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经典躺着读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中国古代的青年男女,实在很少有机会发生婚前恋,根本就缺乏相识的机会,或者在平民百姓市井人家,机会多一些,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机会就少得多了。西厢幽会,女扮男装的同行,旅途中的偷情,墙头马上的惊鸿一瞥一见钟情,这一类或真或假的故事都极其珍稀。中国最好的言情诗,多是丈夫追悼亡妻或者妇人思念远行的丈夫,抒写的都是婚后恋情。婚前男人的爱情通常都发生在青楼女子身上,婚前女人的爱情通常是无处可以放送的。那么一个青春期的女子,一个生活在官衙之中绣房之内连后花园都没去过的小姐,在春天里在花柳之畔,在梦想中与一个男子幽会,几乎就是无可避免的。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是,她为这个梦一往情深,伤感、迷乱、缠绵,以致一病不起;尤其不同寻常的是,她的梦中情人确有其人,而且,她的魂灵能够与情人幽会;最最神奇的是,由于她的死不甘心,她与情人的共同努力,使她死而复活。最后,这一对情人的阴阳姻缘顺理成章地公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这就是《牡丹亭慕色还魂记》的核心故事。

这部戏的蓝本,是一篇不到三千字的话本小说。原题最早见于嘉靖年间的《宝文堂书目》所列《杜丽娘》。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小说文本同时载于明代何大抡的《燕居笔记》卷九,题为《杜丽娘慕色还魂》,和余公仁的《燕居笔记》卷八,题为《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将这么一个短篇,敷衍出来,却是长达五十五出的洋洋洒洒的传奇大戏。

与杂剧(又称北曲)四五本一折的通例不同,作为南曲的传奇,通常都由三四十出构成。传奇更能发扬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就是无论前因后果都要交代个清楚,这种交代还不是由事后的追述来一带而过,是从头道来事无巨细地完完整整地搬演出来。打个比方,传奇就像现代的电视连续剧,而不像电影和我们通常以为的戏剧。所以,传奇虽然比过于简单的杂剧要丰富得多,但往往包裹了许多过渡性的和旁枝末节的片断,显得冗赘、重复、拖泥带水。《牡丹亭》也不例外。传奇一体,要到几百年后的《桃花扇》,才呈现出严整结实的风貌来。

《牡丹亭》的泥沙,主要是杜丽娘父亲杜宝及其有关的戏,包括他镇边的敌人叛将李全的有关情节。李全这个金人旗下的伪军首领,他对于主线故事作用远远不及《西厢记》中的孙飞虎叛乱和《长生殿》中的安禄山叛乱那么要紧和相关,直到全剧临近结尾,这部分戏才真正波动了爱情主线。

《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很少全本搬演过。今年,公元1998年,全部五十五出的《牡丹亭》将在美国林肯中心完整地上演,导演是一位旅美华人,演出者是二十几位中国昆剧演员,出资者是美国人。该剧组,目前已同时接到了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戏剧机构的邀请,这将是一场大规模环球巡演。但是,除开它的文物展览效果,大部分观众会对其中部分情节深感不耐烦,对于其余美不胜收意趣飞扬的部分,恐怕也摸不着头脑。。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一章 香艳与俚俗 牡丹亭(2)

