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游方记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战犯”,划归“与人民为敌”的那一类,自然不会有什么正面评价了。阎锡山是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现属定襄县)人。坐落在滹沱河边、文山脚下的阎锡山故居,至今仍是当地规模最大也最显赫气派的私宅,成为旅游景点之后,游客络绎不绝。阎锡山故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建成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据说,阎锡11得一楼,据说阎锡山每得一职位,即造一楼 2006年7月21日摄阎锡山故居的水塔 2006年7月21日摄方

被毁坏的雕饰随处可见 2006年7月21日摄阎锡山故居大门外 2006年7月21日摄山每得一个头衔,即造一座房子。辛亥革命成功,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便将祖传的二堡马棚院加以改造扩建成一座精巧的宅院,砖门额上刻“都督府”,作为“府第”。都督府院落共两进,前后院过道及东厅顶部,都是罗马教堂式尖顶前脸,四壁雕刻人物、花卉、动物、绶带、钟表等图案,既有当地传统风格,又有西洋情调,中西合璧,独特异常。1934年11月9日,阎锡山在都督府宴请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中原大战,蒋对阎嫌隙加深,耿耿于怀;“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蒋只能不计前嫌,主动对阎示好,先让阎锡山当上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又提出亲赴阎府拜访。阎不明蒋的真实用意,百般推脱不成。时阎锡山刚大兴土木建成东、西花园,担心蒋氏夫妇走正门看到,说自己奢靡,改由花牙嘴老路进都督府,并以定襄、五台一带地方特色宴席“五盔四盘”招待。阎锡山故居总的建筑布局和风格,还是属于清末民初的晋北民居,只是在建筑细部装饰更讲究些。数以千计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无论是庭堂上的龙翔凤舞、祥云集瑞,还是宅院中的五蝠(福)捧寿、松竹梅兰,以及民间流传的富贵连枝、年年有鱼、福寿双全等,雕刻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颇具观赏价值。可惜在“*”时被砸坏,凸出部分大都已破损。1934年12月17日,阎锡山父亲阎书堂去世,蒋介石、林森、汪精卫、于右任等致送挽联,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代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表蒋介石亲赴河边村致祭,山西省的军政要员大都参加,殡仪极尽哀荣。阎锡山花3万银元在河边村的侯家庄为父亲修建陵园,占地3亩多,背靠文山,俯瞰滹沱河,四周栽满苍松翠柏,由石牌楼、土神碑楼、墓垄、供桌、墓室等五部分组成,聘请省内外的石匠能手用石头和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壮观13阎锡山曾在这里宴请蒋介石、宋美龄夫妇 2006年7月21日摄阎锡山故居中的都督府,带有西洋风格 2006年7月21日摄而坚固。在“*”期间,整个陵园被夷为平地。唯一有幸的是阎锡山亲撰并用青石板雕刻、镶嵌在东西花园墙壁上的阎氏家训,至今保存完好。阎锡山通过家训要求族人“以恕道处人”、“以忠道自处”、“以公道处世”,内容包括修身、持家、交友、治学等诸多方面。“*”期间,到处张贴、书写毛泽东语录,阎府家训宣传“孔孟之方 道”,显然不合时宜,当地老百姓便在这些石刻的表面涂抹一层泥巴,上面题写毛泽东语录,结果谁也不敢乱动了,无意间起到了保护作用。直到1988年阎锡山故居被辟为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才将外层的泥巴清理掉。新中国成立,阎锡山故居曾充作荣军院,1986年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以“阎锡山故居”命名对外开放。国共势不两立的时候,阎锡山在内地被完全妖魔化,其故居的那些际遇,当在料想之中。刻在墙上的阎氏家训保存完整 2006年7月21日摄我问陪同的导游小姐,当地人怎么看阎锡山。导游说,河边村的老人都说,阎锡山为人可好了,救济穷人,办学校免费收学生,也没见飞扬跋扈、鱼肉乡里。她还告诉我:“有一年接待一个台湾旅游团,我们讲解时习惯开口闭口‘阎锡山’,结果一位老先生很不高兴地打断我:‘小姑娘,请你称阎先生 ……’”我又问:“大陆以外的游客来得多吗?”“这些年台湾来的游客多起来,阎锡山的名字在台湾广为人知,也受尊重。香港、澳门、美15国等地也陆续有一些,主要是慕阎锡山名而来的。”导游说。“阎锡山的后裔来过吗?”“阎氏家族的后裔、部属,包括阎锡山的堂弟媳以及堂侄阎志洪、阎志政、阎志恒、阎志威、阎志亮均曾多次回来探访,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听说,2001年秋,阎锡山的五子志惠曾由美国回山西秘访过阎府。”方 一场暴风雨过后的社会变革,一切都会遭遇一次彻底的荡涤和洗礼。尘埃落定之后,留给人的回味,各有各的不同。走出阎锡山故居,已是日落西山。阎锡山统治山西40多年的历史,差不多都凝固在这故居之中了。

