性”——由此体相毕竟非有,如空华故。

佛陀安立徧计所执性以后,就安立了相无性,说徧计所执的空。这个空性的安立是相空,为什么呢?“由此体相毕竟非有”,徧计所执性,是我们对这一期的身心世界,捏造了一个常一的我相法相。就好像说,我们今天看到绳子,然后我们心中出现一个蛇的影像,这个蛇的影像是体相非有。不管是这个蛇的这个体,他的体当然是一个血肉之躯,或者是蛇的相貌,都是不存在。所以就着徧计所执性来说,它那个空是空掉他的体性跟他的相状,是完全的不存在,这个徧计所执的空是相无性,这样安立起来。我们看第二个:

次依“依他起性”立“生无性”——此如幻事,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故。

依他起性,他是一个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业力,我们今生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身心世界,这种是一种如幻有。“托众缘生”,托众多的杂染的清净的业力所生,但是我们不能说它是有自性。所以第二个生无性它所破斥的不是它的相状,是破斥它的一个体性,“生无性”。

我们不要认为它是自性生,它是因缘生,自性空。所以在依他起性上所安立的空跟徧计所执性所安立的空是不一样,徧计所执性佛陀安立的空是体相皆空的,而依他起性的空是空掉他的一个自性执而已,这些如梦如幻的这些功能作用,我们应该是要保存下来的。虽然是如幻有,但是我们应该要承认,生死的杂染法的确是有它一个苦恼的相状跟作用,而涅槃的清净法,也实际是有它的寂静安乐的作用,这样的相貌作用不应该说是空,应该要把它建立起来。

后依“圆成实性”立“胜义无性”——谓此胜义,由远离前徧计所执我法性故,假名无性,非谓全无胜义性也。

圆成实性,当然圆成实性是一个无为的道理,他是宇宙间的一个法尔存在的真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但是佛陀讲这个道理的时候,他害怕我们对这个道理产生执取。比如说,我们上次讲过公案,说一个禅师,他问一个善知识说,说常住真心在坏劫大火生起的时候坏吗?善知识说会坏的,善知识所说的常住真心会坏,是指着这个禅师心中对这个真理产生一个执取,它把这个真理,捏造出一个无形无相,像虚空一样的相貌,而这样子正式落入徧计执。

所以佛法的真理是要我们去随顺的,这个既然是一个无为理性,当然它是无形无相。但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心中捏造一个相貌出来,那又变成一个有为法,那变成又是一个生灭法,所以佛陀害怕我们,佛陀在讲真理的时候,讲到真如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自性执,变成一个大我的思想。所以佛陀只好说是胜义无性,佛法的真理,来破除我们对真理的执取,这个胜义无性是这样安立起来。

既三无性,但依三性假立,三性皆不离识,无性又岂离识哉?!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这个三性的差别。我想诸位以后可能会研究中观,这个中观学派在正法时代,龙树菩萨正法、像法时代的中观学派跟唯识学的思想是,中观、瑜伽是印度两大教派,它们两个是互相融通的,到末了的时候,这当中就有一些知见的差别。

我在这个地方先说明一下,诸位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差别,中观学派对于唯识学安立依他起性,是非常有意见。依他起性当然主要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唯识学是说这个生命体,除了这个粗浅的前六识以外,应该有一个微细的心识,叫阿赖耶,说是“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就是生命的本质,一定有一个阿赖耶识的受薰持种,才能够建立生死的流转,也才能够建立涅槃的证得,假设没有第八识的依他起性,这些流转跟涅槃的这些染净因果就不能建立起来。

当然中观的学者是认为说,他的意思就是说这阿赖耶识就是自性执,自相有,那这一点对唯识学是误会。

唯识学它认为一切法是阿赖耶识所变现,但是他也明白地说明阿赖耶识本身是受薰的。外道的神我,说神我变现的万法,这个能变现的神我是不生不灭的,不管你造了罪业,你这个神我还是一样的,不管你造了善业,你这个神我也是不能变化的,这是一种常见,这是不合理的,应该破斥的。但是唯识学讲阿赖耶识,它本身跟前七转识是互为因缘,它今天的种子变现了前七转识,一期人的身心世界,或者是诸天的身心世界,而这个前七转识的互相造作,又影响了第八识里面的功能,所以它这个能变现的阿赖耶识并没有讲它是一个常一不变的我。没有这样子讲。

所以这个依他起性,他所强调的只是一种因果的相续,而且如果今天没有建立依他起性,只有像中观所说的生命只有二谛,世俗谛是三界的因果,真谛是一切法空,就不建立一个我们在佛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一个无量生命的观念,就是如果今天唯识学不建立一个依他起性的阿赖耶识,这样子讲的话就是生命完全是没有价值的。只要您有心识的活动,那就是有漏,除非你到涅槃的空性上去。

但是唯识学安立了阿赖耶识以后,就是阿赖耶识的受薰持种,阿赖耶识它也能因为你修我空观、法空观,把阿赖耶识转成无垢识,来摄持无量无边的三昧陀罗尼,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所以,所谓的成佛之道,成就佛道以后,还是有明了性的,这样子,就建立了无量的生命的观念,就是生命的本质我们不必把它消灭掉,而是转变它的性质。

所以唯识学刚开始在、我们前面在解释唯识的时候,唯遮境有,当然这个是破除徧计执,我们对心外境界的执取,我相、法相的执取,这个唯字是把它给消灭了。但是,事拣心空,我们不应该否定在生命当中,的确是,虽然一个业性的成就,没有一个能造作的我,所造作的法,没有一个造作者,但是虽然一切法没有造作者,但是有一个相续的心识在那个地方,剎那剎那地流动下去,从有漏的心识转成无漏的心识。事拣心空,这个心识的作用,这依他起性,我们不应该否定的,而且是非常需要的,所以诸位我们如果去看这个中观学派,特别是现在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中观学派对依他起性是破斥的,但这一点是对唯识学的一个误会。

唯识学的第八识安立起他起,他的阿赖耶识本身也是剎那剎那生灭受薰的,所以这个地方希望诸位在研究教法的时候,要把明确地抉择出来,所以他这个地方,依他起性,他也安立了一个生无性,他也说他是自性空,这一点就是他这个三性本身都有他相对应的空义。好,我们这一段就讲过去了。

以上二十四颂,明“唯识相”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