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东莱黄人也 > 第427部分(第1页)

第427部分(第1页)

太史慈看向远方,心中却想道:不管怎么样,天下大事已定,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自己统一天下地大事,一个小小的司马懿又算得了什么?

第二天,司马懿便早早来到司空府,听后太史慈的调遣。开始了他谨小慎微的生活。果然如同太史慈所料,司马懿在日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生怕越雷池一步,赢得了太史慈手下不少人地赞誉。

太史慈表面上当然越来越信任司马懿,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想杀掉这个司马懿。

至于司马懿地为人,田丰、管宁、鲁肃等智计过人之辈在经过冷眼旁观之后也发现这人和太史慈以往收罗到的人才完全不同,这是个眼中只有家族利益地世家大族子弟。太史慈想要杀掉司马懿的念头渐渐赢得了他们的认同,而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而司马家族果然谨小慎微,除了司马懿之外,只在司马防还在太史慈处供职。这父子两人是一般无二的脾气,言语行动丝毫不风差池。

时光荏苒,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

在这一年中,青州、兖州、冀州继续巩固改革成果,青州的后继政策开始相继在三洲铺开。

这三座大州本来人口众多,在历史上是因为战乱频仍才会民生凋敝的,不说别的,人口数量便和太史慈现在控制的三州不可同日而语。三州之中,允州的人口数量最少,但是现在已经突破百万,青州的人口则已经达到了将近二百万的水平。在三座大州之中,每一天都有新生的婴儿呱呱坠地,这意味着更大的消费群体和生产群体的产生。

幽州的新城已经建立的初具规模,黄巾军、甄氏家族的族兵、幽州的原有居民加载一块也已经达到了八十万之多,他们现在在幽州已经安居乐业,不必再过那种朝不保夕又或者是受人奴役的生活。通过闵柔的不懈努力,边疆的各个弱小民族的很多部落都和青州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青州向他们提供相对于他们而言十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这些部落则成为青州军监视外地的哨所。

赵云,张郃,高览等人四面出击,和鲜卑不断地作战,一步一步地向外开拓疆土,而赵云的大名开始真正的在华夏大地传唱开来,成为了和太史慈比肩的青州战神。徐州初定,百废待兴,但是张昭自然有他的手段,没用多长时间,徐州便已经稳定下来。

至于说到徐州本土的世家大族,土赵氏家族和曹氏家族已经几落。而糜氏家族则被完全地拉到了青州一面,就剩下一个陈氏家族,陈登也是识时务的人,最后无奈的接受了青州的政策。

()好看的txt电子书

至此,最为顽固保守的徐州地方势力冰消瓦解,走进了历史的尘封中。由于和曹操战争结束。虽然曹操现在已经胜败名裂。但是青州商人并没有停止和江东的贸易往来。

最后,虞翻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和隔江而望地曹操军守将曹仁达成了一项协议,在大江上建立大型地交易市场,交易的场所当然是在大船上双方交易。两面的军队互不干预,秋毫无犯。

虞翻的主意争得了曹操的同意。于是徐州南部地广陵开始繁荣起来,大量地商人集中在了这里。这一点令荆州的孙策看上去十分眼红。前一段时间太史慈与曹操开战,孙策奔袭南阳,自然是希望找到青州军绕道攻蜀的证据,谁知道是自摆乌龙,驻军在南阳的青州军李严大军处在的意义乃是保护青州商人。

现在因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李严大军在南阳闭门不出,而青州商人更是纷纷撤离荆州北部,虽然有的商人因为协议必须和荆州继续有生意往来,但是其他的闲散小商人则不再买荆州的帐,开始转向江东又或者是汉中。看着江东和汉中日渐繁荣的经济;令孙策十分郁闷,不过这件事情又怨不得别人;惟有把火憋到心里;当然更没有办法抱怨曹操;现在的他想要和曹操缓和关系还来不及呢。

