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纪录家园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老妈妈水井”。关于这两口水井,我曾在十多年前撰写过一篇题为《者要寨子“雌雄井”》的短文。文章内容如下:

在安龙县木咱镇布依族聚居的者要寨子,有两口奇特的“雌雄井”。雌雄井位于者要寨子北面的山谷里,通往安龙县城的小路要从井旁经过。

在山谷深处,有一壁两丈多高的悬崖,崖上有一个脸盆般大小的石洞。洞口有块向外凸现的岩石,岩石成柱状,有水桶般粗细,长两尺有余,稍稍有点向上翘,形如男人*的阳器。令人惊奇的是,一股清流从崖上的石洞里流出来,被洞口的岩石接住后,从岩石的顶端呈弧线状喷射到崖下。因此,当地人都把这口奇特的井称为“老者者水井”。

顺着悬崖边潺潺而流的小溪曲折而上三百余米,山间蓦然腾出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块三丈见方的石板。石板中央,奇迹般地出现一道宽约六七寸、长约两尺许的天然石穴。一股清流,潺潺地从石穴中流出。山洪暴发时,从石穴里流出来的竟然会一连几天都是浑黄的浊水。令人惊奇的是,在枯水季节,一块锥状石头的尖端,便会从石穴中央若隐若现地露出水面。因为这口井酷似女人的*,所以当地人都称这口井为“老妈妈水井”。

这篇小短文被黔西南报作为珍闻于1997年3月4日刊载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很多喜欢寻幽觅奇的人,都纷纷到者要寨子一睹“雌雄井”的神韵。遗憾的是,因为水源枯竭,如今“雌雄井”已经断流了,尽管都还具有男人和女人的特征,但却没有了作为水井的神奇和韵味!

第九章 远古传说

第九章 远古传说

也许,当“石官”了解到当地百姓对自己的这番信任时,

看到老百姓们送来的那些虽然不值几文钱但却情深意重的祭

供品时,肯定会感慨地说:我们的群众呀,只要你曾经为他们

做过一点好事,他们就会永远地感激你,而且会全然忘记你曾经

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对这样的群众,你有理由不受理他们的诉求吗?

在故乡者要寨子周围,生长着很多雄奇秀美的山峰。走进者要寨子,走近者要寨子周围的那些或高或矮、或大或小的山峰,走近那些或生于山峰之巅或长于山峰之腰或立于山峰之脚的悬崖,一个个来自远古的传说,就会从一道道深深的山谷里飘荡出来,就会从一道道高高的悬崖上飘洒下来,让人听后觉得新奇无比。听着这些远古的传说,看着周围一座秀美险峻的山峰,会感觉到从者要寨子周围的山上散发出来的灵性,已经把者要寨子变得更加远古……

“红盘”山王

“红盘”是者要寨子的一个山间地名,是根据布依话的读音写下来的。我不知道古人把那个地方叫做“红盘”是否还带有什么特别的寓意。这个地方叫“红盘”多少年月了,没人知道。所知道的只是老辈人一直都把这个地方叫做“红盘”,后辈人就跟着把这个地方叫做“红盘”了,一直到今天,这个地方仍然被寨子的人叫做“红盘”。

“红盘”位于者要寨子东南面的山谷之中,距离寨子大约有四五里地。沿着寨子里的那条石板路向东南方向走,爬过“夫妻树”所在的那个岩崖,翻过一个山垭口,便来到一个叫“翻岩”的地方。“翻岩”是一壁高达二百多丈的悬崖,从悬崖的北端到南端,直线距离大约有三百来丈。“翻岩”是一个两级悬崖。在悬崖距离崖底约一百四五十丈的地方,凌空腾出了一个宽约三四丈的台阶,台阶呈南北走向横穿整个悬崖。从者要寨子南下通达南盘江畔坡脚渡口的那条石板路,就从这条横贯在悬崖之中的台阶中穿过。“翻岩”之上,是者要寨子的古营盘,站在古营盘之上,能把寨子方圆十把里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翻岩”之下,是一条又深又长的山谷,山谷两边都是一些雄奇峻的山峰,一个联一个地朝古营盘这边涌过来;山谷底的凼子里及四周的山坡上,都是苞谷地,没有苞谷地的地方,草木都长得相当茂盛。

