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长不知,政府不知,地方不知。要是办正事,能不让家长知?要是合法,能不让政府知?要是惠民,能不让地方知?

许褚组织军队,“坚壁以御寇”,为家乡作贡献。而曹仁“阴结千余人”,很明显不是为了正经事,加上他“少时不修行检”,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组织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的集团,做些非法勾当,可能偶尔也会搂草打兔子,和黄巾军的残军较量一下,但是改变不了其黑社会的性质。这从曹仁“阴结”的对象也能窥见一斑。那时个人组织军队,大都是组织乡人,都是“良民”。可是曹仁的发展对象却是“少年”。这就更可疑了,我们不禁要问,怎样的“少年”,组织“少年”干什么。当时的孩子虽然上学的不多,但是条件好的出外游学,条件差的在家锄地,最不济的也是像邓艾一样给别人放牛。曹仁当时除了钱一无所有,好孩子谁愿意跟着他?很显然,曹仁“阴结”的这些“少年”,就是一些小混混小流氓小阿飞,行为端正一点的也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

他留给曹炽一句“我的青春我做主”之后,就带着自己的黑社会性质的马仔离开家乡沛国。曹仁虽然年轻,但是也懂道上的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他“周旋淮、泗之间”,一边嚷着:我的地盘我做主,一边做些道上的事儿。荒唐的青春支离破碎,斑驳陆离。很明显,和许褚不同,当时的曹仁绝对不是什么豪杰,而是淮、泗之间一条蛇,是一个响当当的带头大哥。

那么,陈寿为什么在“阴结少年”前为曹仁加上“豪杰并起”一语呢?这很可能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为投军前的曹仁加点光环。魏晋系统的陈寿,怎能抓住魏国革命老前辈年轻时的“小辫子”不放呢?再说,也可能曹仁后来成为大将,无人敢说他当年的坏话,若有,可能也早就被曹仁“和谐”了。其实,谁年轻时不犯点错呢?可是,年轻的曹仁,年纪轻轻就做了带头大哥,他到底要带着自己的马仔走多远?

由黑洗红———

好在淮、泗之间的“曹哥”,英雄气要大于黑道邪气。不久,他就金盆洗手了。机会来自于曹操。

189年,曹操陈留起兵,实现了从年轻干部到年轻领袖的飞跃。也许是厌倦了道上的江湖生涯,也许是钦羡朝廷的拜将封侯,也许是向往战场的叱咤风云,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是曹仁带着自己的一千多马仔,来到了兖州。

曹仁对曹操说:“哥,以后兄弟我就跟着你干了!”曹操大喜:“你来得正好,我正缺人手呢!”曹操对自己的堂弟毫不吝啬,他一下子给了曹仁两个乌纱帽:一个别部司马,一个厉锋校尉。有人心理不平衡了,嘟囔说:“一个道上的,还是毛头小子,就这么受待见!”曹操对那个提意见的小子说:“有本事你也组织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也带着他们找个地盘混!也让他们都听你的,一个不落地给我带过来。”

曹操能称霸天下,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延揽人才,并且“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时,一些有口皆碑的“杰出人物”或者“道德楷模”,只适合于在和平年代做政治生活的标本,但在战争年代,这些人恐怕连命也保不住。那年月,打天下,最需要能带兵打仗攻城拔寨平暴伐叛的大将,而曹仁恰是当时曹操眼里最合适的人选。

我们猜想,当时在为曹仁设的洗尘宴上,兄弟俩几杯酒下肚,手拉着手,说起了知心话。曹仁:“哥……哥……哥哥,你,你看得起我!”曹操:“弟……弟……弟弟,你是从道上来的,带领一千多人,周旋在淮、泗之间,不简单啊!”曹仁:“他们都说我是混混,还是哥哥你了解我!一千多人,要军粮,要军装,要军营,要军械,这一些都是我置办……”曹操:“一千多人,要逃跑,要哗变,要打架,要闹事,要找事,要赏赐,要惩罚,你才二十出头,却把这一千多人带到了我面前来,不简单呢!”曹仁:“我没觉得有啥难的呀!”曹操:“弟弟,我看准你了,你是一个大将,可以做大将军,做大司马。”曹仁:“呵呵,我做大将军大司马,哥哥你做啥?”曹操:“小点声,小点声,这是要杀头的!不过,你这一说,我的心里直痒痒。”……

