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鏖战 > 41(第1页)

41(第1页)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在通往陈官庄东西南北的各条道路上,游动着一条条长龙,那是前往战场运送粮食和弹药的支前民工队伍。相较于杜聿明部队忍饥挨饿,嘈杂无序地哄抢空投物资的窘状,阵地对面的解放军纪律严明,组织有序,保障有力,敌我双方状态可谓天壤之别。

战役开始之前的9月份,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就对后勤工作极为重视,对中原、华东、华北中央局多次下达指示,提出全力保障解放军供给的口号和实行耕战互助的方针,要求必须筹集全军部队及民夫约一百三十万人三个月至五个月所需的粮食、草料、弹药,以及为十万至二十万伤员的医治做好充分战役支援准备。到了12月份,支前工作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荼。已经解放的地区全部动员了起来,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胜利;前方需要什么,就供给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民工就支援到哪里。

12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总前委在徐州召开华东、华中、中原、冀鲁豫四个地区的联合支前会议,主要是协商各地区的支前工作。总前委给各地区分配了任务,要求各级支前领导机关协助部队的后勤部门,设立粮食储存点、油盐供应点、弹药库、被服库、补给处,另外还有伤员转运站和征兵站等。

后方各地全力以赴,都在动员和行动,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指示。

雪花纷纷扬扬在空中乱舞,大杨庄旧祠堂门前的老银杏树已不堪重负,时不时在风中抖下簇簇雪团。

村长杨敬禄正在给全村的老少爷们开会。他昨天晚上刚从乡里开会回来,今天就立即召集全村人及时传达。下面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都目不转睛,专心地听着,不时传来男人们“吧嗒吧嗒”抽烟和女人们“刺啦刺啦”纳鞋底的声音。杨敬禄的嗓门虽然不高,但说出的每句话都非常威严,会场上所有的人都凝视着这位当家人:“今天各家各户在家的劳动力一个不落都到了,大家都很积极,很好!昨天乡里开会,传达了上边下来的好消息,11月底咱们解放军在邳县碾庄圩消灭了黄百韬兵团,12月中旬又在安徽濉溪双堆集消灭了黄维兵团,前不久杜聿明带着二十多万人马从徐州逃跑了,脚底抹油想溜走,可刚跑到河南永城陈官庄一带,又被咱们神通广大的解放军给彻底围上了。”话音一落,会场就像炸开了锅,大家兴奋地议论起来,他们知道,战场连连告捷,外出支前的亲人们回家的日子又近了。

杨敬禄端起他的大搪瓷缸子喝口水,等大伙儿稍微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你们看,这老天下这么大的雪,战士们在前方与敌人拼命,冰天雪地,挨饿受冻,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今后咱们能够过上舒心太平的好日子,为了咱们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还有,咱们基本每家都有人出去,要么是扛枪当兵和老蒋打仗,要么就是推车往前线送东西,那可都是咱自己的亲人呐,决不能饿着冻着他们。所以,我们在后方还是要再勒一勒裤腰带,省下尽量多的粮食支援前线,不让他们挨饿,再加把油干活,做出更多的鞋子袜子不让他们受冻。”

突然一个声音从人堆里传出:“那俺这些大老爷们不会纳鞋底织袜子咋办?”

杨村长往声音传出的方向瞅了瞅,刚才说话的人吓得立马把头缩了回去。杨敬禄笑着说:“你不会纳鞋底织袜子,那你会不会焅鞋底?如果你不会焅鞋底,那你会不会碾米磨面加工军粮,会不会看孩子喂鸡喂猪洗衣裳?你多做一点这些活,你媳妇儿就可以把时间腾出来去纳鞋底去织袜子,这样不也算你为解放军做了贡献吗?”

底下人“嗡嗡”地议论开了:“啊,原来也可以这样。”

“村长说得好,大家都能为前方出把力,俺咋没有想到呢!”

“不服气不行,还是村长的主意多。”

待会场上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杨敬禄再次说话:“现在下雪了,地里的活没啥可干的了,大家就在家里帮忙,除了纳鞋底织袜子,也可以打草鞋,或者编篮子、筐子和席子,都要自己开动脑筋,想想能为支前做点什么,没事不能聚在一起闲拉呱,更不能打牌赌钱。如果谁这样做,被我们干部撞见或被人举报,一定轻饶不了。”

随后,杨敬禄向妇女主任王秋菊交代了一声,要她常去各家巡视,接着又对大家说:“你们做好的东西随时交到村里来登记,俺们马上折算成工分记在工分账册上,做得越多折算得越多。”

这句话又引来了一阵“嗡嗡”声,许是大家听到在家做活也能挣工分,都在兴奋地议论。不管怎么说,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杨村长就达到了目的。

说完支前的事儿,杨敬禄又将话题扯到了征兵上,这也是他今天开会讲话的重点之一。关于征兵的事,杨敬禄做了精心的准备,不光看了大量上级发下来的材料,还在区里开会时问了征兵部门很多问题,吃透了政策,因此对于做好征兵动员工作,他已经成竹在胸、信心满满。

