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绣拙园 > 第六章 弦琶琮铮(第1页)

第六章 弦琶琮铮(第1页)

当然是朋友。琵琶少女是王载笑,三弦青年是王载言,同住在拙园,从沈友之六岁到苏城的第一天就一起玩耍,之后上的同一所小学和初中,不折不扣的发小。

****************

沈友之第一次见到王家姐弟时,两人在练习三弦和琵琶,六、七岁的孩子,还没乐器高,将三弦和琵琶架在腿上练习,问其缘故,只说是父母之命。后来沈友之知道,王家父母是附近雨巷沙发厂的工人,王家姆妈身体不好但想要个儿子,生了女儿王载笑之后,一直请病假在家,天天熬中药调理,中药味弥漫整个拙园。坚持一年后,王家姆妈断了生儿子的念头,从娘家谢塘乡的一个远亲家带了个男婴来抚养,取名王载言,因缺少出生证明和领养文书,上不了户口。好容易有的儿子是个农村人,难道以后要回乡里种田?王家姆妈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发誓要改变不公平命运,走街串巷四处寻访,找到了苏城评弹学校。王家姆妈惊喜地发现,只要考进去,农村户口立刻转苏城户口!更惊喜的是,拙园中的老邻居叶夫人原来是评弹学校的老师!这些年大家一直喊她“张老师”,见她日日与叶老师同进同出,以为她也是教语文或者数学,搞错了,人家是当年的名角,评弹学校响当当的艺术老师。

王家姆妈欣喜万分,为儿子确立了奋斗方向,当即郑重其事备了拜师礼,领儿子上叶家拜师。张老师很谦和,多年老邻居,了解王家盼子心切、如今上不了户口的实际问题,当即收了徒弟,取出自已原来用的三弦,认真教授。但王载言一个被溺爱惯的小顽童,三天新鲜劲过去不肯再练,扔下三弦,只在院子里疯玩,和蒯超尤其配把子地淘气。王家姆妈愁得吃不下饭,思量再三,索性带女儿也找到张老师,再三恳求,让两个孩子做同门,一起学一起练。王载笑从懂事起就知道弟弟矜贵,每次弟弟偷懒或犯错,挨打的都是她;姐弟两一起学评弹,是为了弟弟的户口大事,所以不敢懈怠,小小年纪不但自己勤学苦练,更时时哄劝弟弟,想方设法让他下功夫多练多学。姐弟两跟着张老师,总算学得像模像样。到了上小学时,王家姆妈吸取学评弹的经验教训,让女儿等一年,等王载言到了年纪再一起入学,所以王载笑在班上年纪最大,个头最高,总像是杵在中间,扎眼得很。

王家姆妈打听得很详细,初中毕业考评弹学校,主要是说、唱、形象,文化课是最后一关不重要,所以对两个孩子的学习毫不在意,一门心思等初中毕业就去报考评弹学校。王载言得到母亲这样的指示,功课便马马虎虎地应付,成绩一直是倒数,和李雪洁差不多。但王载笑学习非常好,紧跟在沈友之和叶建华之后,尤其数学出众,经常是满分。班主任让她当数学课代表,王载笑很兴奋,当天数学课上作为课代表发考卷,神采飞扬,但第二天上学,低着头闷闷地找班主任,辞去课代表职位,说是要照顾弟弟,忙不过来。班主任诧异新社会还有此等重男轻女的荒唐事,上门家访,苦口婆心说王载笑是个学习的好苗子,将来能上大学;但王家姆妈油盐不进,坚持说要儿子的户口是王家头等大事,两个孩子初中毕业必须去考评弹学校,绝不会让女儿一个人上大学。班主任怏怏而归,那之后对王家姐弟不再多管,每次看到王载笑的满分数学考卷只有叹息。

1987年初中毕业,五月初夏,王家姆妈亲自送姐弟两去考评弹学校,一到考场傻了眼,满眼黑压压的人群,足足两万名考生!只录取十五名!启蒙老师张老师已经退休,两个孩子走进两万名考生中,象两滴水滴在太湖里,瞬间无影无踪,而且无声无息。王家姆妈急得赶去玄妙观进香,听人说寒山寺更灵,又跑到寒山寺拜佛,为了儿子的城市户口向神仙菩萨夸海口,许重愿。考完后天天盼通知书,到6月,终于等到一张,却是王载笑的,户口迁移通知书也有,但只是从拙园迁进评弹学校。王家姆妈当场瘫倒,再次咒骂命运不公。王载笑小心翼翼地端洗脸水给她,王家姆妈居然和女儿商量,偷梁换柱让儿子去上学,惊得王载笑失手摔了洗脸盆,水洒了一地。还好十几年不吭声的王父发话,违法的事不能干,更不能再继续耽误女儿,王载笑去评弹学校,王载言回谢塘乡种地,明年再考。

那是姐弟两第一次分开。王载笑在评弹学校平平淡淡上学,背诵校训“出人出书走正路”时,更加牵挂弟弟,每天写一封信鼓励他继续努力。王载言在乡下种田心惊胆战,日日夜夜担心从此留在农村,做一辈子农民。到了第二年再报考,王载言大变样,这一年的磨砺让他多了沉稳气质,原来不知天高地厚的浮躁被晒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抹去,勤学苦练的三弦技艺更是出类拔萃,王载笑预感,弟弟这次一定会取。果然,6月暑天,王载言正在地里收麦子,远远望见沈友之骑着自行车、后座上载着王载笑,又是挥手又是高喊。一直骑到田边,王载笑跳下车,跑到弟弟面前,双手递上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书。王载言哈哈大笑,激动得又蹦又她,一把将手中锄头使劲扔进河里,以后,可就是真正的城里人了!

