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 第351章 暑气里的小疙瘩(第1页)

第351章 暑气里的小疙瘩(第1页)

夏至的太阳烤得地面发烫,蝉在老槐树上声嘶力竭地叫。改造角的屋檐下,老人们却围坐在竹席上,手里摇着旧蒲扇,慢悠悠地编着什么。

“赵哥,您看这‘凉席帽’咋样?”张大爷举着顶新编的帽子,是用旧竹席劈的篾子编的,顶上留了个透气的洞,“戴在头上,比草帽凉快三分。”

赵铁柱正往旧木箱里装冰块——是从镇上供销社买的,箱子垫着旧棉絮保温。“这箱子还是去年冬天存白菜用的,”他拍了拍箱盖,“现在装冰,照样能镇住暑气。”

阿伟蹲在旁边,用旧报纸糊小扇子。报纸是前阵子收废品时攒的,糊在竹篾子上,晾干后硬挺挺的。“孩子们说要带学校去,”他举着把刚糊好的扇子,扇面上的字歪歪扭扭,“比买的塑料扇轻多了。”

李婶端着个旧瓷盆过来,盆里是刚摘的黄瓜,泡在井水里冒着寒气。“用这盆镇黄瓜,比冰箱还养人,”她捞起根黄瓜递过来,“当年我嫁过来时,婆婆就用这盆镇西瓜,甜得能掉牙。”

蝉鸣声越来越密,像在给这纳凉的忙活劲伴奏。屋檐的阴影里,旧竹席、老蒲扇、破木箱,都透着股让人安心的清凉。

凉快的法子用开了,麻烦事却悄悄冒头。

张大爷的竹席帽编到第三顶时,篾子突然断了,尖茬子划破了他的手。“这破席子!”他把断篾扔在地上,“当年编凉席时多结实,现在脆得像饼干。”血珠滴在竹席上,晕开个小红点。

帮忙递篾子的阿伟赶紧找布条包扎:“赵哥,是不是竹席太老了?要不换新材料?”他捡起断篾,一折就断,果然脆得厉害。

装冰的旧木箱也出了问题。棉絮保温性差,不到半天冰就化了,箱底的水漏得满地都是,把旁边的麦种都泡湿了。“这箱子早该扔了,”李婶看着泡湿的麦种直叹气,“还不如用塑料桶呢,一点水不漏。”

更糟的是报纸扇子。孩子们带学校去,被汗水一浸,报纸就软塌塌的,扇面还掉墨,蹭得脸上黑乎乎的。有家长来找:“这扇子看着凉快,其实害人,孩子脸都成小花猫了!”

“赵哥,我把剩下的报纸都收起来了,”阿伟挠着头,“早知道用牛皮纸了,结实还不掉墨。”

老槐树下的清凉气散了大半,老人们摇着蒲扇,却没了之前的惬意。蝉鸣听着也烦了,像是在催着解决这些麻烦。

赵铁柱没急着换材料,蹲在树荫下看着那些出问题的物件,忽然笑了:“这些老伙计是嫌咱没伺候好,闹脾气呢。”

竹席篾子脆,他让张大爷把篾子泡在井水里,泡上半天再编。“竹席老了,得喝足水才有力气,”他指着泡得发亮的篾子,“你看,这样就韧多了,再断你找我。”

张大爷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泡过的篾子果然不容易断,编出来的凉席帽还带着水汽,戴在头上凉丝丝的。“还真是这么回事,”他摸着帽子笑,“老东西就得用老法子伺候。”

旧木箱漏水,赵铁柱找来块旧油布,铺在箱底,再垫棉絮。“油布挡水,棉絮保温,”他往箱里放了块新冰,“这样冰化得慢,还不漏水,麦种也安全了。”

李婶中午来看,箱子里的冰果然没化多少,她笑着说:“还是你脑子活,这箱子又能用上了。”

报纸扇子的问题,赵铁柱让阿伟在报纸上刷层米汤——是用去年的陈米熬的,黏稠得很。“米汤干了会成层膜,不怕水还不掉墨,”他示范着刷扇子,“你试试,保准比牛皮纸还管用。”

刷了米汤的扇子晾干后,硬挺挺的,用水泼都没事。孩子们再带学校去,脸上干干净净的,家长们反过来问:“这扇子咋做的?给我们也来几把!”

没过几天,改造角的清凉气又回来了,比之前还足。

泡过井水的竹席帽堆成了小山,张大爷带着几个老人编得欢,说“这篾子泡了水,编着都顺手”。戴帽子的人越来越多,连镇上供销社的人都来订,说“比卖的遮阳帽凉快”。

旧木箱铺了油布,冰化得慢,赵铁柱索性在院里摆了个“冰饮摊”,用冰镇的井水冲绿豆汤,街坊们捧着碗喝,说“比汽水还解渴”。李婶把泡好的黄瓜也放进去镇,脆得能咬出响。

米汤扇子成了孩子们的宝贝,扇面上的字被米汤护着,清清楚楚。有孩子在扇面上画画,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扇子”。家长们也来学,说“回家给孩子做几把,省钱还凉快”。

傍晚的老槐树下,又坐满了人。张大爷戴着竹席帽,摇着米汤扇子,喝着冰镇绿豆汤,眯着眼哼小曲。蝉鸣听着也顺耳了,像是在给这舒服的光景伴奏。

“赵小子,”张大爷拍着他的肩膀,“你说这些旧物件,是不是成精了?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凉快;你糊弄它,它就给你找不痛快。”

赵铁柱笑着点头,眼里的光映着夕阳,暖融融的。

夏至的月亮升起来时,院里的“冰饮摊”还没散。旧木箱里的冰还剩小半块,映着月光亮晶晶的;竹席帽挂在树枝上,像一串串绿色的小灯笼;米汤扇子被孩子们当成玩具,在地上拖出沙沙的响。

阿伟捧着碗绿豆汤,忽然说:“赵哥,我发现这些旧物件,其实比新的懂人心。”

“咋说?”赵铁柱递给他把扇子。

“新塑料扇看着光鲜,可扇出来的风是热的;这旧报纸扇,扇出来的风带着纸香,凉丝丝的。”阿伟扇了两下,“就像人,老伙计虽然看着旧,可知道疼人。”

张大爷在旁边听着,笑着说:“这小子总算开窍了。过日子就像这夏至,热得厉害,可只要有这些老伙计陪着,再热的天也能找出凉快法子。”

蝉鸣渐渐稀了,晚风带着井水的凉气吹过来,舒服得让人想眯眼。旧木箱、竹席帽、米汤扇,安安静静地待在院里,像一群守着日子的老伙计,不说话,却把清凉和踏实,都融进了这夏夜的风里。

赵铁柱望着满天的星星,忽然觉得,这夏至的暑气里,藏着最实在的日子味——就像那冰镇绿豆汤,用旧木箱镇着,用陈米熬着,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能熨帖人心。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