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鏖战 > 40(第1页)

40(第1页)

国共双方在双堆集的角力以十二兵团土崩瓦解的结局落下帷幕。

当黄维被俘以及十二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小李家村时,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个人不约而同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眉舒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11月中旬开始与黄维兵团交手到12月15日将其全部歼灭,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三人夙兴夜寐,夜以继日,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让他们从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吃过一顿完整饭,甚至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痛痛快快地舒过一口气。

人逢喜事精神爽,陈毅高兴地拖着四川口音说:“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呦!白居易说,‘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快去找点酒,庆祝庆祝!”陈毅也不顾已经是大晚上了,对警卫员大声地喊道。

此时的总前委,仍然驻守在当时还籍籍无名的濉溪小李家村。房东李前明从没有见过住在自己院子里的几位首长像今天这样兴奋,好像过节了一样,高兴得像群孩子,不但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嗓门也提高了几分。当警卫员把前线胜利的消息告诉李前明时,他兴奋得再也睡不着觉了,独自一人披上棉衣来到院子里,透过窗缝看到昏黄的油灯下,一盘花生米,三个酒杯和三位谈笑风生的不眠人构成了一幅平淡无奇的“乡野闲居图”。但有谁知道,就是这看似静逸恬适的闲居图里衣着朴素的三个人,刚刚指挥着千军万马经历了亘古未见的生死搏杀,搅动了淮海大地的千里风云,把蒋家王朝逼到覆灭的边缘。看着这样一幅最为家常的图景,李前明心头先是涌上一阵说不出的甜滋滋的味道,他感叹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亲眼目睹并见证这一切。但一转念李前明又有几分不舍,他意识到胜利之后,首长们就会马上离开小李家转战他乡,自己再想陪伴在各位首长身边,见证大战的历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三人一边持杯饮酒,一边还在商讨着下一步的作战部署。陈毅提议说:“这一仗打完了,部队就地休整几天吧,将士们都太累了,同时也要补充一下给养。”

刘伯承点点头:“是啊,陈官庄那里还是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先围而不打,拖着他们。歼灭黄维兵团的部队已经连续战斗一个月,是该让他们休整休整了。”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总前委发出的指示,此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了,为了不逼迫蒋介石海运平津之敌南下,淮海战场这边先暂时按兵不动。

邓小平也同意两人的意见,不过他又说道:“部队要休整但是我们可不能闲着,别忘了明天还要到蔡洼去开会呢。”

“不得忘!不得忘!我们脑壳精得很!”刘伯承和陈毅笑着回答。三个人都是四川人,经常心有灵犀地一起冒出几句家乡话,大家相视大笑。

原来,在围歼十二兵团战斗进行到最后阶段的时候,也就是12月12日那天,淮海战役总前委收到了中央军委发来的电报。毛主席已经预见到消灭杜聿明集团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指示总前委:“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去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央。”前几天一直在忙于思考如何消灭黄维兵团,现在尘埃落定,是该考虑下一步工作的时候了。粟裕和谭震林正在前线对付杜聿明集团,一时半会抽不开身,所以他们三位领导决定亲自过去。

邓小平口中提到的蔡洼,是徐州西南萧县丁里镇一个十分普通的村庄,1948年12月16日,为了及时掌握战场动态,便于指挥作战,华野指挥部迁至这里。

17日下午,天空虽然阴沉沉的,但粟裕居住的杨家院子里却是一派欢快忙碌的景象。挑水的、打扫院子的,布置房间的,大家各忙各的,井然有序,好像要过大年的样子。房东杨志民止不住问:“有大首长要来吗?”粟裕的警卫员说:“是啊,你没听树上的喜鹊一直在叽叽喳喳叫吗?真的是有重要的客人要到了!”

冬季天黑得早,还一刻不停地刮着冷飕飕的西北风。天黑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从小李家乘坐刚刚缴获的两辆美式吉普向蔡洼赶去,后面跟着一辆十轮大卡护卫。当时,国民党的侦察机还在天上盘旋,不时对地面可疑目标投放着照明弹。车队在行进时因无法长时间打开车灯,所以行进得十分缓慢。乡村小道坑洼不平,遇到大的沟壑,车队只能偶尔开灯看下路况,然后很快就得关闭。行进的同时,卡车车厢里士兵的眼睛和耳朵都没有闲着。他们不但要竖起耳朵听声音,还要睁大眼睛观察天空中有没有敌人的侦察机。路途中,车队遇到过几次敌机的侦察,但每次只要一听到飞机抵近的轰鸣声,三辆车就马上停了下来,熄火灭灯,大家谁也不吭声,一动不动地等待飞机飞过。

