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轻柔地拂过营区的每一个角落,转角处,几株丁香花开得正盛。淡淡的幽香伴着微风钻入鼻腔,花簇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一个个关于坚守与思念的故事。不远处,一位年轻战士驻足花前,目光凝视着那紫白色的小花,眼神里闪过一丝柔软的波动。他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这是他在部队度过的第一个春天。
与此同时,在戈壁滩上的一个通信站内,话务班班长——一位山东姑娘,正坐在三尺机台前执行战备值班任务。窗外,丁香花在风沙中顽强绽放,如同她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近十年。清晨出操时,她闻到微冷晨风中那股淡淡的、熟悉的幽香,恍然间意识到冬天已结束,而自己也成长为同年兵里第一个独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人。
丁香花,这看似普通的花卉,却以其独特的方式连接着老百姓与军人的情感世界,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丁香花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据考证,最晚在三国时期我国已有丁香栽培,姓曹诗人曹植在《妾薄命》中云:“御印浥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其中的“鸡舌”,即丁香的别名。丁香之名缘于“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明代高濂在《草花谱》中诠释道:“紫丁香花木本,花微细小丁(钉),香而瓣柔,色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丁香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古人把丁香花称为“丁香结”,明万历年间彭大翼所着的《山堂肆考》记载:“江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对这一别称寓意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对丁香开花时繁茂程度的描述和赞美,寓意热情奔放,美满幸福;而另一种则认为丁香花纤小文弱,枝条柔软,给人以欲放未尽之感,被人们比喻为愁思百结不解。
历代文人墨客对丁香多有赞咏。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代赠》中写道:“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丁香结比喻郁结不解的愁思。杜甫的《丁香》则赞其“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象征淡雅清幽的高尚人格。清代诗人查礼在《紫丁香花歌》中更是将丁香比作女子:“柔肌仙骨不胜扶,细眼明眸凝欲语。蒙茸乱蕊笑紫荆,更比紫薇难举重。羡君深院金屋同,贮此娉婷十三女。”
丁香与佛教也有着不解之缘。因丁香花浓香,叶片为心脏形,有“心诚则灵”之寓意,被誉为“菩提之树”。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多选用暴马丁香代替菩提树,并称其为“西海菩提树”。这一渊源使丁香在寺庙中广泛种植,北京的法源寺、戒台寺等古刹的丁香闻名遐迩,法源寺的“丁香诗会”曾吸引无数文人雅士。
在皇家园林中,丁香同样占据一席之地。清代“三山五园”中圆明园的丁香最为壮观,乾隆皇帝曾特设丁香堤,并写下《丁香花》、《戏题紫白丁香》等多首御制诗。据记载,乾隆皇帝还曾命人从圆明园移植20棵丁香至京西戒台寺,如今这些古丁香树龄已逾260岁。
丁香之所以深受百姓和军人喜爱,正因为它凝聚了多种情感:它的芬芳给人以愉悦,它的形态引人怜爱,它的寓意引发共鸣。无论是百姓院中的一株丁香,还是营区里的一排花树,都成为情感寄托的载体。
二、军营里的丁香:坚毅与柔情的见证者
军营中的丁香花,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见证了一代代军人的成长,承载了他们的记忆与情感。
有位退伍老兵回忆道:“我当年服役的部队营区也生长着一种叫丁香的绿植,军港码头、道路两侧、营房前后、训练场旁,到处都有丁香的身影。20年岁月流转,丁香花开花落,我看着它一年又一年的美丽绽放,它见证我从一个战士到军官的成长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众多热血青年一道,满怀报国之志,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投身军旅。在绿色加方块的军营里,他谨记亲人嘱托,咬定心中目标,恪守军人标准,从一名战士到中校军官,一步一个脚印,践行人生理想。
丁香花非常耐寒,它是春日里最早在军营盛开的花儿,很有一番军人的气质特征——不惧严寒,甘于奉献,勇于争先。有一位老兵深情地回忆:“到了团部机关工作以后,最初映入我眼帘的室外环境就是办公场所周围的许多枝繁叶茂花儿盛开的丁香树,丁香花朵有的粉红、有的淡紫、有的洁白。”也是一个丁香花儿盛开的日子,他采访的部队机关做好防汛演习的一篇消息很快发表了,这是他调到机关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盛开的丁香花见证了他的工作成绩。
在戈壁滩的军营里,丁香花更是具有特殊意义。一位通信站的女兵描述:“戈壁的春总是姗姗来迟。清晨出操,她闻到微微冷冽的晨风里有股淡淡的、熟悉的幽香。是丁香花开了!她恍然间意识到,冬天已结束,而自己也成长为同年兵里第一个独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人。”驻训部队在这片戈壁锤炼本领时,她和连队的战友,在三尺机台前默默地保障着演训。等到演训圆满结束,看着楼前的丁香,她意识到,扎根在此的丁香花,历经黄沙与疾风的摧打,却年年迎风绽放,将沁人心脾的清香随风送给官兵。这戈壁上的花香,远比别处更珍贵!