“高墙是一块砖一块砖砌成的,部队就是一个兵一个兵组成的。没有墙,挡不住风雨,没有兵,谈不上打仗。”杨敬禄用精心打磨好的两句话为“征兵”话题开了个好头,显得很有哲理性,自己觉得十分满意,情不自禁把嗓门提高了几分,“没有兵就打不成仗,更谈不上胜利,大伙想想,敌人来了,谁来保卫咱们,保卫咱们各家各户分到的土地、房屋和牛马?过去,小日本强占咱中国,咱们拼死拼活了好多年才把他们赶走,仗是谁打的?是提枪握刀的军人们打的!现在解放军和老蒋的部队打仗,解放军要把他们彻底打垮,咱们都举双手支持,为什么支持呢?因为大伙都知道,蒋介石给地主老财撑腰,而解放军是实实在在为咱们老百姓好。解放军为了咱们打仗,咱们不出力谁出力?怎么出力呢?支前是出力,当兵是更大的出力!”

会场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盯着村长杨敬禄,等着他下面的话。

“当兵好啊,当兵光荣啊!不仅自己光荣,全家都光荣。大伙都知道,俺大儿子老早就去当了八路军,小儿子现在也参加支前到了前线,虽然暂时不是兵,也和兵差不多,等他回来,俺立马动员他参军当兵。还有俺哥家的孩子,就一个儿子不是也去当兵了吗?俺们现在都属于军属。什么是军属?就是军人的家属,是优先被照顾的对象。还有当了兵之后有饭吃还有钱拿,国民党叫军饷,咱们共产党的部队叫津贴。当的官越大拿的津贴越多。班长比士兵拿得多,排长比班长拿得多。”

会场上“嗡嗡嗡”又开始议论了。杨敬禄心里清楚,凡是说到跟钱有关的话题总能引起一阵骚动,所以,他是哪里痒就往哪挠,总能挠到正点上。做群众工作,杨敬禄可谓轻车熟路。

对杨敬禄的讲话,底下人是服气的。村长不但自己家做得好,他哥哥家也做得好,两家都是军属,村里的人也都很羡慕。

村长带头做的事总应该是好的。于是就有人问:“怎么去啊?”

杨敬禄回答:“愿意去的可以先在村里报名,最后统一报到区里兵站点。有谁积极去参军,一是我们敲锣打鼓去欢送,这种待遇一般人哪能享受到;二是不管是家里农活还是其他事情村里都有照顾,不让你们有任何后顾之忧;三是在大门口挂一块‘革命军属’的牌子,让每一个经过你们家门口的人抬头就能看见。所以,这就叫‘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杨敬禄的一席话说得大家欢欣鼓舞。

开过会后,大杨庄和其他地方一样,立马开展了男女老幼齐上阵的生产大竞赛,另外还掀起了“到前线去,到主力部队去”的参军热潮,符合条件的青壮年纷纷报名,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着上战场的场景……没有去当兵的就在村里组成了民兵营,在后方担负着维护治安、保卫生产、护送物资、清剿土匪、捕捉散兵等战勤任务,成为解放军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军。

黄百韬第七兵团在碾庄圩被歼灭后,黄维兵团日夜行军向宿县进发,大有重新夺取宿县的架势。11月24日,集结号吹响,华野部队向另一个战场转移了。

支前队伍也不能落后,必须随着部队一起开拔。杨云林的支前队在李指导员的带领下,在碾庄圩待了三天,参与了战场的清理工作。第四天一早,杨云林接到了新的任务——向徐州南运送粮食。

这个时候,杜聿明集团正在组织徐州附近的军队向宿县方向进攻,黄维的十二兵团也经蒙城朝宿县推进,企图南北夹击一举拿下宿县这个津浦铁道线上的重要枢纽。宿县被解放军攻破后,国民党部队被直接掐断了后勤供给线,蒋介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严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宿县,重新打通津浦路徐蚌段。

夺取宿县是要靠实力说话的。解放军既然已经攻击得手,又岂能让国民党军队轻易拿走?激烈的争夺拉锯战每天都在进行。最后,国民党军队对宿县的攻击不但没有奏效,反而连黄维的十二兵团也被严严实实围困在了双堆集附近。黄维的十几万人马被包围后缺粮少弹,只能靠空投维持生计,哄抢粮食事件屡禁不止。战局未开,败象已现。

与如同困兽的黄维十二兵团相比,此时解放军拥有强大后方支前队伍的巨大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来自各地的支前队伍源源不断地把粮食给养、弹药输送到前线,参与作战的解放军部队完全没有后勤供给上的后顾之忧。徐州“剿总”曾多次企图通过空军侦察寻找解放军的后勤基地,然后轰炸破坏,但始终没能达到目的。倒不是解放军的后勤基地隐蔽和防护如何严密,而是解放军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后勤基地。他们的后勤基地在广袤的淮海大地上,在人民群众当中。浩如烟海的后方老百姓织成了一张坚韧密集的支前大网,割不断,撕不破。所以,徐州“剿总”派出的几架轰炸机只能漫无边际地侦察,毫无重点地轰炸,追着无数时隐时现的支前队伍跑,对解放军补给线的破坏十分有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