日昇昌随记

每次到山西平遥,总要赶上下雨。当地人告诉我,山西雨水少,下雨是好事,吉雨啊!去平遥,看平遥古城,是当然首选,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我这次要看的,却只是居古城西大街内的日昇昌——号称中国第一票号。“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 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这副对联,至今还挂在日昇昌票号铺院过厅的门柱上,虽不乏自负和炫耀,也大致反映出日昇昌当时的气魄和气概。阎府西花园 2006年7月21日摄日昇昌的第一进院落 2006年7月22日摄

日昇昌的客房,雕床为南方人所喜欢,应为招待南方客商所用 2006年7月22日摄日昇昌的账房 2006年7月22日摄

日昇昌记票号创立于道光三年(1823年)前后,其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财东为平遥西达薄村李氏。当其时,山西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商人,不少在北京开设各种商铺,每逢年终结账,都要给老家捎些银两,由镖局运现,运费既高,又不安全,常出差错。西裕成大掌柜雷履泰率先以拨兑承办捎银两,即不从北京往老家捎银钱,而是将现银交到北京分号,再由北京写信给平遥,至西裕成颜料庄总号兑取现银,颜料庄收取一部分汇费。随着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西裕成颜料庄遂改为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票号,名“日昇昌记”。作为汇兑制度和专营汇兑之信用机构,至此开始形成。日昇昌先后于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南京等地设票号分号40多处,几乎覆盖整个中国,各地分号挂招牌“京都日昇昌汇通天下”。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代皇帝和民国,延续至1923年,长达一个世纪。

敏感捕捉商机,精明的晋商在此做了一次领风气之先的展示。日昇昌出现后,在平遥,很快又出现天成亨、蔚泰厚、隆盛长、万盛成、万成和等票号,至1853年已有平遥帮票号14家,周边还有太18 柜房旁边的地下金库;有4平方米的空间。日昇昌的掌柜认为金库不设在隐秘处,而就设在顾客眼皮底下,反而安全,所谓“灯下黑”也 2006年7月22日摄

谷帮、祈县帮等票号。票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最多时,全国共有51家票号,其中晋商票号43家,晋商票号中,22家出自平遥;鼎盛时期,他们控制着全国80%的资金流向,执全国金融界牛耳。票号的运作,以信义为基础,凭人办事,凭信义合作,不要保证。东家和掌柜的关系明晰:东家出资,聘请大掌柜,双方书写合约,票号即告成立;双方均负“东家同心,伙友协力”,以企“蒙天获利”,“而垂永远无弊之事业”。如何造就“无弊之事业”?“东掌关系”首先确立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东家除与大掌柜签订合约和制定号规外,不得参与号事。掌柜只对东家负责,全权襄理票号的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决策、设置分号、录用职员、调配人员等等,与东家无干。掌柜如有不公不法、积私肥己之事,东家有权将其逐出票号,另聘新人。自私是人的天性,问题是如何用相应的规矩使之成为一种进步向上的推力。现代社会仍在解决这些问题,可谁能想到,100多年前山西票号的东家掌柜们,居然早已作出探索。让人尴尬和汗颜的是,面对那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我们当代的许多管理者居然无动于衷,要么不知,要么不行。平遥古城西大街,如今仍显繁华,但已不是商贾云集,而是游人如织。走进日昇昌记票号,能看到的只是它的空壳铺面了。看着那些从各处收集来的家具摆设,人们只能想象其往日的兴盛。从颜料庄到票号,是一次成功的转型;到现代金融业发轫的时候,票号已经落伍了;等到整个社会开始转型的时候,它也就完全关门歇业了。这多少像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不间断的动荡和变动中,指望把一个产业千秋万代地经营下去,可能既不是日昇昌东家和掌柜的愿望,事实上也无可日昇昌门前络绎不绝的人群 2006年7月22日摄能。19从咸丰六年(1856年)《平遥县筑城开河碑记并序》记载道光三十年至咸丰六年票号捐银情况可知,当年修筑平遥古城,日昇昌都是作为排名第一的捐资人,捐银数远在其他票号之上,出力筑城之功,也是“独居奇”了。晋商让人侧目,并不由日昇昌始,也不会由此而终。日昇昌票号虽然其生意消失了,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成为一景;其坐方 落的古城焕发新生带来的繁荣,已分明带有“日日升日日”的味道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走在阿炳故里

