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七月的黔东,晨雾像浸透了清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沙子坡的山峦上。李天保站在鹰嘴崖边,露水打湿了他的灰布军装,领口处的红星帽徽却依旧鲜亮。他望着远处乌江支流上的晨雾渐渐散去,露出被夜雨冲刷过的青绿色河谷,河谷里的鹅卵石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一路的碎银。
腰间的七星刀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刀鞘上镶嵌的七颗铜星是当年天池坪设坛时,弟子们凑了半月口粮换来的红铜打造的,如今被他摩挲得发亮,铜星边缘都磨出了圆润的弧度。这把曾被视为“斩妖除魔”的法器,自从上个月在沙子坡见到贺龙军长后,便再没沾染过符水——那道用朱砂画在刀身上的“镇邪符”,早已被他用磨刀石细细磨去,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
“师父,该出发了。”身后传来李禄渊的声音,带着清晨的微哑。这位曾在二打印江城时背着李天保冲出重围的徒弟,如今军装领口系着整齐的风纪扣,腰间的驳壳枪取代了往日的神坛令牌,枪套上的皮带被他系得一丝不苟。李天保转过身,看见十几个神兵战士正在收拾行装,他们的灰布军装上别着红布五角星,原本藏在怀里的黄纸符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了行囊最底层,像在安放一段即将告别的往事。
“把那些符纸烧了吧。”李天保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山风掠过他的脸颊,掀起额前的碎发,露出额角那道在滥弯坡战斗中留下的疤痕。李禄渊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师父的意思,从行囊里掏出那叠用红线捆着的符纸,划了根火柴点燃。橘红色的火苗在晨风中跳动,舔舐着黄纸,将“刀枪不入”“神明护体”的咒语烧成灰烬,纸灰打着旋儿飞向山谷,像一群白色的蝴蝶在晨雾中翩跹。
队伍沿着山间小路前行,露水打湿了裤脚,带着草木的清香钻进鞋里。李天保走在最前面,手里的步枪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枪托上还留着他用刻刀凿的北斗七星图案——这是他最后的念想,既舍不得完全丢掉神坛的印记,又渴望融入红军的队伍。枪身的蓝钢被擦拭得发亮,倒映出他眼角的细纹,那是常年风吹日晒和心头焦虑刻下的痕迹。
“师父,您说红军真能让咱们分田地?”一个年轻战士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清澈。他叫李石柱,是天池坪神坛最小的弟子,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左耳后有颗米粒大的朱砂痣,那是当年喝神水时不小心被香灰烫的。李天保停下脚步,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村寨,炊烟正从青瓦屋顶升起,在晨雾中散成淡淡的白烟:“贺龙军长说的,‘打土豪分田地,穷人做主人’,我信他。”他想起上个月在沙子坡,贺龙握着他的手说“天保同志,神兵是好样的,但要信革命,别信鬼神”时,那双眼睛里的真诚比任何神符都让人心安,掌心的老茧磨得他手背发痒,却有一种踏实的暖意。
队伍行至半山腰的迎客松处,突然听见前方传来阵阵马蹄声,像鼓点敲在石板路上。李禄渊立刻示意大家隐蔽,自己则和两个战士猫着腰爬上旁边的巨石侦查。巨石上长满了青苔,三人踩上去滑得险些摔倒,赶紧抓住石缝里的野葛藤。片刻后李禄渊跑回来,军帽歪在一边,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是红军的通讯员!他们说特委会今天在沿河召开,让咱们务必赶到!”
李天保心中一振,加快了脚步。绑腿勒得小腿发紧,他却浑然不觉——自从五月在沙子坡与贺龙会面后,他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那位留着八字胡的军长不仅没嘲笑他“画符念咒”的往事,反而搬来长条凳请他坐下,认真倾听神兵的遭遇,临走时还送了他一本《红军战士读本》。书皮是牛皮做的,边角已经磨圆,里面的字迹是用蓝墨水写的,有些页面还夹着干枯的野花。这些天夜里,他总在油灯下翻看那本书,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工农联合”“土地革命”这几个字却像火把一样照亮了他的心,连做梦都在念叨。
中午时分,队伍抵达沿河县苏维埃政府驻地。这是一座改建的地主宅院,青砖黛瓦,院墙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红军战士,他们的军帽上缀着闪亮的红星,像两颗小小的太阳。看见李天保等人便热情地迎上来:“是印江的李天保同志吧?贺军长在里面等你们呢!”战士的声音洪亮,带着陕西口音,阳光照在他脸上,汗珠像珍珠一样滚落。
走进正堂,李天保看见十几个身着军装的人围坐在长桌旁,桌上铺着一块深蓝色的粗布,摆着几个粗瓷碗,里面的茶水还冒着热气。其中既有红军干部,也有各县神坛的首领——德江的张羽让、沿河的宁国学、务川的赵国清都在其中。张羽让的左臂还缠着绷带,那是上个月在新洲伏击战中被流弹擦伤的;宁国学右肩的枪伤还没好利索,坐姿有些僵硬,却依旧腰杆笔直。贺龙坐在主位,正拿着一张地图和众人讨论着什么,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腰间的皮带系得很紧,看见李天保进来,立刻笑着起身:“天保同志可算来了!就等你了!”
