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还有的老师和家长会说某个孩子笨,反应慢、做事磨蹭。根源很可能是这个孩子是粘液质的人或抑郁质的人,反映相对要慢些、做事也相对要磨得一些。事实上,只要是正常人,这个世界上本就无所谓聪明人还是笨人,只有先明白和后明白的人。聪明不一定是好事,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大有人在;反应慢一点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大器晚成的也大有人在。反应慢的学得慢一些,但花的功夫多,所以,一旦学会,就不易忘记,尤其是对于知识的学习靠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笨孩子”如果做到以“勤”补“拙”,时间长了,反而更有出息。可是,家长却经常会对这样的孩子反复训斥:“你怎么这么笨、就不能快一点吗?”,极力去强迫孩子快起来。可问题是,孩子快起来了吗?没有!气质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快不起来的同时,还给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严厉打击,慢慢的,孩子就真认为自己笨了,这样一来,本来不笨,完全正常的孩子都让家长给真催笨了。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身边某个孩子的性格好,就极力去将自己的孩子朝那个孩子的样子去打造。如果两个孩子的气质是同样的,问题不大,但若两个孩子的气质是相反的,一个粘液质、抑郁质的孩子你硬要拿多血质的孩子的性格来塑造他,结果往往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自尊自信遭到打击,变得更抑郁。

所以,我们讲很多时候孩子正是被老师和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毁掉的,一点没错,在孩子的性格教育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性格不是不可以塑造,但关键是要依据孩子的气质类型来充分挖掘孩子容易形成的优势性格,同时,避免孩子形成消极性格,这才是性格培养之正道。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社会不会只需要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岗位,发挥其优势,都有用武之地。家长一定要认识到“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开一扇门,就要给你关一扇窗。”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有其适合自己岗位的性格优势。胆汁质的人有冒险精神、有闯颈、就很适合象实业家、记者这些职业。多血质的人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跃好动、表情外露、善于交际的确适应性要强些,像记者、管理人员、律师、公关与人事工作很适合他们,但像做手术之类的职业恐怕就稍显不合适。 粘液质的人神经过程均衡,但灵活性差,表现为安静稳重、善于忍耐,但反应缓慢、不够灵活,他们能够较好地克制自己的冲动和勃发,很适合做需细心谨慎的工作,如文秘、行政主管、收银员等。 抑郁质的人细心谨慎、感情细腻很适合做护士,甚至很适合做艺术家和哲学家。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孩子气质类型所对应的优秀性格特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让孩子避免与气质类型对应的消极性格特征,而不是盲目的采用“逼着公鸡下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具体而言:对于胆汁质的孩子,家长要鼓励其“冲”的天性,让孩子充分发挥勇敢的优势,同时要帮助孩子提升修养、学会控制情绪。对于多血质的孩子,家长要支持他们“动”的天性,让孩子充分发挥思维灵活的优势,只要限定好不管他对什么感兴趣,一定要有所收获就行,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出现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避免分心。对于粘液质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支持其“稳”的天性,让孩子充分发挥稳重的优势,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果断的作出决定的习惯。对于抑郁质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支持其“细”的天性,让孩子充分发挥做事细致的优势,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要过于“多心眼”。但无论哪种性格培养,都必须依据孩子的气质类型来操作,绝不可矫枉过正,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孩子的性格错乱。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形成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性格特质的家庭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胆汁质的孩子由于他们易冲动、性情急躁、感情用事,所以,家长不宜采用过于严格、权威的教育方式,应该打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平和一些、也更乐观一些;对于多血质的孩子由于他们好动、注意力易转移、兴趣不稳定、不细心、做事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他们本身就很乐观,所以,家长应该对其严格一些、权威一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有规范性;对于粘液质的孩子由于他们优柔寡断、缺乏灵活性、因循守旧、缺创造力,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加强鼓励,让他们在鼓励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孩子渐渐在自我认同的同时提高其果断性和创造力;对于抑郁质的孩子由于他们多愁善感、孤僻、不善交际、“爱多心”,所以,家长一定要打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渐渐变得自信、开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两性教育