穿过地势险要的“翻岩”,就来到“红盘”垭口。“红盘”垭口南面的山间凼子就是“红盘”。站在“红盘”垭口俯视“红盘”,便会发现,以“红盘”垭口为界,山垭口以北,一座座山峰虽然相互联接,但生得直立得正,而从“红盘”向南,山势便犹如滚滚洪流一直向下朝南奔涌而去。最为明显的是一条从北向南的山谷,从“红盘”垭口开始便一直向南延伸一直向下滑落,看不见山谷的尽头,只是在目光所及的地方,看见一些雾霭在飘绕。

在“红盘”垭口的东南面有一座名叫“戎袍”的山峰,山峰东侧是一块平地,平地两旁的山呈弧形状把此山峰围起来。远远望去,此山峰就像一位左右都站着谋士的王爷在审视那些正从北向南潮涌而去的众山。由此可以猜测,寨子的先人们之所以把这座山峰叫做“戎袍”,是因为从外型上看这座山是一位穿着官服的人,但从地形上看,这座山却又是率领众山之王,“戎袍”应该包含得有身穿官服且率领千军万马的官爷的意思。

流传在者要寨子的一个传说,也证明了“戎袍”山确实是一位率领千军万马的官爷。据说,“戎袍”山是者安寨子方圆三四十里之内的众山之王。但奇怪的是,“戎袍”山却没有人来供奉。也许,“戎袍”山作为众山之王是以清廉而著称的,他的存在靠的是吸日月之精吮天地之髓,并不需要人间的芸芸众生来供奉。也许,“戎袍”山神也是接受供奉的,只不过他不接受人间的芸芸众生来供奉,只需要具备一定的级别的山神来供奉他他才接受。“戎袍”山是否真是一位清廉之王,是否真的接受高级山神的供奉,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一个传说,说“戎袍”山绝对是一位服从中央安排听从中央指挥的军官。据说,在很远古很远古的时代,者要寨子周围的山都是天上的天兵,率领这些天兵的军官就是“戎袍”山。根据上级的安排,“戎袍”山率领众兵由北向南,顺着珠江的上游南盘江的流向,一路浩浩荡荡向沿海地区进军。当他们来到者要寨子附近时,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让他们就地停驻,等待中央重新调整行军计划。这一停驻下来,上级就再也没有了任何行军的消息。就这样等呀等呀,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在焦急而无奈的等待中,“戎袍”山和他的军队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化成了山峰。因为“戎袍”山是在“红盘”这个地方化成山峰的,所以当地人就把“戎袍”山称为“红盘”山王。成了“红盘”山王的“戎袍”山和他的军队,始终没有忘记行军的使命,所以群山的走势也始终顺着南盘江的流势涌向南方……

也许,关于“戎袍”山的传说故事远远并不止这些。者要寨子的人们能够记住“戎袍”山坚决服从中央命令、即使在漫长的等待中化成了山峰也不忘使命的这段传说,说明者要寨子这个地方的民众,尽管身处边远山区,尽管只是区区草民一群,但他们心理始终明白,作为国家的一名公民,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绝不能做出违反国家决定的任何行为。用传说中的故事来教育自己,用传说中的故事来教化大众,也许就是者要寨子关于“戎袍”山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

“坡书”石官

“坡书”是者要寨子后龙山的文笔峰,位于寨子的东面。远远看去,“坡书”峰就像一位头戴尖顶钢盔的将军。风水先生说,“坡书”峰主管者要寨子的文笔,有这么一座雄伟的文笔峰作后龙山,者要寨子注定要出文化人。者要寨子的很多人都相信风水先生的判断,但奇怪的是者要寨子里考上

大学成为文化人的人并不多。

“坡书”峰顶上有一块梯形的巨石。石高三丈有余,底宽约有丈许,顶宽却只有四尺左右;巨石的顶上,又平放着一砣长和高都大约有三尺左右的石头。远远看去,这块巨石的形状非常像一位呈背北面南坐势的官人在峰顶席地面坐。者要寨子的人都称这块巨石为“石官老爷”!

