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阎锡山大传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部队由郝富珍、王泽山等收容,推李大魁为临时管带,继续南向复仇,又未取胜,后为保存力量,转向平阳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组织燕晋联军 夜半得密函(1)

山西起义虽然在武昌和湘赣陕之后,但是它对清政府的打击,却比湘赣陕要严重得多,因为山西地处清政府肘腋之位。因此,清政府于10月30日即命令驻防于保定的第6镇统制吴禄贞进军山西,*革命。

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1900年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在安徽大通县密谋起义,失败后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为第四期生。回国后曾任延吉边务大臣、副都统等职,后调任第6镇统制。吴素怀革命大志,武昌起义后,即与驻冀东滦州之第20镇统制张绍曾、驻奉天之第3镇第2协统领蓝天蔚等洽商,以张、蓝所部南下,吴部北上,夹击北京。但是,张绍曾等迫不及待,提出政纲十二条,电奏清廷实行改革。这就引起了清政府对他们的警惕和注意。

11月2日,惊慌失措的清政府为挽救危局,又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北京皇室反袁派载涛、良弼等人认为亡清必袁,即拟利用吴禄贞驻保定的第6镇扼京汉路中段,阻袁北上。吴禄贞也想除袁,拟借机带兵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徐观时变。所以,吴行前曾与载涛、良弼等密谈,他们的看法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倒袁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关于这些计划,吴禄贞在到石家庄以前,曾对人说:

此去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滦州的第20镇往南开,保定所驻军队往北开,一同直趋北京,打出旗号是推翻清室,创造民国;第二个计划,滦州和保定军同样会师北京,打出旗号是维护清室,革新政治。但第一个计划,我们力量太薄弱,而北京新军除已编陆军开赴汉口外,尚有第一镇(注:全是满人)、禁卫军、并其他各镇所剩各营,还有直隶巡防营和旧式练军,如打出革命旗帜,北京所有力量足够抵抗,在奉天的第三镇可开进关内,扼我东路,袁世凯汉口军队,亦可抽一部分北来,阻我西路。而且北方民气,不如南方,此方号召,彼方未必响应。我们本钱有限,虽然革命总带危险,但看出危险,是不能不顾虑的。其次一策,袁世凯素为北京亲贵(除奕劻一派外)所敌视。我们会师北京,拥护清室,铲除袁世凯,此种计划,肃(善耆)、泽(载泽)、涛(载涛)、良(良弼)等都已谅解。他们认我们为友军,不会冲突。到京后我们拿到中央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先解决了袁,对于汉口前线军队,酌量调拨,分化这一部分旧势力,再进一步完成我们的最后目的。这只好看机行事。

第6镇下辖两协,李纯第11协编入第1军,已经开赴武汉前线,只有吴鸿昌的第12协驻保定。第12协有两个团,一个是第6镇的,一个是禁卫军的,是监视吴禄贞的。吴禄贞奉命后,即令第12协开赴石家庄,并任命同盟会员何遂(字叙甫)为第12协参谋,令其随军前进。何到石家庄后,即了解到标统(团长)曹进和三等参谋方本仁是反对革命的,车站司令瞿寿堤和参谋刘文锦是革命的同志;山西虽然起义,但内部空虚,没有多少部队,派到娘子关的部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曹进主张进攻。何遂心想,如果真的开了火,一打就进了娘子关,山西的革命就完了。于是,以“行军切忌冒进”为由,建议吴鸿昌带三个营与他乘车到前方观察,相机而行。到了头天门,看见地形险要,留下一个营驻守,到了二天门、三天门,也是如此,把一个团分散在各处,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何向吴解释说,上谕“剿抚兼施”,如果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不战能屈山西之兵,才是上策。没有打过仗的吴鸿昌,也以为“稳为上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组织燕晋联军 夜半得密函(2)