就这样,在堂兄曹操的提携下,曹仁加入到了政府军里面。他的青春在这里拐弯,黑在左,红在右,过去在左,现在在右。站在红色队伍里的曹仁,还像以前那样“不修行检”吗?“少好弓马弋猎”的高干子弟,能适应血腥的战场吗?

且看《三国演义》描述:“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玄德用计袭樊城”“诸葛亮火烧新野”“曹仁大战东吴兵”“云长攻拔襄阳郡”,曹仁和对手一起成名,只不过是对手以胜成名,他以败出名。《三国演义》的读者,对这四场战争,常会赞赏吕布的勇猛、徐庶的高明、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才俊、关羽的武功,而常常耻笑曹仁的平庸。《三国演义》里的曹仁,是“常败当数第一”的庸将。但是,历史上的曹仁真是这样吗?

二 曹氏第一

初露头角———

如果在和平年代,曹仁最后也许被作为叛逆被朝廷剿灭。但是,曹仁有幸生在了东汉末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那个群雄逐鹿的特殊年代,是属于曹操、曹仁兄弟们的。加入到曹操队伍,曹仁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青春。

据《三国志》,曹仁成名于讨伐袁术的战争。那时的曹操还在为巩固根据地而奋斗,自己羽翼未丰,能提供的机会少,又有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出来比较早并且与曹操同龄的人,所以没有给曹仁很多戏份。曹仁在初期讨伐袁术的战斗中只是充当跑龙套的角色。姑且这样,也算是重用,毕竟,这时的曹操,自己也就是一个东郡太守。

曹仁恰恰是为那个时代而生。“少好弓马弋猎”,等于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效果绝对比为混文凭而上军校好得多。“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就相当于一次次的实战演习。由黑洗红,曹仁如鱼得水,如虎下山,如鸟投林,具有军事天赋的他,在讨伐袁术的战斗中“所斩获颇多”。“斩”,是说明曹仁冲锋陷阵,武功高强,“镇压”了袁术阵营的不少人。“获”的含义应该有两重,一是缴获军用物资及战马、军粮等,二是攻城拔寨。

看来,曹仁并非只知抡着板斧杀杀杀砍砍砍的一介武夫。除了斩贼于马下,他还着眼于战斗力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为部队积蓄力量。征讨袁术,“斩获颇多”,领功受赏,曹仁高兴。曹操也高兴,自己没看走眼:好弟弟,将才!

虽然曹操夸奖自己的堂弟是将才,但这时曹营名将如云,初露头角的曹仁,和夏侯惇等人相比,还是显得嫩了一点。但是,最终曹仁却成了曹氏第一人,他的成功轨迹是怎样的呢?

梦想实现了———

曹操要有大动作了。起兵征剿黄巾军,那是国家使命,后来攻打袁绍,那是义愤所激。现在,他又要去讨伐陶谦了。征伐陶谦,曹操真正加入到了中原逐鹿这场三国大戏的序幕,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角色。

开始,总是小心翼翼的。升帐点将,是大军出征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诸葛亮就是因为错点了马谡,失了街亭也失了一个军事理论家。当时曹操手下名将不少,除夏侯惇外,夏侯渊、曹洪、许褚、典韦、乐进、于禁等都是一些响当当的角色。东征陶谦是曹操的第一次独立的军事行动,只许胜,不许败。

仅仅比曹操小两岁的夏侯惇老成持重,就被留下镇守后院,驻兵濮阳,留作退路。曹操还把典韦留给夏侯惇,让这员悍将在关键时刻出来厮杀。当然,他还把自己最器重的谋士荀彧、程昱留下为夏侯惇出谋划策。重视后方,未战先思退,这是曹操超过刘备和孙权的地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