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仇恨也没有解开。”然而,面对国难当头,坚忍的隆裕竟能说出“悔不随先帝早走!”面对“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之际,竟然敢挺起胸膛,把几千年来所形成根深蒂固、固若金汤的家天下,以政治家的眼光,和平地拱手相让了。尽管她是“乃实不得已也”的,可毕竟是个石破天惊的、泰山石敢当的壮举。

隆裕,不仅成全了清室保留帝号,成全了袁世凯,也成全了民国。在她去世不到半年,袁世凯脱下前朝的官服,穿上现代化制服荣登中国正式总统宝座了。

其实,隆裕是位以“率真”自许的人。这可以从她在长春宫过着短暂的“退处安闲,优游岁月”的郁闷时光里写下的条幅上,窥见她那时候的心境: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隆裕是一个有德操、母仪天下的帝国女人,也是一位能够焕发永恒母性之光的人。

她敢于冒着骂名、冒着屈辱地宣告亡国,了断南北对峙,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勇气,还是一种宽容,一种千古绝唱的帝国女人的宽容。

今后的历史,再也无法重现或者模拟这样一个“处世无奇但率真”的人了,而且,当“率真”的心灵被日后接踵而至的武力割据后,宽容在中国从此便旷日持久地缺失了。

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已然成了帝国女人的奢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溥仪:在帝制崩溃后一再消长(1)

溥仪,和他萎缩的帝国,在弱势中不断消长,这也是各派政治及势力的消长。最终,溥仪一再心仪的帝国消亡了。

这原本是崩溃了的帝制,只因历史时代的人物,大多还舍弃不掉。尤其是溥仪自己,更难割舍“皇帝”的称号。

深受帝师影响的“人君形象”

在大民国“小朝廷”的年代里,溥仪的复清思想,源于帝师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庵,晚号听水老人,福建闽县(今闽侯)人。1911年6月奉朝廷命派在毓庆宫授宣统帝读书。辛亥革命以后仍矢忠逊清皇室,不忘“皇恩”,甘当遗老;长期与溥仪相处,既是“帝师”,又是“智囊”,深受倚重,对溥仪前半生的经历有过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亲见、亲闻、亲历的故事,渲染当年“太平天下”的景象。陈师傅的这些说教,最后还要归结到溥仪身上,一面让“小皇上”“敬天崇祖”、“尊君亲上”,一面又以“龙种自与常人殊”开导之,使其养成“舍我其谁”的帝王思想。

陈宝琛也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善于识别“贰臣”。据溥仪回忆,陈宝琛曾列举许多“贰臣”的名字,如既当民国总统又兼清室“太保”的徐世昌,既为清东三省总督又任民国奉天都督的赵尔巽,既已官至清朝江宁布政使并暂护两江总督又接受民国总统委派出任参政院参政兼参议、顾问的樊增祥,既已当了清朝的道台又出任民国印铸局局长的易顺鼎等等,认为这些人都不是伯夷、叔齐,他们做了民国的官,拿了民国的钱,是遗老中的变节分子,只能列名于“贰臣传”。面对袁世凯上演“洪宪皇帝”丑剧的一幕,陈宝琛更认为是大叛逆,指袁世凯为“元凶大憝,自作孽,必不得善终”,同时为溥仪安全计,又暗中替他求神问卜。陈宝琛这种辨别忠奸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溥仪。后来,庆亲王奕勖去世时,其家人递上遗折,请求谥法。溥仪厉声拒绝说:“奕勖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两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勖手中,怎么可以给个美谥?”事后溥仪将此事告诉陈师傅,乐得他连声赞叹:“皇上跟王爷争得对!争得对……有王虽小而元子哉!”

《我的前半生》中有一段话:“老师们对我的功课,从来不检查。出题作文的事,从来没有过。”事实并非如此。仅以怎样当好人君为主题的小论说文,溥仪就写过许多篇,如后来刊于《文献》的《汉元帝论》、《孟子言仁义不言利论》等就是。溥仪在《论<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还在篇首特别加了一句:“余因陈师常责何不作文,万不得已作文一篇曰……”可见陈宝琛督励之严。

溥仪此文写得有声有色有情趣,正是陈师傅培养的活灵活现的人君形象,引录如下:“余读《左氏传》,至郑伯克段于鄢、颍考叔谏一篇,不觉击案大吼,直目厉色,急言曰:夫庄公者,欺母杀弟之人也;考叔知其为人,故讥谏之。彼虽改,然其奸雄固未减也。何则?庄公之从谏也伪也。其意使天下闻之赞其纳谏也,岂不陋哉!观其代许让地及许大夫所言,皆系欺人之语。代许之役,考叔登城被射而死,庄公知为公孙阏,何不治之?此又其奸邪之证也。嗟呼,以庄公之奸佞而有考叔之为臣,盖亦偶然矣。若考叔者,可谓忠孝之人矣。余不敢多言,恐庄公有灵恨吾也。”

陈宝琛不但教会了溥仪读书识字,还循循善诱地把他一步一步引导到人君培训的道路上来。每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他便会把双眼眯成两道细缝而赞叹曰:“有王虽小元子哉!”

由于陈宝琛的资望,更由于他在“授皇帝读”这个岗位上尽职尽逊清皇室给陈宝琛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的,仅养廉银一项,每月就有一千元,折银七百二十两。至于恩赏殊荣、交派重要差遣、赐予古董字画及御笔匾联等更是经常的事情。1912年9月22日,溥仪“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赏陈“在紫禁城内乘二人暖轿”;1912年11月15日,溥仪“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命陈宝琛参与宫内精简机构、裁撤冗员、筹划经费使用等项工作,此事由溥仪领衔,至1913年2月3日完成;1913年2月6日,溥仪“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给陈“赏戴花翎”。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溥仪:在帝制崩溃后一再消长(2)

1913年2月22日,隆裕去世。溥仪传下哀旨,尊谥“孝定”,派陈宝琛参与治丧。陈宝琛感念宣统朝和隆裕的恩惠,联想到皇帝退位未久,身居长春宫的隆裕又撒手人寰,扔下了正值冲龄的溥仪,前程惨然。想到这里,他心中充满了凄苦,乃吟成《大行隆裕皇太后哀辞》一律,其中有“长春寒月黯无辉,顿使冲皇痛靡依”之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