一路有惊无险,总算平安到达蔡洼。

粟裕专门派车去县城濉溪口迎接,等了好长时间才等到他们。蔡洼村头,一个瘦小但矫健的身影一直在焦急地来回踱步,他已经这样踱了一个小时了。警卫连长说:“粟司令员,外面太冷了,您先进屋暖和暖和吧,一有动静,我们立马向您报告。”粟裕微笑着说:“不要,我心里暖和和的,一点也感觉不到冷,再说了,三位首长大老远赶过来不容易,我必须得在这边迎接。”

蔡洼西面有一条河,南北路口各有一座石拱桥。到村里来必须要经过石拱桥,粟裕的眼睛一直盯着那里。又过了个把小时,终于听到远处依稀传来汽车的引擎声,粟裕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没等车子停稳,粟裕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

第一个下车的是刘伯承。他和粟裕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当初刘伯承从苏联刚回来,毛泽东和朱德安排他到中央红军大学当校长兼政委,他还特地要粟裕过去担任军事教官兼学员连连长。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都由过去的英俊青年步入了中年,变得都快认不出来了。一向表情严肃的粟裕率先奔上前去,一把握住刘伯承的手使劲摇动,激动得快说不出话来了:“刘总司令,我们又见面了。”

刘伯承见到老朋友,心情同样激动,和粟裕紧紧握过手之后,他又情不自禁地拍着粟裕的肩膀,充满感慨地说:“这些年,我也一直在记挂着你啊。你身体还好吧?十多年了,怎么还是这么瘦啊!”

“我这个人就是吃不胖!”粟裕笑着回答。

正说着,陈毅、邓小平陆续从车上下来了,与粟裕和张震等一一握手寒暄。邓小平开玩笑说:“你们选这里当指挥部,目标这么大,也不怕蒋介石派飞机来轰炸啊!”

“蔡洼是片洼地,水特别多,蒋介石的炸弹都投进了水坑,进水后那不就都成了哑弹啦!”粟裕的一句话把所有人说得哈哈大笑。

其实,为防止暴露目标引来敌机投弹轰炸,粟裕可是费尽了脑筋。为便于就近指挥围歼杜聿明集团,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先行来到萧县蔡洼,选定了一个叫杨家台子的院子。随后,粟裕就把华野指挥部推进到这个离前沿阵地不到四十华里的地方。蔡洼村地势低洼,下雨之时,许多房子都会进水,出入极不方便。华野指挥部所在的院子是该村地势最高的地方。除了地势较高,这个院子还有一个优点,四周全是芦苇荡,易于隐蔽。杜聿明知道华野的指挥部设在这一带,每天都派侦察机飞临侦察,企图发现粟裕的具体位置。但粟裕早料到了这一点,每晚在指挥部工作时,都用高粱秸把窗户遮得严严实实,以防灯光外泄,被敌机发现。尽管多次侦察,敌机始终没有找到华野指挥部的准确位置,每次只能乱丢一通炸弹,回去交差了事。虽然蔡洼附近的刘楼村经常因零星灯火受到轰炸,而蔡洼却始终安然无恙,敌人哪里知道这些灯火也是粟裕专门在空旷地方布置的迷魂阵。

陈毅和粟裕的手握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位老搭档都没有想到能在这里再次见面。陈毅拉着粟裕一边向院子里走一边关切地问:“刘老总说的没错,你咋还这么瘦呢?身体怎么样啊?”陈毅最了解粟裕这位多年的老战友,他知道粟裕给毛主席立下了军令状,打起仗来不顾一切,一连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人一定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了。

到屋子里坐定,陈毅喊来随队的医生,严肃地说:“你给他好好检查一下!”不管粟裕如何推脱,医生还是按照陈老总的指示给他细致地做了一遍检查。刘伯承、邓小平一直默默注视着眼前这两位惺惺相惜的战友,被他们之间那份温馨的兄弟之情所感染。

简单吃过饭,粟裕就安排他们几位歇息。杨家台子五间土房坐西朝东一字排开,房屋是土墙,房顶铺的却是小灰瓦。院里有两棵石榴树,房屋北面冲着门摆着一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最南面一间摆着一张老式的架子床。没有人能想到,在如此平凡而简陋的院子里,今天晚上会汇聚如此重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

18日一大早,谭震林也从前线匆匆赶来。至此,五位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全部抵达蔡洼,根据中央军委要求,总前委将在这里谋划下一步作战部署。

会议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

会议主要研究了淮海战役后的渡江问题和部队整编方案。

总前委委员先后发言,他们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部队的江防部署,对解放军下一阶段实施渡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各种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讨论了华野和中野两支大军渡江作战的兵力部署和队伍整编,另外还有渡江作战的时机和各部协同等问题。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