先说剧中的曲词,林黛玉会觉得“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西方观众会怎样感动,要打一个问号。有关《牡丹亭》的优雅华美,为人议论得特别多,可以略过不提。《牡丹亭》还有幽默调侃极通俗的部分,恐怕也不是老外们可以会心一笑的。而正是这些喜剧色彩的内容,使该剧不仅是浓艳华丽的言情读本,而且是生动活泼的戏剧台本。某些游戏笔墨,使用的是文学上的典故,比方一位韩姓的香火秀才,是韩愈、韩湘子的后代;柳梦梅便是柳宗元的后代;杜宝则是杜甫的后代;杜夫人姓甄,便是甄夫人的后代,甄夫人是袁绍的儿媳和曹丕的夫人,据说还是曹植的梦中恋人,以至因她而有《洛神赋》。这是玩弄文字的调侃。第七出《闺塾》,陈老秀才讲《诗经》要春香取笔墨纸砚,结果春香拿来的,笔是画眉笔,纸是薛涛笺,砚是鸳鸯砚,惹得老秀才好大脾气。这是细节上的玩笑。杜丽娘因情而病,医生还是六十岁了从不晓得“说个春游个园”的陈老秀才,请来的巫师是因过不得性生活而入道的石女石道姑,当然医也医不得,救也救不了。杜丽娘死后,看护这位痴情女墓地的,还是这两位远离情场的老爷爷老奶奶,这是情节中的嘲弄。《冥判》一出是地狱里的场景,原本该是阴气森森的戏,却也满是笑谑。因为宋金交战生灵大减,以至阎罗十殿也裁减了一位阎王,第十殿便由一位胡判官代行职权。胡判官见到美丽的女鬼杜丽娘也怦然心跳,只是记起天条才作罢,又生生想不通会有赏花而死的事。拘来花神审问,花神一口气报了三十八种花名,胡判官一一判定它们关涉男女风化的罪,花神只好说,今后再不开花。胡判官到底开明,放杜丽娘出了枉死城,随风游戏,跟寻梦中情人,又叮咛花神“休坏了她的肉身”,吩咐功曹给一纸游魂路引(通行证)。

杜丽娘在鬼界虽不被理解,却赢得了支持和帮助,所以顺风顺水地与柳梦梅幽会结合。这番私情幽期,“除是人不知,鬼都知道”。复活的《回生》是第三十五出,距终场尚有二十出的篇幅,笼统地说,都是大收煞。蓝本小说里,复活之后就一无阻碍,虽然也有科举中榜的事,婚姻则获双方父母的全票通过。传奇里,汤显祖却格外变幻出许多波折之后,才还杜柳一个圆满姻缘。人间的曲折,恰与阴间的平顺成一个反照。这种处理,不仅煞是好看,而且更加合乎世理人情,连至情至性的杜丽娘都以为在鬼界可以随便,在人间不得马虎,要照着礼法规矩行事。

揪动大收煞波澜的又是老儒陈最良。汤显祖平生最蔑视的便是“老儒”,“世间唯拘儒老生不可与言文。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在《牡丹亭》中便不惜工本捏造出一个老生陈最良,作为剧中第一笑料,调笑最重,使用最重。陈老生讲授“关关雎鸠”才引出杜丽娘伤时感春游园惊梦;陈老生救起落水的柳梦梅,才引出杜柳相会。大收煞阶段,陈老生千里告状,向杜父误报:杜墓被盗棺木被毁。按大明律,开棺见尸乃是杀头之罪。剧中石道姑开柳的玩笑,“你宋书生是看不着皇明例”,是跳出圈外的调侃。因为本是宋代故事。杜家女婿柳梦梅兴冲冲闯进杜衙时却已是死罪重犯,于是被收拷吊打。

第十一章 香艳与俚俗 牡丹亭(3)

大收煞有许多好看的关目,不仅因为许多阴差阳错,也因为柳生是个可人儿。不像《西厢》之张生一般一味斯文。话本中,杜是旧太守之女,柳是新太守之子。传奇中,柳生父母双亡,在广州守着自家果园种树,是江湖秀才,早早就致力于打秋风,自称“现世宝”,打动了看宝使臣苗舜宾,赢得赞助旅费,才千里赶考,途中才有机会缔结阴阳情缘。到临安自然误了考期,幸运的是再遇苗大人。苗主考颇不正经,就报上了柳状元。因为边境起战事,发榜延后,才使柳状元被杜老丈人抽了三百藤条。最热闹的是第五十五出《圆驾》。女婿与岳丈在朝堂继续吵闹,柳生清理出杜大人三条大罪:其一,纵女游春;其二,女死不奔丧,私建庵观;其三,嫌贫逐婿,吊打钦赐状元。杜老顽固不认女婿,也不认复活的女儿,以为是花妖狐媚,于是在皇帝面前当场测试,镜中有像,阳光下有影,所以杜丽娘终于是人。皇帝发布最高指示,于是皆大欢喜。

