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人道主义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由于书读得少,我很不相信月盈则亏的道理。在面对具体的事情时,很多困难的问题都能够轻松化解,更让我相信自己可以不必向后看,只需要一往无前的猛冲。这导致我将摊子铺得太大,看到机会就想做,一味地往前冲,瞻前不顾后,很多问题就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个道理我是懂的,但是,到了后来,由于自己生意上的成功,听到的都是颂扬,偶尔听到批评的话,虽不说全当成耳边风,但总不把它当回事,不认为是什么关键的事情,从而失去改正的机会,导致窟窿越来越大,终于彻底无法收拾,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完全破败的命了。

由于书读得少,不能真正把握住潮流,妄想凭一己之力改变事情的走向。在早期,我还能够虚心和大家一起合作,形成一个整体去做生意,从而具有随意定价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到了后期,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很多生意不是由自己负责,手下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跟我说大话,使我产生一种虚假的印象,认为凭我自己的实力,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自己是真正的财神,想让谁发达就能让谁发达,想让谁倾家荡产就让谁倾家荡产,可以让人穷,也可以让人活,这种做派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这样,就自我闭塞了很多信息,不能熟悉天下的大势,不能有效地利用最先进的机器。在看到机器的使用让很多养蚕的家庭破产时,一心想维持这些人的生计,将自己的全部资本都押上去,但结果是,依然抵挡不住历史的潮流,为其所吞没。想救那些蚕户是对的,但是方法错了。不应该维持旧的生产方法,而是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由于书读得少,自己在后期用人的时候,不能凭才德去选人,不能充分发挥各个人的能力,而是看谁让我高兴就选谁。这选人用人的差别,是导致破败的重要原因。事都是人做的,摊子铺大了,自己做不过来,那就必定要找人来帮忙做。如果所托非人,则一片心血就会被别人吞掉。在早期,我还可以对几个关键的人进行跟踪考察,并进行监督,按照各人的特长来安排好位置。到了后期,则完全失去了这个能力,也失去了这种兴趣,只愿意坐享其成。很多的生意都被负责的人侵吞,慢慢地,就像是蚂蚁吃大坝一样,整个生意被侵蚀,我自己也就完蛋了。

由于书读得少,很多东西都只能从我自己的体验出发,不能吸收前人的经验和长处,限制了自己的提升。最明显的是,我只能用利益来引诱人,而不能用道义去团结人。有句话不是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贪得无厌的,用利益来引诱人,当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多的利益时,别人当然愿意和你合作,为你做事。但是,这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没有义的限制和情的感恩,利是没有尽头的,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利益都归结到自己的名下,当你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这种要求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做表面文章,和你阳奉阴违,直到搞垮你,也搞垮他自己为止。以义来团结人,则大家就会脱离那种只追求满足生活需要的层次,可以有一种为民为国谋福祉的想法,有一种做事业的决心,自然会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生意也就会水涨船高。

* 44 *

《人道》 第三部分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2)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由于书读得少,导致自己的狂妄,而这种狂妄,使得我只信自己,不信别人;使得我过于自信,没有做什么防备;使得我只听得见奉承话,听不得讽刺语;使得我真的将自己当成了神。由于狂妄,不再虚心,为小人所围绕,不可避免地走向破败。你看,这难道不是因为书读得少吗?

一个人,怕,不是怕不成功的时候,而是怕成功的时候。不成功的时候,你就是个光脚汉,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会很自然很坦荡地去面对和迎接;当你成功的时候,你就像是个穿鞋的人了,总要防备着自己的下一脚是不是踩在水坑里,总要避免自己一身干净的衣服不会被雨水打湿。有了一定的成功之后,一个人就会存一个患得患失的心思,容易缩手缩脚,犹豫谨慎,不能够放手大胆地去改变;有了一定的成功之后,便又存了一个享乐的念头,总是认为,自己经过千山万水,吃过千难万苦,终于修成正果了,是该好好补偿自己的时候了,这个念头一起,做事情的劲头就泄了,再也没有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有了一定的成功之后,看得自己比别人能,高人一等,便狂妄、自满,不能从别人身上学习,进步的机会就很少了。

别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钟说:看来雪翁对自己是认识得很清楚了,那么,您有什么遗憾么?假如有机会让您再来一回,您认为自己可以弥补哪些遗憾,活出更好的结局来么?