11月1日,吴禄贞到达石家庄,下榻于石家庄车站站长室。同来的有副官长周维桢。周告何遂说,张绍曾等电请清政府实施改革以后,清政府曾派吴禄贞到滦州去宣抚,同行的有军咨府的官员陈其采,他是同盟会员陈其美的弟弟。吴以为其兄为著名革命家,其弟必同情革命,便把联合张、蓝夹击北京的计划全告了陈,殊不知陈是反对革命的,在滦州当晚就不见了,一定是回京密报,所以吴禄贞的处境很危险。

当天,吴禄贞派朱鼎勋、何遂等到了娘子关,名为宣抚,实则命何遂与山西民军联系,商讨联合进军北京之事。

为了迷惑清廷,吴致电清内阁,谎称山西民军势壮,要求增加兵力。其电称:

顷接谍报,革军顽强,尚不知悔,又将全省防营五千人及警兵联为一气,并与陕西叛兵联合,以为声援。前线兵力,日见增加,若不迅速进攻,深恐沮丧士气。惟娘子关地势极险,革军以步队一标、炮二十尊固守,颇难克服。查由井陉至太原,原有驿路,其间固关虽属天险,闻守兵尚不甚多。现派宫统带率其全部猛扑固关,并饬吴统领攻击娘子关,牵制敌军,使彼不能兼顾,或可收批吭捣虚之效。惟地势崎岖,非有山炮不可,且既分两路进攻,兵力太弱,恐蹈危险。务恳设法筹拨山炮一营、步队一标,火速前来,无任祷盼!再巡抚被戕,地方无主,人心惊恐,似宜请简贤员来晋,以安民心,而挽危局。

当阎锡山接到清廷10月28日所下的“罪己诏”后,认为是“一手遮尽天下耳目的缓兵之计”。他拟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先发制人。正当他调兵遣将之际,突然获悉清军第6镇吴禄贞部吴鸿昌旅业已奉命进攻山西,于是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谋筹战守方针。当时太原兵少力分,情势相当严重。阎正在反复思考办法,第6镇统制(师长)吴禄贞的一员参谋周维桢带一封吴禄贞的亲笔信,专程前来拜谒阎锡山。信中说:

公不崇朝而据有太原,可谓雄矣!然大局所关,尤在娘子关外。革命之主要障碍为袁世凯,欲完成革命,必须阻袁入京。若袁入京,无论忠清与自谋,均不利于革命。望公以麾下晋军东开石家庄,共组燕晋联军,合力阻袁北上。

周维桢并告阎,驻滦州的张绍曾,曾于太原起义之日电奏清廷,促请立宪,滦州山西两面告警,已使清廷捉襟见肘,慌了手脚,派吴禄贞赶赴滦州宣慰。这正好给吴禄贞联张的一个机会。今太原光复,清廷又令吴南下督师入晋。周维桢言下之意,就是说张、吴都是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一向志同道合,吴到滦州就必然要找张绍曾,约期举事。如果滦州第20镇、保定第6镇和山西第43混成协一致携手,在袁世凯未到北京重新掌握北洋6镇以前,推翻清政府,廓清华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因此,阎锡山在振奋之余,立即决定复电吴禄贞,表示一切同意。当他的幕僚们唯恐有诈,劝其提高警惕时,阎却哈哈大笑,坦然说道:

“岂有诳人的吴禄贞!”

周维桢完成使命,得到了阎锡山欣然同意的回复后,准备返燕。但少年老成的阎锡山还是留有一手的。他请周维桢向吴禄贞建议,先命第6镇中的旗兵进犯固关,然后由晋军突袭于前,第6镇官兵突袭于后,将旗兵聚而歼之。果若有成,不但扫除了将来燕晋联军的障碍,而且更能说明吴是诚心无疑的,减除阎锡山的疑虑。另外,周维桢刚走,阎锡山就让参谋仇亮电促吴禄贞用兵。吴从滦州回到保定后,阎锡山还和吴通了个电话。

据阎锡山回忆说:

从周维桢君的谈话中,知道在太原起义之同日,驻滦州清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协统蓝天蔚驰电清廷促请立宪,并削去皇族特权,组织责任内阁。清廷深惧滦军兵临城下,一面令资政院起草宪法,对张等传令嘉奖,一面派吴禄贞将军赴滦宣抚。张、蓝、吴同为士官同学,且志同道合,吴将军乃在滦军中鼓吹革命,全军为之感动。此得悉清廷令第六镇军攻晋,乃疾返军次。始欲只身入京,吁请清廷正视大局,延缓攻晋,继虑恐因滦事被执,乃诡以招抚晋军入告,清廷虽疑其不诚,然卒以山西巡抚授之,冀以爵诱。殊不知革命志士只知一义,非利禄所可动摇,清廷此一任命正给了吴将军一个联晋覆清的护符。周归后,我复使当时担任参谋职位的士官同学仇亮促吴进兵,并在电话中与吴开玩笑:“将军为巡抚所动了罢!”吴回复我说:“这是哪里话,我们应该当面谈谈,共罄所怀。”于是我们就约晤于太原石家庄间之娘子关。

三、组织燕晋联军 联吴扼京汉

之后,清政府为了笼络吴禄贞,果然正式任命吴为山西巡抚。

11月4日,一列由北京开往武汉前线的满载械弹、粮食、服装和饷银的列车,在石家庄车站被何遂率六镇官兵予以截获。

在河南家乡的袁世凯,虽受任清内阁总理大臣,但因吴禄贞部驻守石家庄,暂不敢北上。当得悉第6镇官兵又截获开往武汉前线的辎重车辆时,他更为气愤,于是派人密谋刺杀吴禄贞。

当天下午一时,吴禄贞率张世膺、何遂、孔庚等到达娘子关,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赵戴文等在车站迎候。在会谈中,吴禄贞说:“兄弟们!现在山西的成败很要紧,山西独立使京畿震动。我已和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协统蓝天蔚联系好,山西的军队,张、蓝的军队加上我们第六镇的队伍,会师北京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现在袁世凯派人到武汉捣鬼,他是有阴谋的。我们如果早到北京,就可以把他的计划完全打破。因此,山西成败关系重大。再则,山西是我们中国民族最重要的堡垒。将来中国一旦对外有事,海疆之地是不可靠的。那时候,山西要肩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要好好地建设。”这一番话,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吴接着又说:“现在北京授命我做山西巡抚,我是革命党,这对我真是笑话。阎都督是你们山西的主人,我是替他带兵的。” 他的讲话博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会议决定成立燕晋联军,公推吴禄贞为燕晋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温寿泉为参谋长;并决定山西民军派两个营开赴石家庄,归吴指挥,共同执行截断京汉路的任务。 然后挥师北上,直捣北京。

会后,吴禄贞返回石家庄。山西民军先头部队祖树棠一个营随后乘车出发。祖营长到石家庄后,将所带的《山西革命军公电》,由电报局发往各地。电文为:

各省军政府、各同志、各机关鉴:晋军起义,天人顺应,第一要务,惟在直捣燕京。前以未得东南声息,故据险暂守。嗣知南省联兵悉起,晋军队分二路北攻:一路占娘子关前方及石家庄;一路规略宣、大,现在已抵南口之背。袁世凯拒战无效,近遂别施诡计,时造谣言,谓晋已与彼连合,冀图解散人心;讵知晋军为恢复而起兵,为和而战,一德一心,绝无他念。在晋士民,莫不赞同此义,决不受袁运动。现在惟待东南义军,刻期北伐,直抵燕云,以成大业。树德务滋,除恶务尽,我晋千万同胞,人人皆负此责也。乞代宣布。十月十五日(11月5日山西公电自石家庄发)。

当天,吴禄贞又致电清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资政院,谎称已招抚山西民军1个协、巡防队20余营,要求停止战争,并劾陆军大臣荫昌等人在武汉前线治军无状,应予严行治罪。其电文为:

