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一笔巨财,完事后,就能归自己所有,这诱惑力,还真就能引人铤而走险。 “陛下,可有举报人或是密奏?”吴牲问道。 “朕不宜公开,就这样吧,朕知道你们的难处,要向百官交代,起因朕已经告诉你们了,再者,朕承诺,不会对这次审问的官员用刑。” “如此,臣等谢陛下体谅。”阁臣代表百官,要确保百官的利益,这并非秘闻,大家心知肚明,百官匆促阁臣进宫问明白,请从轻发落,都是如此。 原因就是今天若是可以凭借这么一点小事被下诏狱这么严重,以后自己怎么办?再者,就是遏制厂卫的权利,连尚书都能拿,那自己哪天也无端被厂卫拿下,可怎么办。 另外,《密奏》制度,可远非清朝独有或者清朝发明的,一如大明保留了许多元朝制度一样,清朝许多在后世发扬光大或者说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