丁香花不仅见证了军人的成长,也参与了他们的生活与情感表达。戈壁军营的女兵们,在丁香花即将凋落前,会细心收集花簇,做成香囊,收在箱子里,准备寄给远方的家人。这一枚枚香囊,承载着女兵们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
有一位老兵分享了他在军营中与丁香花相关的深刻记忆:“几年的与丁香花相伴,让我悟出了丁香花的性格特征。”他曾经也有过一丝的迷茫,但通过阅读和思考,他明白了丁香花的象征意义:它不争春,不斗艳,只是默默绽放,散发芬芳,正如军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军营中的丁香花,不同于寻常园林中的观赏植物,它已成为军人精神的一部分。一位在戈壁服役多年的话务班长说:“自己和这些丁香花一样,已扎根在这片戈壁,寒冷、苦累都难不倒自己。”说这话时,她露出了灿然如花的笑。这种与丁香花的认同,体现了军人对自身使命的理解和接纳。
三、百姓院中的丁香:平凡日子的诗意点缀
对于老百姓而言,丁香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赏花木,是春天的重要信使,也是情感寄托的载体。
丁香花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作为木犀科丁香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不仅可观赏,有些种类的花还可提制芳香油,亦为蜜源植物。丁香花小,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一簇一簇的。颜色有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色,其中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花开的时候,特别是晚上,远远飘来花香浓郁,让人如痴如醉。
有位作家深情写道:“不经意间又来到了阳光明媚的五月,又迎来了丁香花儿盛开的日子。看着我家居民小区内绿化草坪间一棵棵茂盛的丁香树,那盛开的丁香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种每年如期而至的花开,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稳定而美好的存在。
百姓院中的丁香,往往承载着个人的记忆与情感。有人分享道:“童年的邻居家有一棵丁香树,春日的清晨,丁香馥郁的香气常随风袭来。顺着家庙湾边上的小路往前走,就会到达丁香花开的人家。家庙湾边上,柳芽鹅黄,苇莺啼叫,一派春意盎然。走到白丁香树下,抬头看那一树繁花,仿佛云朵一样洁白,让人有一种醉在春天里的感觉。”这种童年记忆中的丁香花,成为一个人终身难忘的乡愁符号。
对于普通人而言,丁香花不仅是观赏对象,也与生活智慧密切相关。古人早就发现了丁香的实用价值。中药丁香是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的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等,是常用的温里类中药。丁香的干燥花蕾略呈短棒状,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上部近圆球形,红棕色至暗棕色,形如铁钉,气味芳香浓烈,故而得名丁香。
丁香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在民间,丁香常被用于治疗胃寒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等症。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为丁香露,其所含挥发油可制作成丁香油,二者皆有药用功效。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