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绣拙园 > 第四章 丝帛丹青(第1页)

第四章 丝帛丹青(第1页)

李凤莲走上前,含笑问沈友之下一步行止,象是理解了蒯家父子的事没法管。沈友之定定神,想起刚才的提议,伸颈张望厢房,见门虚掩着,便领李凤莲去李家。

沈友之头前带路,一边向李凤莲继续介绍,李太史的典故。

***********

李家祖上是清朝同治年间的太史,告老还乡回苏城,建了这所拙园。可惜人丁一直不旺,七、八代都是单传,好容易到李雪洁的爷爷这辈有了两兄弟,碰上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个战死在抗日前线,一个去了台湾地区。留在拙园的是二房独子李闲,私房改造时分住在厢房,后来丢了工作,身体又不大好,幸亏妻子原本是湖镇的绣娘,不辞辛苦地刺绣做活,抚养一双儿女就是李卫东、李雪洁兄妹。改革开放之后,五湖四海的游客涌进苏城,许多外国人和港澳台华侨对苏绣慕名已久——二十世纪初巴拿巴太平洋博览会上轰动一时的嘛,到苏城看园林的同时,纷纷购买苏绣产品,整个市场火热得发烫。李婶娘做的绣品属于上档次的精品类,设计绣工都极精美,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带着女儿李雪洁一起绣,渐渐地,李家母女小有名气,售价也水涨船高,所以李雪洁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与母亲一起,刺绣挣钱,照顾父亲。李卫东则高考时顺利考进了上海同济大学学建筑,四年前毕业,分在苏城子胥规划设计院上班,两年前结婚,夫人徐芸是同一个设计院的同事,住在市中心,工作忙碌,不大回拙园。

************

说话间已经到了厢房,李凤莲突然拉住沈友之,示意她停步观看。沈友之不明白,望过去只见春色满园,厢房屋檐上两只小鸟歪着脑袋蹦蹦跳跳,雕花木窗开着,薄绿纱窗后隐约露出李雪洁的身影,正一个人坐在绣花绷架前。沈友之摸不着头脑,说:“对,那就是李雪洁。”

李凤莲笑笑,在电子手帐上点了几点,举起给沈友之看。那时候,电子手帐是个稀罕物事,沈友之好奇地凑上前,电子页面上是一首唐诗: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沈友之一时怔住,揉揉眼睛伸头望纱窗后面,李雪洁恰好停了针线像是在发呆,屋檐上的小鸟凑趣地鸣叫了几声。沈友之不由笑了,对李凤莲作家的敏锐表示敬佩,领她进了厢房。

一进门,只见满屋堆着大大小小的纸盒纸箱,李闲和李婶娘正忙着包装绣品,看见沈友之和李凤莲,含笑口中招呼,手下却不停,熟练地擦拭、包裹、进纸盒、点数、装箱、记账。李凤莲兴致勃勃地拿起绣品观看,多数是小幅摆件挂件,好口彩的百鸟朝凤、锦绣前程、富贵牡丹、连年有余、鸿运当头等,装裱在鸡翅木、花梨木或红木框架中,方便客人买到家后直接陈设;也有丝巾、披肩、领带、手拎包,在这些丝绸制品上点缀绣朵花儿、一只熊猫、或是几个字母,景上添花地增加卖点,一看就是面向游客的纪念品。

李凤莲不时询问,夫妇两忙得抬不起头,还是客气地一一回答,尤其李闲讲话很有觉悟,大约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生意兴隆,不愁卖。销售主要面向几个稳定客户,四大园林的礼品商店,城中心的人民商场、苏城商场那些。结算回款正常两个月,收入蛮高。对现状,当然是满意的!改革开放政策好,经济搞活了,绣娘是手艺人,有出路了嘛!”