胡言: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可能就不是我胡雪岩了。而且,我的出身什么的恐怕都不能假设,我随后结交的朋友、发生的事情也不能假设,惟一能假设的,恐怕是我自己的着力点,看我是否在平时可以多读一点书。而这一点,我不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为什么呢?

我的朋友王有龄对我说,如果我多读一点书,一定比当时的何桂清学政之流做得更好,爬得更高。我的结拜大哥嵇鹤龄也劝我,要我闲时多读点书,这可以医我的俗气。但是,我都没有去读,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开始的时候,自己凭借手腕,将事情圆满顺利地解决,因而自恃不读书也可以;二是当事情铺开之后,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拨一拨地涌来,由不得我找时间静下来读书;三是我好出主意,而且主意大小随之,我的大哥说我可以为诸侯的座上客,我自己也以为高明得很,这样一种弄巧的心思,使自己完全察觉不到读书的必要。

我是一个好动的人,一个喜欢解决问题的人,我也正是在解决问题中来赢得朋友的信任与帮助,获得生意的发展。如果叫我静下心来读书,不去布展我的手腕,不说我自己不行,我的一帮朋友恐怕首先就会反对。性格即命运,思路定成败。我越到后来越是相信,自己的性格和思路,决定了我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要想获得更好的结果,必须是性格上的完善和思路上的转变。可是一到老,混到我那种地步,要转变性格不说完全不可能,恐怕也要吃非常多的苦头,而我是没有什么动力这样做的。思路上的转变也一样,哪里还有什么积极性呢?

遗憾的事情,有,而且有很多。有的是对朋友不够尽心了,有的是事情应该处理得更好了,有的是自己过于敷衍了等。从具体的影响大的事情来说,有两件。

第一件是杭州城被围,我千辛万苦跑出来购买粮食,要救围困在里面的人和我的朋友王有龄。当我把粮食运到城外时,却由于无法打通城内城外的交通,只好停留在江心,眼睁睁地看着城里面的人被围困和被击退,只得转道将粮食运到宁波,这一别就成了永别。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多雇用一些洋枪队的人,而不仅是一些护粮的人,那样,即使没有杭州城里面的接应,我自己也有能力从外面杀开一条血路,将粮食运进城里面,从而解救王有龄和满城的百姓。

;杭州永别

当胡雪岩接到萧家骥带来的王有龄的遗书,他的眼圈就红了,更令胡雪岩伤心的,是王有龄已绝了希望。王有龄原来一心盼望的是粮食,害怕的是胡雪岩不能顺利到达上海,到了上海后办不到粮食,办到粮食后不能冲破沿途的重重难关到达杭州。现在,哪知道千辛万苦将粮食运到了,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从此再无指望。一线希望消失,就是一线生机断绝,“哀莫大于心死”,王有龄的心化成冰,有生之日,待死之时,做人到此绝境,千古所无,千古所悲。

然而胡雪岩却不能不从无希望中去寻找希望,希望这三天中发生奇迹。这是一个渺茫的希望,但是就是这个渺茫的希望也似乎不易,形势在一夜之间险恶了,太平军一船一船在周围盘旋,位置正在枪弹所够不到的地方,其意何居,不言可知。因此,护送的洋兵,已在不断催促,要求早做了结。

在胡雪岩的坚持下,到底又等待了三天。纵然度日如年,三天到底还是过去了,洋人做事,丝毫没有通融,到了三天昼夜届满,正是晚上八点钟,却是非开船不可。

* 45 *

《人道》 第三部分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3)

胡雪岩无奈,往北拜了拜,权当生奠,然后痛哭失声而去。

(高阳:《平步青云》)

第二件是当机器缫丝出现的时候,我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还是想靠自己熟悉的老一套做法,来维持农村养蚕户的利益,但在洋商的倾轧下,再加上各种势力的鼓捣,不但没有保护小蚕户的利益,自己也被弄得家破人亡。如果还有机会可以重来,我会更加顺应潮流,采取适合潮流的做法,自己采用机器缫丝,同时为小蚕户谋划出一条新的生存的路,避免他们的破产,也避免我自己的破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