为时势危迫,恳明降谕旨,停止战争,以固人心,为维大局事,窃以为革督〔湖广总督〕瑞 骄横无状,逼变鄂军,朝廷不得已而用兵。军咨府、陆海军部不能仰体皇仁,竟竭全国海、陆二军之力,以攻击武汉三镇。压制之力愈大,而反抗之祸愈烈。半月以来,内地十八省纷纷告警,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朝廷翻然变计,始以改良政体为不容缓,而为时亦已晚矣!窃计政府今日所汲汲者,在克复武昌。以为武汉握天下之中权〔枢〕,交通便利,财源丰富,且有兵工厂制造武器,足为革党之根据地,武昌克服,则各省乱党,自当消弭于无形。然此在鄂军受乱之初则然耳!至今日倡叛独立者,既及十省,非有十镇精兵、万万军费不可。而政府今日所编之第二军,不〔未〕赴战地军费已经告罄,仅恃内帑,以为接济。财力兵力不足恃,已显然暴白于天下矣!而况武昌革军,据有长江之险,利用坚垒巨炮,其胜负尚在不可知之数乎?故近日局外各国,已暗倡南北分治之议。然时局如此,即合全国之力,尚不足以抵御外侮。若更瓜剖豆分,益成危弱。即不然,延长战争,至力尽财穷,各国乘隙而来,将坐收渔人之利。禄贞窃以为今日计,莫若明降谕旨,大赦各省革党,速停战争,庶可以息兵革之祸,而救危亡之局。夫革军之所以敢冒不韪,赴汤蹈火而不辞者,固欲求国民之幸福,而非甘心与国家为难也。现禄贞已招抚晋省混成一协,巡防队二十余营,可供调遣。如蒙采一得之愚,请饬冯国璋军队,退出汉口。愿只身赴鄂,晓以大义,命其输诚,以扶危局。倘彼不从,当率所部二万人,以兵火相见。朝廷若不速定政见,深恐将士奋激,一旦阻绝南北交通,而妨害第一军之后路,则非禄贞所能强制也。是非利害,伏惟朝廷计之。抑更有不能已于言者。现有鄂中父老多人,哭诉前来:“鄂垣倡乱,本少数革命党所为。自官军占领武汉,始以巨炮轰击,继则街市被焚,烟焰数日未息,兵骄将悍,纵肆杀戮,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商民逃窜一空,即被伤之兵,亦无不盈橐珍积。此等举动,行之外国战地,借以灭其种,耗其财,犹为公法所不许。况在本国财赋荟萃之地,人民生命财产,忍令妄遭荼毒,此岂朝廷用兵之本意乎?现又闻由京运二十四生的大炮四尊,预备攻城,残酷实无人道,武汉人民哭声震地”等语。部下将士,闻之坠泪。禄贞桑梓所关,尤为心痛。此次鄂省战事,为外人所注视,似此残无人理,恐至腾笑万国。此皆陆军大臣荫昌督师无状,司长丁士源、易乃谦逢迎助虐,结怨人民,激变各省军队,以至大局不能收拾。应如何严行治罪之处,出自圣裁。禄贞为保全国家,维持平和起见,不惮斧钺之诛,慷慨直陈,自知罪戾。恳请代奏。

燕晋联军的组成,山西民军开赴石家庄,运往武汉前线的辎重车辆被扣留,京汉路被截断,吴禄贞又要求停战并对陆军大臣荫昌等严行治罪,这使清政府高级官员和袁世凯对吴恨之入骨,特别是袁世凯,更以去吴为当务之急。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组织燕晋联军 事未竟帅先死

吴禄贞与阎锡山达成燕晋联军的协议后,认为形势很好,并没有意识到敌人的阴谋和自己处境的危险。11月7日晨一时许,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办公室与参谋张世膺(原任奉天陆军小学堂总办,刚调来)、副官周维桢批阅公文,突被进来请安的卫队长马蕙田行刺毙命。关于这一事件,张国淦在《辛亥革命史料》里有简明扼要的记述:

自燕晋军公开宣布,截军械,劾荫昌,扼制京汉铁路。袁世凯新任内阁总理大臣,在汉口前线不敢到京,于是用暗杀手段(直隶总督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为项城遣人暗杀),以重利啖其旧部周苻麟下手。周苻麟者,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被吴撤职,易以吴鸿昌(笔者注:吴为第十二协统领),因此怀恨,久思报复。周东北人,骑兵第三营营长马蕙田亦东北人,吴在延吉时,马即跟随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