沈友之见三人谈得投机,挂念李雪洁,悄悄转身进了里屋。刚才隔着纱窗没看错,李雪洁是坐在绷架前出神,手中捏着根针却不落下。沈友之故意咳嗽一声,放重脚步,踢踢蹋蹋地走近。李雪洁听到,连忙低头刺绣,一针一针上下翻飞。

“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沈友之走上前笑问。李雪洁见是沈友之,松了口气,摇头说没事,示意沈友之坐,手中绣花针继续刺挑不停。很快,火红梅花上跳出两只喜鹊,圆头长尾,相偎相依,是传统的花样“喜上眉梢”。

沈友之仔细端详,李雪洁虽然在绣“喜上眉梢”,但是愁眉不展,面颊上似乎有泪痕,再仔细看,眼圈红红的,确实是刚哭过。沈友之想起刚才李凤莲的诗,不禁好笑,难不成李雪洁真的在伤春悲秋?沈友之重重咳嗽一声,一本正经地吟诵,“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吟完了,看着李雪洁,哈哈大笑。

李雪洁愣了愣,大概也没听懂了诗句,叹口气,说:“我不想只绣这些吉祥物件,但是姆妈讲这些好销,赚钱容易,湖镇上八千多位绣娘,不都是在绣这个?绣得不比我们差,卖不到我们的价格呢!”

原来是为了绣品,那可是李雪洁的终身大事。沈友之收起嬉皮笑脸,静静聆听。李雪洁和李卫东同样是李太史后人,但男女有别,或者说家里重男轻女,对兄妹两的设想从出生就不一样。李雪洁三岁就开始刺绣,不仅母亲教,住回湖镇外婆家,跟外婆、舅母、嬢嬢等好些个绣娘一起绣。她的手极快,五岁时就能一天绣一幅两平尺的富贵牡丹,最神奇的,别的绣娘包括她母亲李婶娘刺绣要花样,她却不用,对着绷架上的空白丝帛,一针针刺下去挑上来,自然而然成图,而且构思巧妙,色彩图案俱皆秀美清雅。别人问她什么缘故,她推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还是沈友之发现,李家有好几箱祖上留下的旧书,大多数是民国时期的画册,李雪洁从小性格内向,常在家独自翻阅,对书中的图画烂熟于心;而且兄长李卫东喜欢画画,曾到吴门画校学国画,李雪洁不声不响地旁观,对国画不管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有相当见识。绘画刺绣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李雪洁的针线就是笔墨,丝帛当作纸张,一针针绣出绝美丹青。

“你记得我们去看过的苏绣博物馆?”李雪洁像是询问,像是回忆,说:“那里面陈列的古代绣品,有的一百多年,有的好几百年,绣的山水人物,都是一幅幅古画呀!”李雪洁说着,站起身,小心地张望门外,听见父母亲还在忙碌装货,且与客人不停地问答,迅速转身从床尾的樟木箱底取出了一幅绣品,展开来给沈友之看。

这是苏绣独有的双面绣,图案是熟悉的古典园林,照壁、天井、厢房、月洞门、后院、八角亭、水井、桂花树、香樟、枇杷树,盖着斑驳的薄雪,在冬日暖曦中美如仙境,一群孩子奔跑追逐打雪仗,雪球飞在半空,簌簌落下雪花,在孩子们红扑扑的面颊上融化成水滴。右上角用黑绒线绣了四个小字,瘦金体,精细雅致。

“《拙园冬雪》!这是绣的国画?”沈友之惊呼,连忙捂上嘴巴,小声问:“你绣的?”

“是啊!”李雪洁得意地点头,说:“这是冬景,我想着再春、夏、秋各有一幅,四时之景不同,做四面屏风,一定好看!”

沈友之拍手叫好:“没错!秋天可名之为秋叶、秋色,不,秋实吧!春天么,春晓太普通,春意,春风,春华,对,春雨!怎么样?”

“好啊,都挺美的。”李雪洁兴奋地赞同,旋即又神色黯淡,说:“但是姆妈不同意我绣这些,说是耽误正事,手上订单交货来不及呢。我只能夜里偷偷绣,还要藏好不让她发现,这一幅整整绣了三个多月。”

“啧啧,这么好的画,令堂大人有眼。。。那个,眼光不大准。”沈友之硬生生吞回了“无珠”两个字,突然觉得奇怪,问:“那你今天哭什么?”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