每次过无锡,都要去看看阿炳。先识曲,后知人,阿炳为一例。即使现在,知道《二泉映月》的人,一定远比知道阿炳的多。阿炳,为其小名,学名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1950年即已过世。现在看阿炳,只能是瞻故居、听二泉、拜墓园了。《二泉映月》的传世,得感谢阿炳的乡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先生。是他在阿炳去世前几个月特意自京返回无锡,用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下了包括《二泉映月》在内的6首乐曲,使之得以传世。他在*中提道:“学生们说好,说他们听了难以入睡,还想再听,其中,就有后来的二胡演奏家张韶。还有一次(约在1951年初)放阿炳演奏的录音,听的人说气魄太大了。吕骥、马可在另一间屋子听到,说好的不得了……不久,天津电台播放《二泉映月》等乐曲的录音,听众反应更加强烈,要求再次播放。”这是行内人的评价,用他们专业的语言。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激动得泪流满面。他说,这种音乐要跪在地上听,并当场伏跪在地。冷月清泉,哀婉幽怨,如泣如诉。阿炳在《二泉映月》里抒发着自己心中的郁闷,感怀着身世的不幸和命运的不济。21著名雕塑家钱绍武所作阿炳铜雕像,原立于阿炳墓园,现已移到新落成的阿炳故居 2005年4月12日摄故居中阿炳居室正门 2005年4月12日摄阿炳故居边的小巷 2005年4月12日摄*的琴声,拨动了多少敏感的神经,与之共鸣?二泉,在无锡锡惠公园内。照壁上,赵孟所题“天下第二泉”,赫然醒目。相传天下第二泉,为陆羽所誉。作为一处著名的景点,每次去,周遭总那么嘈杂,空空如也的漪澜堂里,已难找到映月的意境,也无法体味阿炳的心境了。也许,白天,这里是喧闹的;寂静的夜晚,应该还有冷月清泉吧?阿炳故居,位于无锡城中图书馆路。这里原为清末洞虚宫道院内的雷尊殿和火神殿,现存雷尊殿三间和附房六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其父为该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家音乐和不少乐器。阿炳幼年随父学习多种乐器,还即兴编词作曲。17岁正式参加道教音乐演奏时,已是当地有名的司鼓手,且二胡、琵琶、笛子样样在行,加以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人称“小天师”。阿炳去世后,雷尊殿道馆先是被人借住,后又有其他人陆续进住。无锡市人民政府1994年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住22 阿炳故居外景 2005年4月12日摄户一直未能清出,所幸旧址至今大体保持着原状。第一次去看阿炳故居,是在1998年。那一带已成闹市区,四周的建筑拆得差不多了,孤零零的阿炳故居显然也正承受着“开发”的压力,有说马上要拆的,有说准备“整体拆迁”的,危如累卵。今年4月,一个细雨的下午,我又一次走近阿炳故居。远远就看到阿炳故居旁边的图书馆钟楼,掩映在高楼大厦之中。这一民国初年的建筑,为当时工商界人士集资修建,至今保存完好,和故居也般配。据说,整个故居的规划已经完成,将“全面保护,按原状恢复”。东南大学的专家准备在外墙覆盖一层透明保护层,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加以凝固;周围的建筑限制高度,故居门前的6层高楼,政府已决定限期拆除;拟按当漪澜堂 2005年4月12日摄赵孟所题“天下第二泉”影壁 2005年4月12日摄时的场景,恢复重建“三万昌”茶馆,茶馆门前,原为阿炳最主要的卖艺地点,旧茶馆的照片已经找到。站在雨中的我,有些兴奋。回想数年前,我曾鼓动无锡当地的一位企业家参与阿炳故居的保护。我说:“富不过三代这是规律,企业也难逃过,多少年后,人们可能根本就不方 知道你某某人和你的企业了。可阿炳注定会流芳百世,你参与进去,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可惜,在这个容易浮躁的社会里,流芳百世的念头常常被急功近利所淹没。阿炳原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地。1979年,墓地清理,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于1983年改葬惠山东麓、二泉之南。新墓由中国音乐研究所和无锡市文联合立,墓园由墓墙、两道翼墙和平台三部分组成,并立有阿炳乡人、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创作的衣衫褴褛、弯腰躬背正卖唱的阿炳铜像一尊。正中墓墙嵌有一通高约一人的深色花岗岩碑,镌刻“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12字。占地742平方米的新墓,对一生清贫的阿炳来说,不免有些奢侈。墓园简洁朴实的风格,倒是和墓主相配。阿炳已无在世的直系亲属,有关他的逸事,流传下来的寥寥。我很想搜集点有关阿炳的原始记载,比如从当地县志上寻找蛛丝马迹。当地人告诉我,以阿炳的身世,当时是不可能上县志的,其他文献也无任何记载。现在仅有的一些记述,也是近年寻访当地老人的回忆,其中民国时作记者、后移居香港的蒋宪基先生,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回忆和史料。中国古代称音乐家为“大师”。师旷、师涓、师襄,都是盲人,现代又多了一个阿炳。只是阿炳的际遇,与他的先辈同道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阿炳的曲子,本来不止流传下来的6首,当时未及录音整理的,如今已成绝响;阿炳的故事不会少,后来也未能及时收集,现在再来做,已经很难了。好在我们还有他的故居和墓园,还有二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孟良崮的硝烟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靡全国的舞剧《沂蒙颂》中的主题曲,舞剧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山东临沂孟良崮战役中的一段感人故事;那个年代还有一部长演不衰的战争电影《红日》,说的也是孟良崮战役,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