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 第352章 蒸笼里的火气(第1页)

第352章 蒸笼里的火气(第1页)

入伏那天,日头毒得像要把地面烤化。改造角的老人们却围着个旧蒸笼忙得冒汗——那是口传了三代的竹编蒸笼,篾条泛着深褐色的光,边角磨得发亮。

“得赶在晌午前蒸完这笼槐花糕,”王奶奶正往面粉里拌槐花,花白的头发沾着汗珠,“街坊们等着当晌午饭呢。”蒸笼是她老伴年轻时编的,笼底用的是当年最结实的毛竹,如今虽有些缝隙,却透着股子草木的清香。

阿伟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把脸映得通红:“奶奶,这蒸笼都漏蒸汽了,换个新铝制的多省劲,还不跑气。”

“你懂啥。”王奶奶用竹刷沾着水,把蒸笼内壁擦得发亮,“这竹笼蒸出来的糕带着竹香,铝笼蒸的一股子金属味。再说了,你爷爷编这笼时,手上磨的茧子比你现在胳膊上的肌肉还硬,哪能说换就换。”

蒸笼上汽时“滋滋”响,白雾裹着槐花的甜香漫出来,把周围的暑气都冲散了些。王奶奶掀开笼盖的瞬间,阿伟瞅见笼底的缝隙果然在漏蒸汽,有些糕体边缘都蒸得发皱了。

第一笼槐花糕出锅时,果然出了岔子——漏蒸汽的地方把糕底熏得发焦,边缘皱巴巴的像老太婆的脸。等着拿糕的街坊们有点失望,有人小声说:“还是换个新笼吧,这老东西早该退休了。”

王奶奶捧着焦边的糕,手指摩挲着蒸笼内壁的老竹纹,没说话。阿伟赶紧打圆场:“第一笼是试火,下笼保准好!”说着往灶里添了把柴,火苗“腾”地窜起来,把蒸笼烤得更烫。

第二笼特意多垫了层笼布,可蒸汽还是从缝隙钻出来,这次没烤焦,却把糕体蒸得半生不熟,黏糊糊的不成形。有个年轻媳妇忍不住了:“王奶奶,不是我说,这竹笼漏成这样,蒸十笼也是浪费材料,我家有新铝笼,要不先借您用?”

王奶奶把半生的糕倒进泔水桶,手背在围裙上擦了擦,闷声说:“不用,我这笼有法子救。”

她蹲在蒸笼旁瞅了半天,忽然起身往院里走,阿伟赶紧跟上,见她从墙角翻出捆旧棉线和一小把干艾草——那是去年端午收的,说是能防潮。“您拿这些干啥?”阿伟纳闷。

“你爷爷当年教过我,竹笼漏了别扔,得用老法子补。”王奶奶的声音有点哑,“他说竹篾跟人一样,老了会松会裂,得用软东西顺着它的性子填缝。”

王奶奶把干艾草揉碎,混着温水泡成糊状,又取来最细的棉线,坐在树荫下穿针引线。“看好了,”她捏着线头往蒸笼缝隙里塞艾草糊,“这糊能粘住竹篾,还带着艾草香,蒸出来的糕更爽口。”

阿伟凑过去看,见她用棉线顺着缝隙缠绕,绕一圈打个结,再往线眼里塞点艾草糊,动作慢却稳当。“为啥用棉线?”他忍不住问。

“棉线遇蒸汽会膨胀,正好把缝堵死,”王奶奶抬头笑了笑,眼角皱纹里还沾着点面粉,“铝笼是严实,可它冷得快,竹笼裹着棉线和艾草,能把热气锁在里头,蒸出来的糕才会暄软。”

补到第三圈时,张大爷拎着个竹篮过来,里头装着些新采的箬叶。“你爷爷当年补笼总爱用这叶子衬底,”他把箬叶往蒸笼里铺,“说是箬叶滑溜,糕体不粘笼,还带股清香味。”

王奶奶瞅着箬叶笑了:“还是你记性好,他当年总说我铺的玉米叶太糙,蒸出来的糕底带渣子。”

两人一搭一唱补蒸笼,阿伟在旁边添柴,忽然发现灶里的火苗好像都变温顺了,不像刚才那样猛蹿。王奶奶说:“蒸糕得用文火,跟补笼一样,急不得,得慢慢熬着劲。”

补完最后一道缝,王奶奶把和好的面团放进笼里,这次没垫笼布,直接铺在箬叶上。阿伟盯着蒸笼盖,见蒸汽不再从缝隙往外窜,都从笼顶的气孔规规矩矩地冒,像条白色的小尾巴。

“成了。”王奶奶拍了拍手上的灰,“你爷爷说过,老物件认主,你对它上心,它就给你长脸。”

第三笼槐花糕出锅时,阿伟眼都看直了——雪白的糕体透着淡淡的绿,箬叶的清香混着艾草味漫出来,边缘整整齐齐,一点没焦。王奶奶用竹刀切开,里头的槐花粒看得清清楚楚,咬一口,甜丝丝的带着草木香。

街坊们尝着糕,都夸比往常的还好吃。刚才提换笼的年轻媳妇捧着糕直说:“这味儿跟小时候姥姥蒸的一样,铝笼蒸不出来这股子活气。”

王奶奶坐在竹椅上,看着大家吃得欢,从兜里摸出块磨得发亮的竹牌——那是她老伴编笼时挂在笼柄上的,刻着个歪歪扭扭的“福”字。“这笼用了三十年,”她摩挲着竹牌,“当年你爷爷编到后半夜,手被篾子划了个大口子,血滴在竹篾上,他说这样笼就认了主,能护着咱一家子不挨饿。”

阿伟啃着槐花糕,忽然明白王奶奶为啥不肯换笼。这竹笼早不是普通的炊具了,它盛着的不只是糕,还有日子里的念想——是爷爷手上的茧子,是奶奶补笼时的耐心,是街坊们围在一起的热乎气。

日头偏西时,蒸笼倒扣在院里晾着,补过的棉线在夕阳下泛着浅黄,像给老笼缠上了圈金带子。王奶奶用布擦着笼柄,阿伟帮着收拾艾草糊的罐子,忽然听见张大爷在哼歌,是首很老的调子,词儿听不清,调子却像蒸笼里的热气,温温软软地裹着人。

“阿伟,”王奶奶忽然开口,“你说这老笼还能蒸几年?”

阿伟看着笼壁上深浅不一的竹纹,像看着一张刻满故事的脸,他拿起块leftover的糕塞进嘴里,甜味混着草木香在舌尖散开:“只要您还愿意补,它就能一直蒸下去。”

王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夕阳,亮闪闪的。灶膛里的火还没熄透,偶尔“噼啪”响一声,像在应和这满院的香。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