进了评弹学校,王载言很快成了名人。不光是三弦和琵琶谈得最好,口技学得最快,更在表演上展露非凡天份,说、噱、弹、唱样样皆能且转换自如,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完美配合,一个人轻松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一台戏。看他在台上,讲笑料妙趣横生,表感情娓娓动听,说忠良正义凛然,叙传奇抑扬顿挫,演女声则轻清柔缓,配上弦琶琮铮,令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跟着叹。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天生是评弹的料,祖师爷赏吃这口饭的。当然,最得意的是王家姆妈,十几年辛苦没白费,远见卓识!

评弹学校毕业后,姐弟两先后进了苏城评弹团,成为业务骨干,几乎天天上台演出。几经尝试,团里认为姐弟两人搭档演二档评弹最为合适:年龄相当,外形相称,更主要的,姐弟两有常人难以企及的默契,互相衬托呼应。团里商量后,郑重推出“载笑载言”二档评弹,在光裕书阁表演下午场,菊兰书苑演出晚场,很快赢得了业内人士的掌声,好评如潮。

但那个年代,是改革开放后海外文化产品大量涌进、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的年代。光裕书阁旁边的苏城电影院,天天放映进口欧美大片,好莱坞的《第一滴血》《阿甘正传》场场座无虚席;菊兰书苑左右各有一个DVD室,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播放盗版的香港电影,五毛钱门票进场,不限时间尽看;还有满街的迪士科舞厅,卡拉OK;哪怕电视节目,也充斥着《上海滩》《霍元甲》等港片,洋气的俊男美女,大胆肆意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乍开洋荤的中国观众。对,“洋荤”这个词是那时出现的。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几个年轻人会去听评弹呢?一个字,土!

所以评弹团的效益可想而知,勉强发得出工资而已。所以高水平的“载笑载言”也观者寥寥,而且全是老年观众。

1992年的夏天,中国曲艺家协会在鞍山举办“鞍山书会”,就是全国曲艺大赛,评弹获邀参加,苏城评弹图有一个参赛名额。在让谁去这件事上,几位团领导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王载笑,认为比起北方的评书、大鼓、说书,评弹是江南一带的小众曲艺,影响力不能比,欣赏者少,这次是国家级比赛,全国各地高手如林,苏城评弹团应降低预期,重在参与,只需给协会留下好印象;王载笑形象好气质佳,性格温婉,绝不会出纰漏。另一方支持王载言,承认评弹是小众,然而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曲艺,四百多年来一代代评弹人光前裕后地传承,应当抓住这次机会,在全国曲艺界争取合理地位,王载言样样皆能,一定能脱颖而出,让这吴韵在全国流芳。

双方争执不下,叫来姐弟两,征求当事人意见。王载笑当然想去,但是看着弟弟,最终垂首摇头,说弟弟的技艺更高,为了苏城评弹,应该他去。

后来沈友之询问王载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觉得弟弟更强?还是习惯性地让他?王载笑老老实实,说真的是实事求是,弟弟的评弹更好,说噱弹唱,弦琶琮铮,不仅是功力深厚,更是天资天分,可遇不可求。“如果比数学,一定我更强。”王载笑开着玩笑,笑容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当年如果不学评弹而是读书的话,是更好还是很差?沈友之拍拍她,人生这么多岔路,选择了这条路,那条路上的风景便无从得知,不想也罢。

在书会大赛中,王载言不负苏城人众望,以一段《岳传》赢得了满场喝彩。坐在最中间的评委是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一部评书《岳飞传》上百家电台热播、轰动全国的大艺术家。刘兰芳惊异王载言的评弹《岳传》,印象里软绵绵的吴侬软语,竟然也能表现出民族英雄岳飞的刚烈正气。尤其岳飞临终前高喊“天日昭昭”那一段,刘兰芳的评书中是配以大鼓,王载言则别出心裁,以私白的形式加低沉的三弦衬托,完美诠释了人物的内心,极具感染力,让观众激愤落泪,刘兰芳自己在内,好些人擦眼睛抹泪!所以,二十岁的王载言,来自苏城的青年评弹艺人,在书会中荣获一等奖,凯旋而归,为苏城评弹在全国曲艺界赢得了应有之席,也将评弹送进全国观众的视线。

**************

茶香袅袅,碧螺春的醇厚香味发散开,熏得人陶醉。王家姐弟二十年的人生,沈友之三言两语告诉了李凤莲。李凤莲很惊讶,眼前这青年居然是全中国的曲艺冠军!

