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行为心理学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自居作用,实际上是复杂理性借助替代对象,以使焦虑得以彻底与环境脱钩,使焦虑不能顺利进入意识领域之内的一种机制。

这个复杂理性在其内部建立的替代对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理性典范,是使焦虑能够放弃它的最初目的的唯一条件。

理性典范,是个体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

从支配性的角度看,理性典范是受完美原则支配的。

理性典范,主要是指那些心理的个体意象格局向复杂理性提出的最完美的要求,包括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充实和完全,可以说是心理的个体的一种以实现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为目的的理想。

理性典范的产生,是必然的。

理性典范的起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个,是生物本性;

另一个,则是社会禁忌。

从生物本性来看,理性典范,是由生命冲动受到抑制而逐渐形成的,它,根源于生命冲动的本能,生命冲动的唯一目标,即在于求乐,也就是以追求快乐为目的,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尽管生命冲动在受到复杂理性抑制的情况下,难以实现直接的快感的满足,往往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生命冲动的唯乐原则,却始终占优势,生命冲动,总是以获得完全发泄的快感为其终极目的,因而,作为一种恢复事物某种最初状态的需要,生命冲动虽然处在严厉的抑制之下,也时刻伺机寻找发泄的途径,否则,心理的个体也就不能经常达到某种心理状态的暂时平衡,正是基于这种生物的本性,一种恢复事物某种最初状态的需要,使得心理的个体逐渐在复杂理性中,形成这样一种能力:它从周围环境的影响中,收集起环境对复杂理性提出的而简单理性始终未能达到的要求,并使之从复杂理性中分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理性典范的东西,结果是,当心理的个体不能通过简单理性本身使生命冲动得到直接满足时,就有可能从那个已从复杂理性中分化出来的理性典范中寻得快乐满足;

从社会禁忌来看,理性典范,反映了心理的个体所从中生存的那个环境向心理的个体提出的行为准则和外在要求,作为抑制生命冲动获得直接满足的外部力量,这种行为准则和外在要求,最早主要是来自父母的规范,以后,则由教师或其他权威人士替代了父母的角色,进而,推及兄弟姐妹、邻居玩伴、亲朋好友等等“重要的其他人”,由此,而形成带有强迫特点的专制命令形式的社会禁忌,社会禁忌是外部世界的代表,现实的代表,社会禁忌总是用一系列奖励和惩罚所教导的行为规则,规范心理的个体,极力将心理的个体予以同化进去,为了顺应社会禁忌,以实现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慎求无咎,心理的个体便以社会禁忌为榜样,借助社会禁忌的抑制力量,在自身建立起同样的抑制力量,作为内部世界的代表,凌驾于简单理性之上,以强有力地控制被抑制的生命冲动,从而,形成理性典范,“得到奖赏的”,即有利于心理的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行为所教导的行为准则和外在要求成为楷模的一部分,而楷模,则是自我理想(按:指要求个体自身的行为符合自身理想的标准,如个体所作所为符合自身的自我理想时,就会感到骄傲)的一部分;“受到惩罚的”,即不利于心理的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行为所教导的行为准则和外在要求成为批判能力的一部分,而批判能力,则是良心(按:指规定个体自身的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如个体所作所为违反了自身的良心,就会感到愧疚)的一部分,一旦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要素集合而成的理性典范成为心理的个体复杂理性的范型,则个体的行为就不再象起初的行为那样,是由社会禁忌来控制,而是由理性典范来决定,作为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理性典范同社会禁忌一样,经常表现为构成对生命冲动实现完全满足的障碍,理性典范的主要职能,即在于指导复杂理性对受到抑制的生命冲动实行支配和统治,并在环境允许的时候将生命冲动成功地予以改造,使其以对心理的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无不利的形式得到最后满足,从而,实现保护和拯救的功能。

尽管复杂理性试图通过自居作用来控制焦虑,并把它归于自己掌握,但是,应当看到,作为在潜意识内潜伏的强烈的本能冲动,焦虑的活力并不能被复杂理性完全控制住。

复杂理性对焦虑的控制,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力量的,是极其有限的。

因为,复杂理性的力量不过是借助理性典范的影响,对焦虑和它的趋向施加压力,努力用“现实原则”替代在焦虑中自由地占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而理性典范的影响,是根本不可能改变焦虑的本能倾向的。

由此可见,自居作用的发生,只能是暗示了“焦虑寻求直接快乐的要求的暂时放弃”。

这种放弃之所以是暂时的,是因为理性典范并不一定始终带领复杂理性进行抵抗。

一方面,抵抗本身绝无可能满足焦虑寻求快乐的目的,以使心理的个体恢复其自身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从而,实现复杂理性的终极目的;

另一方面,过度的抵抗,往往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的个体产生心理失衡的根由。

从本能控制的观点来说,从慎求无咎的观点来说,理性典范是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

正因为理性典范总是代表每一个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维护者,代表着每一种慎求无咎的限制,因而,一旦环境允许,理性典范则总是趋向于指导复杂理性放弃心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的抵抗,为生命冲动求得完全满足排除障碍和促进发泄服务,使得从生命冲动中涌出的强有力精力贯注再一次在理性典范的对象精力贯注中发挥作用。

第十章 有意行为与置换机制

第一节 有意行为与转移

焦虑的内容,可以通过两条道路进入复杂理性。

一条,是经理性典范许可直接的;

另一条,则是由理性典范带领的。

复杂理性究竟采取这两条道路中的哪一条,对于心理的个体某些心理过程来说,具有至关重要性:复杂理性从觉察到本能冲动,发展为控制它们;从服从本能冲动,发展为阻止它们。

这里先看第一条道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