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然过去。现在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并不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孩子不但不无知,反倒是该知不该知的都无所不知。西化的社会环境已经使得整个社会都成了“有色”社会,成年人近乎到了把谈性作为茶余饭后闲侃的热门话题,有的人甚至到了不谈“性”思维就短路,讲话就讲不顺畅之地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孩子想不受污染都困难。另外,信息时代使得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书籍、网络里面对于性知识的介绍又良莠不齐,也不乏许多粗俗的内容,孩子不加辨别的接收。唯有学校教育里面的内容是科学的,但教育又往往仅限于从生理的角度来谈,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内容显然没有他们私下接收的信息刺激,或者在很多孩子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就是对那些觉得新鲜的孩子来说,缺乏正确的观念的引导也容易受到上文提到的各因素的影响而主动去接收一些其它性知识。所以,现阶段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其实远远超乎家长的想象。对于两性教育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孩子对性知识一无所知的问题,而是缺乏正确的性观念的引导而造成两性的交往问题。本来,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是时代的进步,但如果缺乏正确“性观念”的引导就会带来“性开放”的恶果,就这一点而言,西方性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如果不引以为戒,势必使得我们的孩子走向“性泛滥”的局面。另外一个我们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孩子的性别认同和定位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一些孩子有明显的性别定位不准的问题,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女的身上有点男人样,倒还不错,做事雷厉风行,可以避免婆婆妈妈的劣势,你会发现身边有点男人样的女孩子都还比较优秀。可男的要是性格、脾气像个女的,问题就大了,像这样的孩子身上往往有很多毛病,另外,长大以后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会对其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所以,现阶段对孩子的两性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孩子正确的“性观念”的灌输和孩子性别认同的培养。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男女不同是正常的,这是自然规律,有男有女的世界才是完整的世界。但男的毕竟就是男的,女的毕竟就是女的。交往的过程中异性之间的交往肯定不能像同性之间的交往一样,必须教会孩子保持分寸,还要懂得相互尊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家长决不能又走另一个极端:不让孩子与异*往。如果从小被限制,就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会出现与异性的交往障碍,无所适从,这样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反而更容易出问题。家长反倒要鼓励孩子从小就与异性伙伴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孩子与异性伙伴交往应该注意的分寸,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不会把异性的交往看成多神秘的事情,从生活中来看,这些孩子给家长带来的麻烦要少许多。

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的早恋问题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本来这种问题一开始不是多严重的问题,后来之所以变严重,往往是因为家长处理不当而使得孩子愈加逆反造成的。其实,家长回头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这种事情靠堵是堵得住的吗?家长堵得越厉害,两个孩子就粘得越紧,反而给孩子创造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机会,拆都拆不开。其实也没必要拆,只要讲清楚道理让孩子去悟是可以起到效果的。不是孩子不懂道理,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怎么去思考这种问题,去明白道理。之所以孩子会出现这种问题,也与家长没有懂得预防有关,出了问题又解决不了也与父母不懂得如何让孩子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

如果家长能够事先教会孩子思考一些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异性之间的爱,究竟意味着什么?让孩子知道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很正常的事,但真正的爱是要能够对对方承担的起责任的,要让对方幸福的,爱意味着责任。在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能给对方带来幸福吗?现阶段,谈恋爱不但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的更多的是麻烦,造成的是一种拖累。如果你真去做这个事情,这是真正爱对方的表现吗?另外,也要让孩子去思考一些我们成年人所思考的问题,比如:两个人最终能走到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排除你现阶段有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讲,也还必须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要在一起,时机成熟了吗?就算两个人都已工作了,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能坚持住吗?未来的路还很长,当两个人的发展渐渐拉开差距以后,你们还能在一起吗?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确信当比你更适合对方的人出现的时候,对方还会坚持与你在一起吗?既然充满了这么多不确定性因素,就不如在上学的时候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只有自己强大了未来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也才有资格去爱对方、给对方幸福,即使未来对方不爱自己了,你也完全会遇到比对方优秀很多的另一半。现在就不要去打扰对方,心里面默默的支持对方就行了。如果教会了孩子思考这些问题,孩子也不至于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在教会孩子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去欣赏异性,什么样的异性才是优秀的,你可以学会欣赏,但不要轻易做出选择,世界要外面的才精彩,未来你会遇到更优秀的,如果到了未来他(她)还是你认为最优秀的,那时就可以做出选择了。