清人议论《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实则《牡丹亭》原比《长》剧热闹。《长》剧更是正剧,《牡丹亭》可列为喜剧。《牡》剧中,贯彻感伤、哀婉、情意绵绵的段落不满十出,包括杜丽娘生前的《肃苑》、《惊梦》、《寻梦》、《*》,死后的《玩真》、《魂游》、《幽媾》、《冥誓》等,全剧更多地充溢着世俗性的喜剧精神。这情形恰与《西厢记》相反。《西》前四本是情深意长的正剧,所以第五本出现郑恒骗婚的段子,便显得不和谐,以致金圣叹判定第五本是伪作,是“狗尾”。

《牡丹亭》问世,“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其中的原因,应该包括:《牡丹亭》比《西厢记》更丰富、更闹热,有更多的“意、趣、神、色”。但是,在长期流传中,尤其在舞台上,《牡丹亭》往往被简化成《游园惊梦》,真是冤案。在这个角度上,全本《牡丹亭》被搬演是大功德之事。

《牡丹亭》固然有许多香艳典雅之词,还有更多活泼俚俗的曲词与宾白。这就如莎翁诗剧中有哈姆雷特式的哲学沉思,也有福斯塔夫式的插科打诨一样正常合理。恐怕也唯其如此,才更人性,更合乎观众包括现代观众的胃口。

汤显祖本人,也不是只会沉溺文学咿咿呀呀的书生,是个入世很深的社会型人物。因为持身正直,两次拒绝首相张居正的拉拢,以至十年不中进士;一次拒绝首相申时行的抬举,以至被外派南京做七品小官;一次上疏批评朝政,以至被贬到雷州半岛做典史。在浙江遂昌县作过五年知县,政绩包括驱除虎害、弹压豪强,包括除夕之夜放囚犯回家团圆。有如此阅历的人不会满足于勾画单一的言情故事,剧中必定注入多种社会成分。写于弃官第三年的《邯郸梦》仅三十出,就是更加尖锐老辣的社会喜剧。

《牡丹亭》作于弃官第一年,《南柯梦》作于次年,《紫钗记》则先作于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四剧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宋代王临川王安石,籍贯临川,却半辈子在南京(江宁),并且终老南京。汤临川虽然在南京做官七年,却乡居更久,终老临川。

第十二章 上等文字是什么为什么 浮生六记(1)

按照理想的逻辑,是好文字就会永远流传。实态生活往往并不如此。晚明小品是好文字,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翻拣出来大肆鼓吹,虽遭到不太公平的攻击嘲骂,到底还是引人注目并一度盛行。又因为大时代的种种政治的文化的波动,所以被覆埋了,间歇了半个多世纪,到近些年才又被热衷而畅销起来。概括地说,在文学的流传史中,有许多不以文学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在起作用。《浮生六记》的流传之起伏颇类似晚明小品,比照起来,运气还要差一些。

这本由清代一介无名寒士沈复所记自述性作品,完成于1810年前后,1810年至1830年间曾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姑苏。1877年由杨引传偶然于书摊上发现其手稿并予刊行。1924年由俞平伯等人推介并主持重刊。1935年,世界书局以“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名义,将《浮》与《影梅庵忆语》、《秋灯琐忆》、《香畹楼忆语》等一并结集印行。我手头这本小书,亦是《浮》、《影》、《秋》、《香》四篇合集,不过是岳麓书社1980年重新标点整理的版本。

《浮生六记》,作为散文看,是极好的随笔,作小说看,是极好的笔记小说。根本上,它是一册自传性的言情的上等文字。全书六记,存留至今的只有四记,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它的好,第一是贡献了一位动人的女性——芸娘。林语堂认为她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因为实有其人)中最可爱的女人之一。林曾专门将《浮》译成英文出版。