弦索“叮咚”两声,表演开始了。沈友之怕李凤莲听不懂,介绍今天演的是传统曲目《西厢》。李凤莲连连点头,示意沈友之不用解释:方言虽然听不懂,艺术却都是相通的,身为作家,李凤莲相信自己能够欣赏。

先是爽利明快的琴调咏叹,李凤莲猜想是介绍张生,接着男女对唱,应该是张君瑞见到了崔莺莺。琵琶一声声清脆,真像古诗里形容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三弦恰恰相反,沉稳有力。两种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曲调,但自然而然地融合,不露痕迹地合二为一,更巧妙地插入两人的吴侬软语,有时是王载言独唱,有时姐弟两对唱,一个深情醇厚,一个温柔细腻,一个似痴情书生,一个如百转春莺,应和得天衣无缝,让人醉心荡魄。小小一块舞台,两把坐椅,在轻清柔缓的乐声语声中,变成了唐朝的普救寺,演绎着极致爱情。

李凤莲心中暗叹,这哪里比不过《罗密欧和朱利叶》?更比《傲慢与偏见》好看!“洋荤”的新鲜劲总会过去,苏城人早晚会重回到书苑。当然,这个过程也许很长很长。

沈友之悄悄瞥一眼李凤莲,见她看评弹看得出神,不禁得意刚才自己正确的决定,但是瞥见李凤莲的背包,又再次沮丧。李雪洁那里怎么交代?对,王家姐弟和她关系也很好,特别王载言那时因为和李雪洁都是成绩倒数,一起参加课后辅导班,冬天上到天黑结伴回家,有深厚的差生难友情,这件难事,要不请他姐弟两帮着说吧?

演到最后,琵琶和三弦同时骤然升高,又同时如裂帛般戛然而止,李凤莲只觉得五脏六腑被这一声摧断,全身再没一点力气,软软地坐在圈椅中,一动也不想动。四周寂静中,评弹的余音却绕在梁上,久久不散,伴着碧螺春的茶香,醉人心,荡人魄。

李凤莲良久才缓过劲,端起茶杯啜饮碧螺春。王家姐弟鞠躬谢幕,王载笑悄悄跑过来,亲热地拉起沈友之的手,叽叽呱呱苏城话讲了一通。李凤莲见王载笑的目光不时好奇地落在她身上,猜想沈友之已经介绍了她这个“新加坡著名作家”,便微笑颔首,坦然迎接好奇目光。王载笑红了脸,但旋即转身,招手唤来弟弟。又是一通叽叽呱呱之后,王载言也和姐姐一样,对李凤莲很好奇,虽然苏城人一向含蓄,还是忍不住上下打量。李凤莲索性取出相机,建议几人合影,王家姐弟和沈友之欣然同意,于是茶伙计帮忙,四人笑眯眯地聚拢在镜头中,“咔擦”定格。三个年青人兴奋期待的目光中,李凤莲说回去冲印好照片寄给沈友之,收拾相机时看到包里的绣品,拍拍额头想起来,取出绣品展开,指指图中打雪仗的孩子们,指指王家姐弟,笑着说:“真像!”

王家姐弟愣住了,凝视着《拙园冬雪》,半天不动。良久,王载笑小声询问:“这绣品哪儿来的?”李凤莲笑眯眯地告诉她,是沈友之送的。王载笑疑惑地看向沈友之,王载言的目光更是锋利。沈友之低头不语,心里挣扎:是否这时实话实说,正好把图要回来?

但是茶伙计来催,该王家姐弟上场表演下一折,王家姐弟无奈转身,频频回头看沈友之。李凤莲没在意,收拾起背包,和沈友之约明天上午再来半天,在附近再转转看看,明天中午离开苏城去上海,赶傍晚的飞机回新加坡。

沈友之唯唯诺诺地答应,送李凤莲走向子赤路,但满脑子都是刚才王家姐弟惊讶的样子。王载笑不用说看出来了,王载言呢,恐怕也看出来了!今天这个谎编得离谱,能瞒过李婶娘和李卫东,但不可能瞒过一起长大的发小。也好,晚上和他俩坦白,请姐弟两帮忙,明天上午一起当作家的向导,找机会把图要回来!

想到这里,沈友之笑眯眯地看李凤莲上了公交车,挥手告别。今天这接待任务完成得不赖,明天早上到办公室向吴科长汇报,他一定高兴。对,电子手帐也带给他,新加坡的先进电子产品,能写能记,科长用最合适。

晚风习习,白兰花和栀子花的香味熏人欲醉,象初到苏城第一天的夜晚。曾经一起躲藏在潘尚书府供桌下的小伙伴蒯强今天被打,到底遭遇了什么事情?沈友之想了想,快步往李太史巷走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