对于孩子的性别认同和定位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明确你的孩子是男的就是男的、是女的就是女的,不能因为你喜欢女孩,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反之亦然。很多时候孩子性别取向出问题,就是小时候被父母给弄的:好好的一个男孩子,父母偏偏就要给他买一些女娃娃的服装,留一个女孩子的发型,玩具也买一些“洋娃娃”之类的,教育孩子的语气也采用一些原本适合女孩子的语气;好好的一个女孩子又偏偏给她买一些男娃娃的服装,剪一个男孩子的发型,买一些适合男孩子的玩具,教育时也常使用一些适合于男孩子的语气。如此一来,时间长了,就会把孩子搞得很混乱,于是,孩子在找小伙伴玩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出问题。本来男孩子更多的应该与男孩子在一起玩,女孩子更多的应该和女孩子在一起玩,但由于父母培养不当造成孩子的性别意识偏差,这又使得其他性别意识正常的孩子不愿意接纳他们(她们),这样,他们(她们)就只能选择异性小伙伴在一起玩,时间长了,就更加剧了他们(她们)的性别意识偏差,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会越来越像异性。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性别认同的教育。男孩子就应该该朝勇敢、刚强方向培养,女孩子就应该朝端庄、大方方向培养,无论其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必须加以规范,一旦发现有朝异性方向发展的倾向,一定要及时加以矫正,让其明白男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同时,在教育时语言和语气的运用也一定要针对孩子的性别来使用,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安排孩子与同性小伙伴在一起玩,在群体当中更能形成自己对性别的认同。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明确的性别认同和定位。

另外,父母的性别特征明不明显也往往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按正常的情况来看,一个家庭里面应该父亲更强势些,母亲更温和、懦弱些,但如果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倒过来变成母亲更强势,父亲更显懦弱,甚至父亲经常被母亲批斗,就很容易导致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更男性化。所以,为孩子的性别认同着想,当着孩子的面再懦弱的父亲也要表现得刚强些,再强势的母亲也应该放低点姿态,表现得更温和些,要刚强私底下背着孩子的时候再去刚强。这样,在父母自身良好的性别特点的影响下才能更好的形成孩子的性别认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忠道教育

“忠”作为儒家实践“仁”的核心概念之一(另一个概念是“恕”),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对于孩子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很少注重。原因何在?

一方面,是因为在传统思想里面“忠”的含义的确包含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和“三纲五常”之类的糟粕思想。家长正是受到了对这些思想的批判的影响。这些思想的确要批判,但并不代表“忠”就一无是处。问题正在于在批判的过程中家长误解了“忠”的本意。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在饱受社会的洗礼以后,大都认为生活充满了骗,老实人吃亏,而在此处“忠”就被家长等同于“傻”了,自然是教不得给孩子的。“忠”居然被曲解到如此地步。

其实,“忠”的本意也并非就是我们所批判的这些糟粕内容,这些糟粕内容是与封建政权的维护相结合变为死板的礼教才形成的。何谓“忠”?从字形构造来看,心在中间,不偏不倚就是“忠”,换言之,有定见,不随便改变就是“忠”。《论语》里面按孔子的思想“忠”就是实践“仁”的积极方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然,在现在看来,这句话本身也有问题,因为你喜欢的别人未必会喜欢,哪怕是再好的东西你强加给别人,如果别人不原意,也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自作多情是要不得的。但这也许是我们想的太多,或许是我们的一种误解吧。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从一种态度上来讲更合适些,连我们都发现得了的问题,怕是孔圣人不会糊涂到会犯这个错吧。对于“忠”的解释我们可以在《论语》中曾子说的另一句话来进行推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处,很明显,“忠”之意就是对于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心尽力的去做。所以,忠的本意应该是: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其实古代也不乏“尽己之心为忠”这样的解释。所以,“忠”的本意应该是对人对事尽心尽力的态度。

把握了“忠”的本意以后,各位家长?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