芸娘几乎就是男人(无论中国或外国)梦想中的妻子,接近完美。她善于打理生活,“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这算是基础性的功夫。她有审美力想象力,懂乡居之美,识园林之妙。她曾经女扮男装逛灯会看花照,伴邻舍翁柳下垂钓,陪丈夫饮酒赏月,诸如此类。男人最值得骄傲的,是妻子有耐心有本事善待他的朋友,使他有面子有风光。元稹追悼亡妻歌颂其美德的名句之一就是“泥他沽酒拔金钗”,妻子为了丈夫及其朋友的快乐,肯于卖了金钗去买酒。芸娘不仅有此等精神,还有相关本事,能够为丈夫及其朋友们的雅集创造条件和情调。沈复和朋友们计划到郊外对花饮酒,又不肯冷饮,踌躇之间,芸娘能灵机妙想,雇了卖馄饨的挑担,使锅灶俱往,不仅热酒菜,又烹茶煮粥。于是一举之下,精神物质双丰收,男人们皆大欢喜,活动圆满成功。芸娘还有一件大不易的事迹,她痴心地为沈复寻觅一位“美而韵”的歌妓作妾,这种不嫉不妒的襟怀,不在道德议论范畴,完全是美学上的理想主义行径。

这样子转译出来,似乎芸娘是浪漫小说里捏造的角色,实际上,她是一个普通中国式大家庭中的贤妻良母孝顺媳妇,她的言行时时受到大家庭上下左右的挤兑和攻击,她为丈夫招妾的行为,就是最终招至公公赶其出门的直接诱因,于是夫妻两个不得不抛家别子,远寄他乡。芸娘即病亡于流离中。

大观园的韵事都是被写实的人间环境包裹着,芸娘沈复的文人情趣植根于非贵族式的写实生活中,更有一种真真正正结结实实的美。全然是闲情逸事的生活,至少听起来便不可靠不可信,只有掺杂着愁苦的生活,才是真的实的,才更让我们感动。所以“浮生四记”中,“记愁”一篇是顶顶重要不可缺少的。同样的,也正因为有“记乐”“记趣”“记快”,我们才能硬起心肠读完“记愁”。 。 想看书来

第十二章 上等文字是什么为什么 浮生六记(2)

《浮生六记》是芸娘死后沈复才动手写的追忆文字。中国文人在追悼亡妻的题目之下贡献了许多杰作。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是词章;冒辟疆忆念亡妾董小宛的《影梅庵忆语》是文章,几乎与《浮生六记》一样哀婉动人。冒辟疆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他与董小宛的故事,同侯方域与李香君、钱牧斋与柳如是的故事一样著名。《影》是清初的作品,时间上在《浮》之前,在文学水准上,稍弱于《浮》,一是因为它的记事断续不紧凑,二是因为所记人的行动多而言语少,尤其是董小宛入嫁之后,所以还欠生动。

冒辟疆是大名士,沈复则是无名寒士。沈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无非是坐馆入幕,还短期经过两回商,都不曾有起色。沈的作品却比冒的作品更文学更杰出。老话儿说,是真名士自*,但不名士也可以*,也许更有文学风光。

冒、董只有九年同行,沈、芸则有二十三年相伴,那么,沈从回忆中拈得出更多事迹来讲述。《浮》的好,似乎是先天的,素材之外,单以文字论,沈复亦不凡。《浪游记快》是四记中篇幅最长,记芸娘最少的,同样写得好。记游是历来文人常作的旧题,沈也作得不让先贤和名士,这其中的胜负,首先不在文字的锻炼,还在心胸见识。沈说:“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这种擅持异见的精神,他能够坚守和贯彻。比方他总结苏州风景,说“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城中最著名之狮子林,虽曰云林手笔,且石质玲珑,中多古木,然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这种议论,先甭管对也不对,起码是自家?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