在曹操回来江东不久;曹操便使出了雷霆手段;把江东世家大族中那些居心叵测之人一个个的揪了出来;恩威并举;弄得江东无人不对曹操服服帖帖;很多孙策派到江东的探子更是一个个被找了出来处以极刑;令孙策很没有面子。不说孙策,之说太史慈方面的事情,张济所控制的豫州可以说是太史慈所有控制地方中最为落后的地方,现在改革也才刚刚起步,但是因为消灭世家大族比较彻底,而且百姓通过多年的起义自觉性比较强,再加上有雷薄陈兰这等豫州本土的出色人物,还有其它州郡改革的现成范例以及陆逊这等出色的人物,故此张济在豫州的改革反而进行的最为迅速。

司州的情况和豫州大体相近,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人口稀少,不过很多的无主耕地的产生也进一步破坏了世家大族的经济垄断地位。说到并州,则和幽州的情况比较相像,尤其是在高顺大军加入之后,羌胡人和鲜卑人更是倒了大霉,每一天都像是在噩梦中度过一般。

徐晃的勇不可当、高顺的无坚不摧、郭嘉的变化莫测,三者的威力加在一起所产生的效果实在惊人。

并州的世家大族则在王氏家族和郭氏家族的带领下全力支持并州政府的各项政策,可以说并州虽然战乱不断,但是形势却蒸蒸日上。现在唯一令郭嘉比较头疼的事情是由于青州军展现了过于强大的势力,导致了一向野心勃勃的于伏罗变得越来越老实,这令太史慈交给郭嘉的乘机除掉于伏罗的任务开始无限期拖延。

长安地区乃是太史慈现在最为看重的地方,毕竟长安地区不但关系到太史慈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更是太史慈看中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故此长安的面貌可以说一日千里。这也是太史慈和东汉政府的不同,东汉政府软弱无力,故此在对外关系上一味的屈服,长安这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失去了她应有的价值,而太史慈则不同,在他看来和平不是改变都城和谦让就可以换来的,真正的和平是*自身的强大换来的。

故此太史慈要恢复长安的繁荣。太史慈当然不会兴建什么奢侈的宫殿,而是脚踏实地地把大量的金钱用在了兴建各项对民生大有裨益的事业上,因此赢得了长安地区百姓的交口称赞。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记起汉献帝,每个人都在对太史慈歌功颂德。

至于和汉中与益州的生意,太史慈也是做得顺风顺水,苏双和张世平两人已经打开了蜀道,大批的商品在这里进入或涌出,每一天的交易量都十分惊人。而益州因为世家大族把持土地而产生的大量无地劳动力则纷纷进入长安,然后奔赴北方各地,变成了出外务工的农民工。

如此一来,不但打破了益州世家大族的垄断经济,更打乱了宗族制度对劳动力的束缚。

而这,正事太史慈最希望看到的。天下,真的不一样起来。

第三部 一统 第八卷 第十一章 过年(上)

随着全国经济形式的改变,太史慈所控制的北方大地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州作为天底下最富裕的地方,故此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其他地方的模仿。

青州人原本想象力极为丰富,只不过自古以来便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但是在太史慈的影响下,青州人学会实事求是,更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务实而又有长远目光成为了青州人共有的办事作风。这一点对当今天下百姓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这其中,堪称典范的便是青州的五德院,这里没有夸夸其谈的学生,只有勇于实践的学者。在这里最流行的话语就是:“不要给我讲那麽多的废话,先把你说的话变成实际再来说服我吧。”

这里没有权威,但是又到处是权威,越是到高年级,越是分辨不出来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因为彼此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这里,任何人都感觉到知识的浩如烟海,技术的精益求精。这里人才辈出,能够被大家公认的人才身份地位自然不同,尤其是那些学习科学技术的人才,再也不会受到歧视,相反还会随着种种发明而赢得社会广泛的尊重,更在青州制定的世界上最原始的专利法保护下得到丰厚的回报。

名望和地位的诱惑是任何一个在得到基本温饱之后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人所不能抵抗的。故此,青州所辐射给天下的学术已经不再是读四书五经那么简单,而是天下万事万物都被纳入了学问之中。正因为这个原因,社会上原本地身份地位的尊卑之论被彻底地打破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