据说,“石官”是天上一位仙官在此修炼而成的。“石官”身上常有人来挂红布,脚下也时常有人来焚烧香烛。这说明,“石官”一直得到人间芸芸众生的敬奉。至于是什么人来敬奉“石官”,寨子里无人知晓;敬奉“石官”的人是什么时候爬上“坡书”峰顶上的,寨子里也无人知晓。能够让寨子里知晓有上爬上“坡书”峰顶敬奉“石官”,是寨子里有人找药材时偶尔爬上了“坡书”峰顶,发现了那些新挂在“石官”身上的红布和那些在“石官”脚下尚未焚烧结束的香烛。于是,寨子里的人爬上“坡书”峰顶敬奉“石官”就渐渐多了起来。

人们之所以要敬奉“石官”,在者要寨子流传着一个传说——

据说,“石官”初到“坡书”峰顶修炼时,还是一位比较年青的仙官。“石官”在天庭作官时,天帝觉得他是一个可塑之材,就选派他到者要寨子的“坡书”峰顶修行磨练,只等功德圆满再回天庭时,就升官一等加封一级。者要寨子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寨子周围的山峰也都尽是一些无名小山,在这样一个不受外界干扰也难跟外界接触的僻静之地修行磨练,应该说很能早日实现功圆德满。可是,由于“石官”在天庭作仙官时,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还有仙女随从服侍,过得非常舒坦。初到“坡书”峰顶时,一时难以忍受得了这里的寂寞和内心的孤独。于是,在完成每天的修炼任务后,“石官”就会变成人形,到南盘江畔的坡脚渡口游玩。

坡脚渡口是贵州南笼通往广西隆林、旧州等地的重要渡口,每天南来北往的商人不计其数。在渡口的岸边上,也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商铺、旅馆和酒店。过往的商客和行人,不管是北上南笼还是南下隆林和旧州,都要在这里驻足歇息,有的匆匆吃过饭后又匆匆赶路,有的则吃过饭后却要住下来歇一夜后第二天再启程,一些本地人则成天蹲在河岸,跟过往的商客谈价购买物品,生意谈成了,请对方到馆子里喝二两酒一碗茶,然后各走一方。正因为这样,坡脚渡口一年四季都热闹非凡。“石官”来到坡脚渡口,有时在岸边走走看看,看往来的船只,看南来北往的商客,有时也到路边的酒馆里喝几盅酒饮几碗茶。后来,他还随南下的商人一起,顺着那条在山间蜿蜓的石板路一直走下去,到隆林云游。

一天中午,“石官”在隆林县城喝酒后往回走。昏昏糊糊地走进一个深山涧谷时,不觉感到又饥又渴。这时,他看见路边的树林里,一头老母牛卧在树下咀嚼着从胃里回过来的草,一头小牛则伏在老母牛的身旁,把头伸到老母牛的肚下有滋有味地吮着奶。“石官”见状,立即变成一头小牛走到老母牛身旁,也学小牛的样子把头伸到老母牛的肚子下吮奶,不想却被老母牛拒绝了。“石官”坚持要吸,老母年便站起身来慌忙逃走,“石官”便跟着追了过去。这时,一头健壮的公牛冲了过来,对着“石官”变成的小牛就狠狠地撬了一角,然后又扭转身来使劲地踢了一脚,将“石官”变成的小牛踢翻在地。“石官”非常生气,顿时变回原型,将踢自己的那头公牛和拒绝让自己吸奶的老母牛一并捉了携回修炼地“坡书”峰顶。把牛蒸吃以后,“石官”又将牛骨头送回捉牛的地方,顺便又捉两头牛回来。不知是吃牛肉上了瘾,还是心中怨气未消,“石官”从此每隔两三天就要到南盘江边的隆林地界上走一遭,捉一两头牛回来食用。

