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铁血巴方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商“以宽治民”(《国语&;#8226;鲁语》),其内政通人和,其外人心所向,出现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史记&;#8226;夏本纪》)的良好局面。加上简狄娘家方面的关系,商族在东夷族群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到了夏桀时期,商汤国力日渐强盛,已经成为夏王朝的劲敌。

反观夏朝,却是一片黑暗。夏代末年,夏王桀政治*,暴虐无道。精明的成汤看到了商族问鼎中原的良机,于是吊民伐罪,逐一剿灭了夏朝的各个盟国,最后在鸣条决战,一举歼灭了夏军主力,夏朝灭亡。夏桀带领数百人仓皇逃走,后来死在“南巢”。

《山海经》中提到的章山(一说商山,在丹江下游)战役,可能就发生在夏桀逃往南巢的路上。

有人要问,这些中原难民为什么别的地方不去,偏偏选择位于巴国腹地的巫山?原因其实很简单。商汤清理了夏朝东南方向的属国,却因鞭长莫及,在其西南留下了缺口。这些夏耕遗民种惯了粮食,知道北方气候并不适合他们,为了不做商王的奴隶,唯一的选择就是南下巴蜀。

其实他们投奔巴方,除了巴、夏两国世代交好之外,还看中了巴国的富裕。

巫山不是一座孤立的小山,而是一条连绵起伏的巨大山脉。此地不仅群山险阻、沟壑深切,易于避难逃生,更重要的是拥有盐泉资源。经过巴人的世代开发,这里的盐场星罗棋布,盐道遍布巴山。其中产量最大的一处盐场,就位于巫山腹地的巫溪上游!

这批来自中原地区的夏耕移民,虽然人数不多,却无形中改变了巴国的历史。因为,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普通的农民。他们虽然带来了北方先进的农耕文明,但也带来了夏桀与商汤的宿仇,成为巴方与新兴的商王朝之间沟通的障碍。

很多年了,随着“夏耕之尸”之类宗教活动的继续,那些仇恨的种子仍然顽强地生长在巴方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沉迷于巫术的人们不明白,光靠诅咒是不能让敌人降伏的。

直到有一天,商王武丁的部队长途奔袭,从天而降,古老的巴方这才如梦方醒!

虎!虎!虎!

武丁出生,已经是三百年后的商代中期。

武丁于公元前1250年继位,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任国君。传说他即位三年,不发一言。然而三年之后的公元前1247年,武丁一鸣惊人,将民间一个筑墙的奴隶破格提拔为宰相,轰动朝野,此人就是鼎鼎有名的傅说。武丁在傅说和甘盘等贤臣的辅助下,修政行德,励精图治,使商王朝得以飞速发展。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上古时期的民歌集成。其中保存的《商颂》五篇中,《玄鸟》和《殷武》都和商王武丁有关: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诗经&;#8226;商颂&;#8226;殷武》)

《诗经》因为太古老,加上多为四言,文字跳跃,其实是很难懂的。把《殷武》中的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一曲献给商王武丁的颂歌:

“赞美吧——那高贵的殷王武丁!

他统率三军,纵横荆楚;

他深入敌后,不畏险阻!

扫荡了南蛮的地盘,俘虏了他们的战士,

这是商汤历代子孙都未竟的事业啊!”

很显然,这里描述的是武丁*南方荆楚的历史故事。有人认为武丁时期尚无楚国,怀疑此诗为后人伪作,其实民歌中的“荆楚”,多半只是叙说当时的方位。“荆”即荆山,在今天湖北南漳西。荆地作为方位和地名早已存在,夏禹时代就已是“九州”之一。再说即使是后人的作品,也是有历史依据的。《竹书纪年》中说:“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武丁三十二年左右曾在荆楚一带有过战事,应该没有疑问。

而且,《商颂》里把“奋伐荆楚”称为“汤孙之绪”(绪:功业),显然把这次征伐的战果看得很重,言外之意似乎从成汤开始,控制荆楚之地就成为商王朝的长远战略目标。这让人有些费解:当时这一带三苗已灭、楚国未立,是怎样的势力能让强大的商王朝如此头疼,又有什么样的不安定因素能够威胁到商王朝的国家利益呢?

看来古人们虽然把《诗经》倒背如流,对商王武丁也敬仰得一塌糊涂,可是一直没有真正搞明白,武丁“奋伐荆楚”,究竟在和谁过不去。

其实也不怪古人没学问,只怪他们不知道甲骨文。这个谜团的解开,应该感谢殷墟,感谢一个名叫王懿荣的老人。老人和他的亲友都十分可敬,不妨在此多些笔墨。

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秋天,时任清廷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偶然从宣武门外达仁堂药店买回的一包中药里,发现几味“龙骨”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些据说要磨成粉才能入药的龟甲兽骨,因为药店伙计偷懒才让王老先生得以看到原貌。王懿荣通晓古籍,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突发奇想:《史记》中提到“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会不会就是远古帝王留下的遗物呢?

兴奋的王懿荣不仅买下了达仁堂里的全部“龙骨”,而且派人四处采购。一年以后,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破城前夕,刚烈的王懿荣携女眷投井自尽。此时,他的手头已经积攒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

这些珍贵的文物,被王懿荣的儿子郑重地交给了另一位金石学家、《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经过一番补充和研究,又辗转来到著名学者罗振玉手中。正是这位精明的罗振玉,设法套取了古董贩子的商业机密,顺藤摸瓜找到了位于河南安阳近郊小屯村的殷墟。

1908年,在罗振玉匆匆赶往小屯村的身后,紧跟着比他小11岁的国学宗师王国维。王国维死后,又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石璋如等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如影随形,并从中走出了郭沫若等文史大家。从此,中国的历史被打开一扇厚厚的大门。这扇门,引领着二十世纪的无数学者,绕过众说纷纭的古籍经典,直奔殷商的王宫祭坛、武丁的肃杀军营!

武丁是殷墟中保存实物资料最为丰富的商代君王,甲骨文中也记录了他的大量信息。而且其中有些内容,竟然是其它古籍从未提到过的!随着对甲骨文的不断解读,这位古代君王的真实面目和他非凡的人生历程,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看来,考古证实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文明,无疑是殷墟反映的商代文明,而商代文明的顶峰,就在武丁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全面进入青铜时代,文化极为发达,甲骨文、商代建筑均发展到极致。中国真正成为世界文明大国,是从武丁时代开始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