李天保有些局促地抱拳行礼,右手刚抬到胸前又猛地停下,这才想起红军不兴这套,赶紧改为举手礼,动作僵硬得像根木棍,惹得众人都笑了起来。贺龙拉着他坐在身边,掌心的温度透过军装传过来,指着地图说:“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成立黔东特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咱们神兵兄弟也要编入正规红军,成立黔东纵队!”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的“沙子坡”三个字上,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编入红军?”宁国学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右肩的枪伤还没好利索,动作一大便疼得龇牙咧嘴,额头瞬间冒出冷汗:“那咱们神坛的规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那里曾经挂着神坛的令牌,如今却空空如也。
“神坛的好规矩要留,坏规矩得改。”贺龙指着墙上的标语,那是用红漆写的“打土豪分田地”,字迹遒劲有力,“‘禁烟禁酒禁盗’要留,‘画符念咒’得改;‘为民除害’要留,‘刀枪不入’的迷信得改。咱们要搞土地革命,靠的是枪杆子和民心,不是神符!”他拿起桌上的粗瓷碗喝了口茶,茶水顺着嘴角流到下巴上,他用袖子一擦,继续说道:“你们想想,去年攻德江城,是不是因为信了‘刀枪不入’,白白牺牲了那么多弟兄?”
张羽让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若有所思地说:“贺军长说得在理。上次新洲伏击,要不是红军教的‘口袋阵’,咱们就算喝十斤神水也拿不下那个炮楼。”他腰间的神坛令牌早就换成了红军的手枪,说话时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军装的褶皱里还沾着泥土,那是刚从训练场赶来的痕迹。
贺龙拍了拍桌子,桌面的尘土被震得飞扬起来,目光扫过众人:“经特委研究决定,成立黔东纵队,下设三个支队。李天保同志熟悉印江、沿河地形,任第一支队支队长;张羽让同志作战勇猛,任第二支队支队长;宁国学同志负责后方动员,任第三支队支队长!”
“我能行吗?”李天保突然插话,手心冒出细汗,把军装的袖口都浸湿了。他想起去年二打印江城时的惨败,想起那些倒在枪下的弟子,他们的脸在他眼前一一闪过,心里既激动又忐忑。贺龙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磨得他手心发痒,却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你李天保能带着神兵在天池坪竖起‘天下太平’旗,能在白石溪为民除害,就一定能带好队伍!红军会派指导员帮你,咱们边学边干!”
窗外突然闪过一道金光,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金雕盘旋在院子上空,翅膀展开时遮得日影都变了形状,羽毛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李石柱惊呼起来:“是神鹰!师父您看,神鹰来护佑咱们了!”李天保正要呵斥他迷信,却见贺龙笑着说:“这是黔东的山鹰,以后就是咱们纵队的守护神,护着咱们打土豪、分田地!”他的话既维护了神兵的信仰,又巧妙地引向革命目标,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
下午的选举大会在院子里举行,闻讯赶来的百姓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连墙头和树上都爬满了人。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小红旗,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老人拄着拐杖,坐在门槛上,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盼。当苏维埃政府主席田汉宣布“黔东纵队正式成立”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震得院门口的老槐树叶子都在簌簌作响。
贺龙亲自为李天保佩戴支队臂章,红布缝制的臂章上绣着“黔东纵队第一支队”九个字,针脚细密,显然是妇女会连夜赶制的,边缘还留着淡淡的香水味——那是用山野里的栀子花泡的水染的。臂章别在左胳膊上,沉甸甸的像块烙铁,烫得他心里发热。
“支队长,这是特委给你的委任状。”红军指导员王瑞递过来一张牛皮纸,上面盖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红印,印章的朱砂还透着新鲜的光泽。李天保双手接过,指尖触到纸面时微微颤抖——他这辈子没认过多少字,是去年在神坛当“佛主”时,逼着账房先生教的,如今却认得纸上“李天保”三个字,认得那个鲜红的印章比任何神坛令牌都更有分量。
散会后,百姓们涌上来送吃的,红薯、玉米、炒黄豆堆满了桌案,还有人提着一篮刚摘的野桃子,绒毛上还沾着露水。一个瞎眼老婆婆摸索着找到李天保,她的眼睛在十年前的瘟疫中瞎了,却能准确地摸到他的胳膊,把一串用红绳穿的虎牙挂在他脖子上:“天保娃,这是当年你爹打老虎时留下的,带着能挡子弹。”虎牙被摩挲得光滑温润,李天保眼眶一热,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神坛救不了穷人,得靠自己抱团”,如今总算明白了这话的意思。
傍晚时分,李天保带着新任命的支队干部在河边议事。夕阳把乌江染成了金红色,河水滔滔东流,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李禄渊被任命为副支队长,负责训练新兵,他正拿着树枝在沙地上画着训练场地的草图;曾在神坛掌管法器的文贵弟任宣传员,她带来的“七仙女”支队如今成了妇女救国会的骨干,正低头记录着王瑞指导员的讲话,她的发髻上插着一朵野菊花,是白天百姓送的。
众人围坐在篝火旁,火星子不时溅起,落在草丛里。王瑞指导员拿出地图,在地上铺开,地图边角卷着毛边,上面用红铅笔标着密密麻麻的记号:“第一支队的任务是保卫印江到沿河的交通线,重点防控沙子坡、白石溪这几个要道。”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走势,“这里是黑风岭,地势险要,是敌军必经之路。”
“沙子坡西侧有个黑风洞,”李天保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画出溶洞的入口和暗河的走向,“洞里有暗河通到山后,当年我们神兵在那儿打过伏击。要是敌军来犯,咱们可以把他们引进洞,再……”他突然停住话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这还是老办法,不知道合不合红军的战术。”
王瑞笑着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军装传过来:“很好!这叫‘利用地形优势’,红军打仗也讲究这个。不过咱们得加上侦察兵前出、主力梯次配置,这样既能伏击敌人,又能保护自己。”他拿起树枝比划着“三三制”战术,篝火的光影在他脸上跳动,“以后每天早晚各加两小时军事训练,还要学认字、学政策,咱们不仅要当能打仗的兵,还要当懂革命的兵。”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