当地的人发现牛莫名其妙地减少以后,以为是什么怪物在作怪,就组织人员去山上猎守围捕。猎守多次没有结果后,就请一位法术高超的“老摩公”来侦察,看是何方神圣在作乱。“老摩公”经过侦察后,发现这一切都是者要寨子“坡书”峰顶上的“石官”所为。于是,“老摩公”便赶到者要寨子,爬上“坡书”峰顶,找到正在那里修炼的“石官”,希望他马上停止到南盘江畔的隆林地界上“吃牛”,否则,就要将此事禀报天庭,让天庭惩治“石官”。听了“老摩公”的话,“石官”非常害怕,当即向“老摩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从今往后决不再去南盘江畔捉牛来食用。为弥补自己因为发泄怨气而给丢牛百姓造成的损失,“石官”表示,从今往后,自己将义务为南盘江边的老百姓守护牲畜,不让江边的牲畜遭受瘟疫的侵害。从此,南盘江边一带就没有再发生牛马被怪物偷吃的现象,也没有发生牲畜出现瘟疫的现象,家家户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石官”泄怨食牛的坏事变成了“石官”守护牲畜的好事后,沿江一带的老百姓都说,“石官”是一位知错就改的好神仙,值得人们的尊重。为感谢“石官”为百姓守护牲畜有功,“老摩公”就带领当地的群众代表,带着供品来到者要寨子的“坡书”峰顶祭供“石官”,并给他挂上了一段三丈六尺的红布,表示对他进行感谢。这情景,有点像现在的人给帮助自己做过好事的人送锦旗。“石官” 认为这是民心所向,便欣然接受了人们的祭供。久而久之,南盘江沿岸一带的百姓来祭供“石官”便成了一种习惯。

者要寨子及周围的人知道这一情况后,也都跟着来祭供“石官”,希望“石官”也保佑自家“六畜兴旺”。但后来一些祭供过“石官”的人却说,“石官”现在不灵验了,祭供过后家里的六畜并不兴旺。找“老摩公”一问,原来是“坡书”峰顶的“石官”修炼期已经满,早已回天庭升官去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得上为当地老百姓守护牲畜。“坡书”峰上那块曾经被“石官”托身修炼的巨石,尽管形似天上的仙官,但已经不具有天上仙官的法力,所以就不能保佑祭供过他的人家实现“六畜兴旺”了。于是,就有一些人从此不再去祭供“坡书”峰顶上的“石官”。

当然,也有一些“老摩公”说,“石官”虽然升官加爵了,但却没有离开“坡书”峰顶。只是因为官职大了,管辖的地盘也很宽,不得不经常四处巡查,天上神仙过一天,地上人间就一年,如果“石官”外出巡查十天半月才回来,地上人间凡人自然就会有十把二十年得不到关照了。所以,不能因为祭供次把两次没有实现“六畜兴旺”就说“石官”不灵验而放弃祭供。因此,尽管有人说“石官”升官后不灵验了,便仍然有人坚持爬到“坡书”峰顶祭供“石官”,他们说,只要对“石官”心诚,“石官”即使外出巡查了,也会感受到有老百姓在等待他回来办事,他也肯定会匆匆赶回受理老百姓的诉求!

也许,当“石官”了解到当地百姓对自己的这番信任时,看到老百姓们送来的那些虽然不值几文钱但却情深意重的祭供品时,肯定会感慨地说:我们的群众呀,只要你曾经为他们做过一点好事,他们就会永远地感激你,而且会全然忘记你曾经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对这样的群众,你有理由不受理他们的诉求吗?

“坡告”劣猴

在者要寨子东北面一处叫做“坡告”的地方,有一壁高约四五十丈的悬崖。远远望去,这壁悬崖就像是一张猴子的脸,表情沮丧,双眼眼流。

传说在很远古很远古的年代,者要寨子后山上有一只猴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